闭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464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闭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闭锁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两段式或多段式的闭锁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诸如服务器、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装置的结构设计中,一般皆装设有机壳或面板,主要用于保护该电子产品的内部电路组件以及机构组件。此外,在该机壳或面板上也装设有一些按钮,控制切换该电子装置的相应功能。为防止人为误操作,通常在该电子装置的机壳或面板上都配设有闭锁机构,控制该电子装置的例如面板或机壳上的按钮处于激活或禁止状态。
常见闭锁机构包括相配合的弹片及连动件,分别设置在例如电子装置的面板或机壳的内侧表面,借由设置在面板或机壳外侧表面的操作组件(例如开关)操作该连动件,使该连动件可配合该弹片而卡合定位在至少两个定位点,控制该面板或机壳上的按钮处于激活或禁止状态。
如图1A及图1B所示,现有闭锁机构的弹片11是呈弧形设计,在该弹片11两端是分别设有一第一片体12a以及一第二片体12b,且在该第一片体12a及第二片体12b上分别设有一穿孔121a及穿孔121b,该第一片体12a及第二片体12b是通过设在穿孔121a及穿孔121b的固定件14,紧密地贴合固定在该机壳13上。
该弹片11是提供一连动件(未标出)至少两种定位状态,连动件是用以控制机壳上13的按钮(未标出)的激活或禁止状态,它具有对应于弹片11位置的定位部,移动该连动件可使其定位部对应卡合定位在该弹片11的左侧或右侧,弹片11则提供弹性卡止该连动件的定位部的作用。具体而言,当连动件的定位部移动到该第二片体12b的位置时,该定位部即处于与该弹片11相互定位的状态,此时,该连动件所控制的按钮是呈激活状态;反之,当该连动件的定位部移动到该第一片体12a的位置时,该定位部是与该弹片11处于脱离状态,此时,该按钮是禁止状态。
然而上述定位结构的设计缺点在于因为该弹片11的两端都通过固定件14固设在该机壳13上,所以当连动件向该第二片体12b的位置移动时,该连动件的定位部是推挤该弹片11,使其变形并产生回复弹性,该变形与回复弹性表现于操作上的影响,会形成使用者推动操作组件带动连动件时的阻力。当阻力过大时会导致操作动作极为费力,且极易因为操作施力不当造成弹片11永久变形而损坏;当阻力过小时则将导致连动件的松动现象,无法令使用者确定推动操作组件带动连动件的定位状态,因此该阻力的过大与过小均影响该闭锁机构的正常功用。
该阻力的大小是决定于弹片11的弹性系数与其使用时的变形量,其中除了弹性系数之外,影响变形量的因素均为一变量,在上述现有闭锁机构的弹片11已安装固定在机壳13的固定状态下,无法随着使用状态而改变该弹片11的可变形量,故而无法改变操作费力、易因操作施力不当造成弹片损坏或导致连动件松动、无法确定其定位状态。
因此现有闭锁机构因为弹片11的固定型式设计不良,导致操作费力或无法确定其定位状态等缺点,同时由于容易因为操作施力不当而造成弹片损坏或导致连动件松动而影响其正常功用,其使用寿命较短,导致维修成本相对提高。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现有闭锁机构的缺点,使其易于操作且不易损坏,确为此相关研发领域所需迫切面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变操作阻力的闭锁机构,以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损坏的闭锁机构,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即提供一种闭锁机构,安装在一设置面上,该闭锁机构包括连动件,可位移地安装在该设置面,且具有一定位部;弹片,具有一弹性部及至少一延伸自该弹性部一侧的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是结合于该设置面,该弹性部是对应配合于该定位部,提供该定位部的弹性定位作用。
上述该弹性部是可呈弧形结构,该第一固定部是设有一穿孔,借一固定件穿设而固定于该设置面。该弹性部相对于该第一固定部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其中该第二固定部上可设有一导槽,借一固定件穿设固定于该设置面,使该第二定固部可借该导槽而相对于该固定件移动,或者,该第二固定部与该设置面保持一间隙,不予以定位。
该连动件的定位部可以是一凹槽或一凸块结构,均可提供相对于该弹片的弹性部的相互弹性定位作用。当然,该连动件的定位部也可以是连续间隔的多条凹槽或连续间隔的多条凸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闭锁机构借该弹片仅依第一固定部固定在设置面的设计可自动改变操作阻力,故可易于操作并延长使用寿命,且可相对降低维修成本。


图1A是现有闭锁机构的构造示意图;图1B是沿图1A中A-A’剖线的剖视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闭锁机构呈第一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闭锁机构实施例1的弹片构造示意图;图3B是沿图3A中B-B’剖线的剖视构造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闭锁机构呈第二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图5A是本实用新型闭锁机构实施例2的弹片构造示意图;以及图5B是沿图5A中C-C’剖线的剖视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2至图4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闭锁机构的实施例1的构造示意图。须注意的是,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造,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且所显示的构成并非以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寸比例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寸比例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构成布局形态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2,它是本实用新型的闭锁机构呈第一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该闭锁机构是安装在一例如为电子装置机壳的设置面2上,该闭锁机构包括一连动件3及一弹片4。可借由设置在该设置面2外侧表面的操作组件(例如开关)操作该连动件,使该连动件3可配合该弹片4卡合定位在至少两个定位点,控制该设置面2上按钮的第一或第二状态。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是可例如依据所应用电子产品的需要,定为对应按钮的激活或禁止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第一状态设定是激活状态。
该连动件3是可位移地安装在该设置面2,且具有一配合于该弹片4的定位部31,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部31是一凹槽结构,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定位部31也可以是连续间隔的多条凹槽、一凸块或连续间隔的多条凸块,视闭锁机构所需提供定位点的数量而定,非以本实施例为限。另外,该连动件3并具有一掣动部33,用以切换或触动电子装置内部的开关组件,由于掣动部33是依所应用的电子装置而有所改变,且非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此不予赘述。
请参阅图3A及图3B,该弹片4是具有一弹性部41及至少一延伸自该弹性部41一侧的第一固定部43,该第一固定部43是通过例如铆钉的固定件431结合在该设置面2,该弹性部41是对应配合于上述连动件3的定位部31,提供该定位部31的弹性定位作用。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部41是圆弧形设计,且在该弹性部41相对于该第一固定部43的另一侧也设有一第二固定部45,该第二固定部45并未予以固定,且与该设置面2保持适当间隙,借以提供该弹性部41的变形空间。
当上述该连动件3的定位部31对应位于该弹性部41时,该弹性部41是略为被压缩而对该定位部31提供适当的定位弹性,可使该连动件3在无外力切换的情况下定位其当前位置,此时该连动件3是呈例如激活状态的第一状态,因此所应用的电子装置是处于激活状态,可由位于例如面板的设置面2外侧表面的按键进行各种功能性的控制。
反之,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要锁定电子装置上的各项功能控制时,可借由切换设在例如电子装置面板的设置面2外侧表面的开关(图未标)到闭锁位置,借以带动该连动件3相对于该设置面2移动,使该连动件3的定位部31脱离于该弹片4的弹性部41,相对地,该连动件3的掣动部33也同时切换或触动电子装置内部的开关组件,使其呈现例如为禁止状态的第二状态,则可锁定电子装置上的各项功能控制时,使例如设在设置面2外侧表面的各按钮均为禁止状态。
由于本实用新型闭锁机构的弹片4,仅借其第一固定部41固定在该设置面2上,所以在切换该连动件3的过程中,该连动件3的定位部31因推挤该弹性部41造成的该弹性部41的变形,可通过未固定的第二固定部45而向外延伸,不会蓄积在该弹性部41上,不会造成操作上的过大阻力。也就是该弹片4可随着连动件3的位移切换而改变其变形量,相对于可自动改变其在操作上的操作阻力,故可提供易于操作的功效。此外,由于弹片4的第二固定部45是可动设计,故而当连动件3的定位部31推挤该弹性部41适当变形时,该第二固定部随即自动向外延伸,可防止该弹性部41的过度变形,因而可防止因为操作施力不当造成弹片4永久变形的损坏现象;同时,也可确保弹性部41提供足够的定位弹性,防止连动件3产生松动现象,令使用者可确定操作该连动件3的定位状态。
实施例2图5A及图5B是本实用新型闭锁机构实施例2的弹片构造示意图及沿其C-C’剖线的剖视构造示意图,其中与实施例1相同或近似的组件是以相同或近似的组件符号表示,并省略详细的叙述,使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更清楚易懂。
本实施例中的弹片4’同样具有一弹性部41以及分别延伸自该弹性部41两侧的第一固定部43、第二固定部45,其中该第一固定部43是通过例如铆钉的固定件431固定于设置面2,该第二固定部45则设有一导槽451,由一固定件453穿设固定于该设置面2,使该第二定固部45可借该导槽451而相对于该固定件453移动。
本实施例2提供的弹片4’设计中,同样仅借由第一固定部43固定在设置面2上,第二固定部45虽然未固定在该设置面2上,但是借该导槽451与固定件453可移动地相对限制于该设置面2上,如此可进一步确保该弹片4’的弹性部41的变形范围与变形方向。也就是借由该导槽451的适当宽度设计,不仅可引导该第二固定部45的延伸移动方向,也可限制该第二固定部45的延伸移动范围,故可确保该弹性部41的可变形量,进一步确保该连动件3的定位弹性,防止该连动件3的松动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闭锁机构设计中,仅借第一固定部固定在设置面上,所以在切换该连动件的过程中,该连动件的定位部因推挤该弹性部造成该弹性部的变形,可通过未被固定的第二固定部而向外延伸,不会蓄积在该弹性部而造成操作上过大的阻力。也就是该弹片可随着连动件的位移切换而改变其变形量,相对于自动改变其操作上的操作阻力,可提供易于操作的功效。此外,由于弹片的第二固定部是可动设计,因此当连动件的定位部推挤该弹性部适当变形时,该第二固定部随即自动向外延伸,可防止该弹性部的过度变形,因此可防止因为操作施力不当造成弹片永久变形的损坏现象,相对可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同时,也可确保弹性部提供足够的定位弹性,防止连动件产生松动现象,使用者可确定操作该连动件的定位状态,充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权利要求1.一种闭锁机构,安装在一设置面上,其特征在于,该闭锁机构包括连动件,可位移地安装在该设置面,且具有一定位部;弹片,具有一弹性部及至少一延伸自该弹性部一侧的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是结合于该设置面,该弹性部是对应配合于该定位部,提供该定位部的弹性定位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是呈弧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部设有一穿孔,借一固定件穿设而固定在该设置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相对于该第一固定部的另一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部上设有一导槽,借一固定件穿设固定在该设置面,使该第二定固部可借该导槽而相对于该固定件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部与该设置面保持一间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的定位部是一凹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的定位部是连续间隔的多条凹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的定位部是一凸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锁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件的定位部是连续间隔的多条凸块。
专利摘要一种闭锁机构,供安装在一设置面上,该闭锁机构包括连动件,可位移地安装在该设置面,且具有一定位部;弹片,具有一弹性部及至少一延伸自该弹性部一侧的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是结合于该设置面,该弹性部是对应配合于该定位部,提供该定位部的弹性定位作用;本实用新型的闭锁机构借该弹片仅依第一固定部固定在设置面的设计可自动改变操作阻力,故可易于操作并延长使用寿命,且可相对降低维修成本。
文档编号H01H9/20GK2847493SQ20052014248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5日
发明者姜秋月, 杨永吉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