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6685阅读:15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磁器,特别涉及一种对大矫顽力、较大剩磁块矿和矿浆进行脱磁的脱磁器。
背景技术
在选矿工艺流程中,对磁选过后的矿物进行再磨和筛选及分级时,由于矿物具有剩磁,从而形成磁团聚,使研磨合格的矿物筛分不出来,影响磨矿效率,因而在再磨前进行脱磁是很必要的。
根据电磁学理论,要使铁磁质从磁化状态恢复到原来的零状态,必须使外磁场在正负值之间反复变换,同时使它的幅值逐渐减少到零。
脱磁器包括脱磁主电路、控制器、状态显示装置、开关装置,其中脱磁主电路包括升压电路、整流电路、充/放电电路;升压电路将输入电压升高后,经整流电路输出直流电到充电电路,通过放电电路控制脱磁线圈;充/放电电路与控制器相连,通过控制器输出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充电电路中的充电可控硅D1给电容C充电,电容C充满后,开关控制信号控制放电电路中的放电可控硅D2给脱磁线圈L放电,即脱磁线圈L充电,当脱磁线圈L充电完成后,二极管D3向电容C放电,即脱磁线圈L放电,使脱磁线圈L产生周期性的大小逐渐减弱、方向交替变化的电流,从而在线圈周围得到交变衰减磁场,对流经线圈的矿物进行脱磁。
现有的脱磁器中控制器电路采用多种电压等级供电,发热量大,采用大量分立器件设计,线路复杂。脱磁器调试困难,控制不精确,故障率较高,维护困难,控制信号不易调整,导致可控硅失控,块矿和矿浆脱磁后剩磁较大,对生产工艺仍有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原有脱磁器电路控制信号不易调整,故障率较高的缺点,提供一种采用数字信号控制脱磁的脱磁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脱磁器,包括脱磁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由电源电路、脉冲形成电路、十进制计数器、单稳电路、脉冲群形成电路、脉冲输出电路组成;电源电路分别与脉冲形成电路、十进制计数器、单稳电路、脉冲群形成电路、脉冲输出电路连接,脉冲形成电路通过十进制计数器与单稳电路相连,脉冲输出电路分别与单稳电路和脉冲群形成电路相连。
所述电源电路包含三端稳压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入电压输入三端稳压电路,三端稳压电路输出端分别与脉冲形成电路、十进制计数器、单稳电路、脉冲群形成电路相连。所述脉冲形成电路包含光耦集成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入电压输入光耦集成电路,光耦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十进制计数器相连。
所述脱磁主电路中,还有保护电路并联在充电可控硅两端。
所述脱磁主电路中,还有保护电路并联在放电可控硅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更加简单,调试更加方便,维护更容易,控制更加精确,不会因控制信号出现可控硅失控现象。适用于大矫顽力、较大剩磁矿物的脱磁。
以下通过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脱磁器各器件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脱磁器包括脱磁主电路、控制器、状态指示装置、开关电源。控制器包括控制控制变压器与控制电路,脱磁主电路包括主变压器、整流电路、RC充/RLC放电电路。开关电源分别与状态指示装置、控制变压器、主变压器相连,控制变压器与控制电路相连;主变压器通过整流电路与RC充/RLC放电电路相连;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RC充/RLC放电电路相连。380V的主电源一路经控制变压器降压为18V供控制电路使用,另一路经主变压器升为660V供脱磁器主电路路使用。
控制电路输出两路信号,一路(1+、1-)接充电可控硅D1的控制极和阴极,另一路(2+、2-)接放电可控硅D2的控制极和阴极,主变压器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整流电路为4只二级管构成的整流桥,整流桥输出正端接充电可控硅D1阳极,充电可控硅D1阴极经限流电阻R1后分三条支路,一条经储能电容C后接整流桥负端,另一条经放电电阻R2、常闭接点K后接整流桥负端,第三条接放电可控硅D2、压敏电阻R4、二极管D3一端,放电可控硅D2、压敏电阻R4、二极管D3另一端并接后经脱磁线圈L接整流桥负端,压敏电阻R3并接在充电可控硅D1的两端。
脱磁器主电路中升压后的660V电源经整流电路后在充电可控硅D1的控制下给电容C充电,电容C充满后在放电可控硅D2的控制下通过脱磁线圈L放电,即脱磁线圈L充电,当电容C放电完成后脱磁线圈L充满电,又会反向经二极管D3向电容C充电,即脱磁线圈L放电,电容与电感如此反复进行能量交换,直到能量耗尽,从而在脱磁线圈L中产生方向交替变化、大小逐渐减弱的电流,在线圈内即产生交变衰减磁场,可对通过其中的被磁化的矿浆或块矿进行脱磁。压敏电阻R3和R4分别并于充、放电可控硅D1和D2两端起保护作用,电阻R2用于停车时将电容C上的储能释放掉以确保检修安全。充、放电可控硅D1和D2所需触发脉冲来自控制电路的两路输出信号。
如图2所示,脱磁器控制器包括电源电路、脉冲形成电路、计数器、单稳电路、脉冲群形成电路、脉冲输出电路。电源电路分别与脉冲形成电路、十进制计数器、单稳电路、脉冲群形成电路、脉冲输出电路连接,脉冲形成电路通过十进制计数器与单稳电路相连,脉冲输出电路分别与单稳电路和脉冲群形成电路相连。
现有控制器电源块采用三种电压等级供电,计数脉冲形成块采用分立器件,单稳电路采用两只555配以大量外围器件构成,脉冲输出块采用了大量分立器件及体积庞大的脉冲变压器。此实用新型的控制器经集成电路设计,统一了供电电压,省去了大量外围元件,简化了线路,使用了体积小巧的罐式脉冲变压器。
上电后,控制变压器次级输出的18V电压一路经4只二极管1、2、3、4整流后经电容5、6滤波,在电容5上形成未稳压的直流电源V1,V1一路供脉冲输出级使用,V1另一路供给三端稳压集成电路7,三端稳压集成电路7输出经电解电容8、电容9再次滤波形成稳压直流电源V2,V2为其余各功能块提供工作电源。18V电压另一路进入以光耦集成电路10为核心的计数脉冲形成单元,在光耦的输出端得到与电源同频率的50HZ的方波信号。十进制计数器11对光耦输出脉冲计数,输出周期200毫秒、间隔100毫秒的两路脉冲信号。这两路信号送到双单稳集成电路18的输入端作其触发信号。双单稳集成电路18收到触发信号后,经电位器12、电阻13、电容14和电位器15、电阻16、电容17组成的定时器定时后输出周期200毫秒、间隔100毫秒的两路脉宽可调的脉冲信号,该信号分别加至脉冲输出块的二输入四与非门的单元二19和单元一20的一个输入端,二输入四与非门的单元三21和单元四22与电容23、电阻24和电阻25组成脉冲群形成电路产生连续脉冲列。该脉冲列同时加到二输入四与非门的单元二19和单元一20的另一输入端,和双单稳集成电路18输出的宽脉冲进行逻辑与运算,单元二19输出的信号分两路,一路经六反向器单元一27驱动发光二极管34,另一路经六反向器单元四26驱动场效应管31,在脉冲变压器30初级产生脉冲信号,该信号经脉冲变压器30隔离放大后再经二极管32整流和电阻33限流后输出一路触发信号(1+、1-),此信号加到充电可控硅D1的控制极和阴极以触发其导通。单元一20输出的信号也分两路,一路经六反向器单元五28驱动发光二极管35,另一路经六反向器单元二29驱动场效应管39,在脉冲变压器36初级产生脉冲信号,该信号经脉冲变压器36隔离放大后再经二极管37整流和电阻38限流后得到一路触发信号(1+、1-),此信号加到放电可控硅D2的控制极和阴极以触发其导通。
由于可控硅D1、D2的导通时间要满足电容C充满电和放电完全的需要,因此要保证可控硅触发脉冲有足够的脉冲宽度和触发功率,所以用双单稳集成电路18来控制脉冲的宽度,调节图3中的电位器12和15可分别调整可控硅D1、D2的控制脉冲宽度。而场效应管和脉冲变压器组成功率放大电路确保输出足够的触发功率保证可控硅D1、D2的可靠导通。
权利要求1.脱磁器,包括脱磁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由电源电路、脉冲形成电路、十进制计数器、单稳电路、脉冲群形成电路、脉冲输出电路组成;电源电路分别与脉冲形成电路、十进制计数器、单稳电路、脉冲群形成电路、脉冲输出电路连接,脉冲形成电路通过十进制计数器与单稳电路相连,脉冲输出电路分别与单稳电路和脉冲群形成电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含三端稳压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入电压输入三端稳压电路,三端稳压电路输出端分别与脉冲形成电路、十进制计数器、单稳电路、脉冲群形成电路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形成电路包含光耦集成电路,控制电路的输入电压输入光耦集成电路,光耦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十进制计数器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磁主电路中,还有保护电路并联在充电可控硅两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为压敏电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磁主电路中,还有保护电路并联在放电可控硅两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为压敏电阻。
专利摘要脱磁器,涉及一种对大矫顽力、较大剩磁块矿和矿浆进行脱磁的脱磁器。本实用新型针对原有脱磁器电路控制信号不易调整,故障率较高的缺点,提供一种采用数字信号控制脱磁的脱磁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脱磁器,包括脱磁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中电源电路分别与脉冲形成电路、十进制计数器、单稳电路、脉冲群形成电路、脉冲输出电路连接,脉冲形成电路通过十进制计数器与单稳电路相连,脉冲输出电路分别与单稳电路和脉冲群形成电路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更加简单,调试更加方便,维护更容易,控制更加精确,不会因控制信号出现可控硅失控现象。
文档编号H01F13/00GK2916867SQ20062003428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3日
发明者程林, 李彬, 王和飞, 曾钦林, 卢斌 申请人:攀钢集团矿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