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140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一种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尤指一种应用于充电电池的技术领 域,以及具有简化其结构和提升充、放电效率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6,一公知技术的锂电池内的一极板结构图式。该极板81设有多个极耳 82。该多个极耳82于充电时,扮演一电流通过的桥梁。请参阅图7,该公知技术的锂电池内 的极板被卷曲后的结构图式。通过卷曲的手段,使得卷曲后的极板81可以容置入一较小的 体积内。而多个极耳82则可以多点式的电性连接,以进行较大量的充电,而得以缩短充电 时间。然,这种结构原理乃如一条河上隔一段距离即有一条桥梁,故要通过河梁的车子 愈多时,每一条桥梁的入口,愈容易产生阻滞和通行困难。同理,当大量电子要通过每一极 耳82时,会因极耳82入口端的阻抗而产生热能,因此在充电时会增加温度,而温升效应乃 进一步导致阻抗再予增加的恶性循环。于是,使用安全性会不佳。再者,当大量电荷受电压驱使且通过极耳时,该极耳的电阻提高,充电的效率自然 降低,相对的,在放电时,也无法达到快速放电。另,该极耳81和极板81是采点状的焊接,除加工困难,也常因焊接不良,致极耳 81脱落或形成断路,同样的,在使用一段时间,该点状焊接的极耳也会脱落或断路的问题出 现,致充、放电效率降低。有鉴于前述的问题及缺失,本案的创作人以多年的经验累积,并发挥想象力与创 造力,于不断地试作与修改之后,终于研发完成本创作的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以 解决上述问题及缺失。
发明内容本创作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在于对充电电池 进行充电时,可有效降低充电温升效应和大幅减省充电时间,以及在放电时可以大电流,快 速的放电,以提升其便利性和效率。本创作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在于提升其结构 接合效能,,除有效降低其接触阻抗外,进一步提升其耐用度,有效提升充电电池的充、放电 次数和使用寿命。为达上述目的,本创作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包 括至少一正电极活性材料层,一负电极活性材料层和二隔离膜层,间隔的排列并卷绕形 成,其中,正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涂布有包含但不限制为锂氧化物为主的活性物质,且在 相隔一定距离的一正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具有一条状的不涂布区,以及贴覆该不涂布区 设有一正电极极耳,正电极极耳突出于隔离膜层的一侧端缘;该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 涂布有活性物质,例如,以碳为主的活性物质,且在相隔一定距离的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具有一条状的不涂布区,以及贴覆该不涂布区设有一负电极极耳,负电极极耳突出的设 于隔离膜层且异于该正电极极耳的另一侧端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创作可以通过该与全接触式极耳构造,提升充、放电的效率 和减省其时间,同时具有较佳良率和使用寿命的效能增进,能提供产业相当良好的利用性。

图1、本创作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安装在外壳的组合示意图。图2、本创作全接触式极耳构造的部件组合示意图。图3、本创作全接触式极耳构造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本创作的组合剖视图。图5、本创作的另一角度组合剖视图。图6、习用技术的锂电池内一极板结构图式。图7、习用技术的锂电池内一极板卷曲的结构图式。符号说明10正电极活性材料层24负电极极耳[0020]12活性物质30、40隔离膜层[0021]13不涂布区31,41端缘[0022]14正电极极耳50外壳[0023]20负电极活性材料层51,52封盖[0024]22活性物质61正极电椿头[0025]23不涂布区62负极电椿头
具体实施方式
首请参阅图一 图三所示,本创作一种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包括至 少一正电极活性材料层10,一负电极活性材料层20和二隔离膜层30、40,该隔离膜层30、 40,为一多孔性绝缘材料,间隔的排列并卷绕形成,其中,正电极活性材料层10的表面涂布 有包含但不限制为锂氧化物为主的活性物质12,且在相隔一定距离的一正电极活性材料层 10的表面具有一条状的不涂布区13,以及贴覆该不涂布区13以焊接、热熔或胶合的任一结 合方式,设有一正电极极耳14,正电极极耳14突出于隔离膜层30的一侧端缘31 (请参考 第四、五图);该负电极活性材料层20的表面涂布有例如,以碳为主的活性物质22,且在相 隔一定距离的负电极活性材料层20的表面具有一条状的不涂布区23,以及贴覆该不涂布 区23设有一负电极极耳24,负电极极耳24突出的设于隔离膜层40且异于该正电极极耳 14的另一侧端缘41,同样的该负电极极耳24和不涂布区23的结合,可以采焊接熔接或胶 合的任一种方式来完成其连结。又本创作的正电极极耳14和负电极极耳24,为导电膜层、金属条的任一种导电 体,并可以冲压或裁切成型为佳。再请参阅图1所示,本创作的正电极活性材料层10、负电极活性材料层20和二隔 离膜层30、40,间隔的排列卷绕形成,并可置入一圆筒状的外壳50中,该外壳50两端分别覆 盖有一封盖51、52,以及对应该正电极极耳14的一封盖51,设有一与其电连接的正极电椿
4头61,对应该负电极极耳24的另一封盖52,设有一与其连接的负极电椿头62。再者,于前述实施例中,该正、负电极活性材料层10、20表面的不涂布区13、23,为 一条状且不贯穿该活性物质12、22,惟实务上并不以此为限,该中该不涂布区13、23,亦可 以采条状且实穿该活性物质12、22的型式,同样能达到并具有本创作的目的效能。相对的,本创作亦可使隔离膜层30、40,略大于该正、负电极活性材料层10、20的 边缘,以降低短路的可能。
权利要求一种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正电极活性材料层,一负电极活性材料层和二隔离膜层,间隔的排列并卷绕形成,其中,正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涂布有活性物质,且在相隔一定距离的一正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具有一条状的不涂布区,以及贴覆该不涂布区设有一正电极极耳,正电极极耳突出于隔离膜层的一侧端缘;该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涂布有活性物质,且在相隔一定距离的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具有一条状的不涂布区,以及贴覆该不涂布区设有一负电极极耳,负电极极耳突出的设于隔离膜层且异于该正电极极耳的另一侧端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正电极极耳贴 覆设于该正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不涂布区,该负电极极耳贴覆设于该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不 涂布区,以及该贴覆设置为焊接、热熔或胶合的任一种结合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正电极极耳 和负电极极耳为导电膜层、金属条的任一种导电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正电极活性材 料层、负电极活性材料层和二隔离膜层,间隔的排列卷绕形成,并可置入一圆筒状的外壳 中,该金属外壳两端分别覆盖有一封盖,以及对应该正电极极耳的一封盖,设有一与其电连 接的正极电椿头,对应该负电极极耳的另一封盖,设有一与其连接的负极电椿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隔离膜层为多 孔性绝缘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相邻一定距离 的正、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具一条状且不贯穿该正、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活性物质的 不涂布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相邻一定距离 的正、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具一条状且贯穿该正、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活性物质的不 涂布区。
8.如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隔离膜层 大于该正、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边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其特征在于,正电极活性材料 层表面涂布有活性物质,以及该活性物质包含锂氧化物为主的活性物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其特征在于,负电极活性材料 层表面涂布有活性物质,以及该活性物质以碳为主的活性物质。
专利摘要本创作一种充电电池的全接触式极耳构造,包括至少一正电极活性材料层,一负电极活性材料层和二隔离膜层,间隔的排列并卷绕形成,其中,正、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分别涂布有活性物质,且在相隔一定距离的一正、负电极活性材料层的表面具有一不涂布区,以及贴覆该不涂布区设有一正、负电极极耳,正、负电极极耳突出于隔离膜层的侧面端缘;通过上述特征,以简化结构和增加其便利性,同时提升其充、放电效率。
文档编号H01M2/26GK201741742SQ201020255249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6日
发明者许佑正 申请人:许佑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