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706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到电路板上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09年12月16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1325041号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该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主壳体、安装在绝缘本体的前端的前壳体、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中心端子、与中心端子电性连接并可将中心端子电性连接到外部电路板上的第一连接端子、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并设置在中心端子侧边的弹性端子。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收容孔,所述中心端子收容在中心收容孔内,对接连接器可插入到中心收容孔内与中心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熟知电源连接器并未设有散热结构,从而在该电源连接器工作时,容易散热性能不良,影响信号传输质量。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效果的电源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孔及与中心孔相通的侧边孔;中心端子,所述中心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心孔内;及弹性端子,所述弹性端子收容于所述侧边孔内并设置在所述中心端子的一侧,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沿绝缘本体高度方向贯穿绝缘本体的散热通槽,所述散热通槽与所述侧边孔相连通,藉以形成散热通道。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端子包括一对端子,该对端子对称设置在中心端子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及与顶壁平行间隔设置的底壁,所述散热通槽在绝缘本体的高度方向贯穿顶壁及底壁。进一步地,所述一对弹性端子均包括收容在侧边孔中的弹性接触部、将弹性端子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所述一对弹性接触部分别露置于相应的散热通槽。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上开设有容置槽供所述弹性端子安装到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容置槽分别与所述散热通槽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安装块,所述弹性端子的固持部上设有卡扣弹片,所述卡扣弹片与安装块卡扣配合以将弹性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连接顶壁与底壁的对接面及与对接面相对设置的后端面,所述容置槽向后开口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遮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有与所述散热通槽相贯通的散热孔。[0015]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凸块,所述外壳体设有与凸块配合的卡孔以将外壳体固持在绝缘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端子包括柱形接触头部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设有沿绝缘本体高度方向贯穿绝缘本体的散热孔,从而电源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后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将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可以提高电连接器的散热效果。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图。[0019]图2为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0020]图3为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分解图。[0021]图4为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另一视角分解图。[0022]图5为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外壳体移除后的立体图。[0023]图6为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外壳体移除后的另一视角立体图[0024]图7为图5所示电源连接器的俯视图。[0025]图8为图5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前视图。[0026]图9为图5所示电源连接器的仰视图。[0027]图10为图5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剖视图。[0028]图11为图5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另一角度剖视图。[0029]图12为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外壳体分离的立体图。[0030]图13为图1所示电源连接器的外壳体分离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100可安装在外部电路板上(未图标),所述电源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在绝缘本体10内的中心端子20、收容在绝缘本体10内的弹性端子30、及遮覆于绝缘本体10外的外壳体40。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连接器100具有一个柱形的中心端子20及一对片状的弹性端子30,所述弹性端子30对称设置在该中心端子20的两侧。但是中间端子20的形状、弹性端子30的数量、形状及排列方式不加以局限,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不同的形状、数目及排列方式。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顶壁101、与顶壁101在绝缘本体 10的高度方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底壁102、连接顶壁101与底壁102的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对接面103、与对接面103在绝缘本体1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后端面104、连接顶壁102与底壁103的平行间隔设置的一对侧壁105、106。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贯穿对接面103的中心孔11、设置在中心孔11两侧并与中心孔11相通的一对侧边孔12。所述侧边孔12对称地设置在中心孔11的两侧。所述绝缘本体10的侧壁 105、106上均设有凸块109。所述绝缘本体10上开设有沿绝缘本体10的高度方向贯穿绝缘本体10的散热通槽13,所述散热通槽13与所述侧边孔12相连通,藉以形成散热通道以散发中心端子20产生的热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连接器100的顶璧101及底壁102上均设有两个所述散热通槽13,所述散热通槽13在绝缘本体10的高度方向贯穿顶壁101及底壁102。顶壁101 及底壁102上相应的散热通槽13与对应的侧边孔12排成一直线。所有的散热通槽13可以通过中心孔11连通在一起,从而可以提高热量的散发。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壁102上开设有容置槽107供所述弹性端子30安装到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容置槽107分别与所述散热通槽13连通。所述容置槽107向后端面104 方向延伸并向后开口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端面104上。所述容置槽107内设有与弹性端子30配合的安装块108。请参阅图2至图4、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中心端子20包括柱形接触头部2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电性连接、尺寸较大的凸台部22、延伸出底壁102以安装到外部电路板的安装部23、及设置在凸台部22与安装部23之间的固持部24。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中心孔11设有台阶部111,所述中心端子20的凸台部22与台阶部111配合并在向后的方向上限位中心端子20。所述固持部M上设有多个凸刺241与绝缘本体10干涉配合以将中心端子20固持安装在绝缘本体10上。请参阅图2至图4、图6及图9至图11所示,所述一对弹性端子30均包括收容在相应的侧边孔12中的弹性接触部31、将弹性端子30固持在绝缘本体10上的固持部32、及延伸出底壁102以安装到外部电路板的安装部33。所述一对弹性接触部31分别露置于相应的散热通槽13中。所述弹性端子30的固持部32上设有卡扣弹片321,所述卡扣弹片321 与安装块108卡扣配合以将弹性端子30固持于绝缘本体10上。所述弹性接触部31具有弧形的结构,散热通槽13的形状与弹性接触部31的弧形类似,从而提高了弹性接触部暴露的面积,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请参阅图1至图4、图12及图13所示,所述外壳体40包括顶壁41、自顶壁41的相对两侧平行延伸的一对侧壁42、及自侧壁42上向外并向下延伸的用以安装到外部电路板地安装脚43。所述外壳体40的侧壁42上设有与绝缘本体10的一对侧壁105,106上设有的凸块109相对应的卡孔421,所述卡孔421与凸块109卡扣配合以将外壳体40固持安装在绝缘本体10上。所述外壳体40的顶壁41上与绝缘本体10的顶壁101上的散热通槽 13对应的位置处设有贯穿外壳体40的顶壁41散热孔411,从而在外壳体40安装到绝缘本体10上后散热通道13可以与外部环境相通,以便热量的散发。特别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艺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指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主张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孔及与中心孔相通的侧边孔;中心端子,所述中心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心孔内;及弹性端子,所述弹性端子收容于所述侧边孔内并设置在所述中心端子的一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沿绝缘本体高度方向贯穿绝缘本体的散热通槽,所述散热通槽与所述侧边孔相连通,藉以形成散热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端子包括一对端子,该对端子对称设置在中心端子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顶壁及与顶壁平行间隔设置的底壁,所述散热通槽在绝缘本体的高度方向贯穿顶壁及底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端子均包括收容在侧边孔中的弹性接触部、将弹性端子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固持部,所述一对弹性接触部分别露置于相应的散热通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壁上开设有容置槽供所述弹性端子安装到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容置槽分别与所述散热通槽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内设有安装块,所述弹性端子的固持部上设有卡扣弹片,所述卡扣弹片与安装块卡扣配合以将弹性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连接顶壁与底壁的对接面及与对接面相对设置的后端面,所述容置槽向后开口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遮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有与所述散热通槽相贯通的散热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凸块,所述外壳体设有与凸块配合的卡孔以将外壳体固持在绝缘本体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端子包括柱形接触头部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电性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中心端子以及弹性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心孔及与中心孔相通的侧边孔;所述中心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心孔内;所述弹性端子收容于所述侧边孔内并设置在所述中心端子的一侧,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沿绝缘本体高度方向贯穿绝缘本体的散热通槽,所述散热通槽与所述侧边孔相连通,藉以形成散热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设有沿绝缘本体高度方向贯穿绝缘本体的散热孔,从而电源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后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孔将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可以提高电连接器的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275993SQ20112041876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戴宏骐, 游万益, 苟亚娟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