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插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7890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平面插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面插接器,特别涉及一种让德国、法国插头能避免单脚插入危险的平面插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各国插头不同,在旅游时旅客须携带符合各国标准的不同插头,增加了旅客不必要的麻烦,这就促进了使用方便且体积小、安全实用的转接插头的开发。现有的万用转接头大部分都暴露火线L极与中性线N极的导电铜片端子,即便有少些用了单片滑块
堵在导电口处,通常单脚插头插脚均可插开,形成一种不是有防止露电的防尘盖,这种防尘盖难以实现安全门的防护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且具有侧插功能的平面插接器。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平面插接器,包括插孔面板和底座,所述插孔面板与底座卡合构成插接器外壳,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滑轨区、导电端子组、轨台元件和第一滑行元件,所述第一滑轨区位于底座上,所述导电端子组位于底座内,其包括与插孔面板对应的火线L极、中性线N极和接地线E极,所述轨台元件位于底座上且位于第一滑轨区、火线L极和中性线N极的一侦牝该轨台元件向上延伸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滑行元件位于第一滑轨区上,其包括弹性元件和凹部,所述凹部呈半弧形且与插孔面板上的接地端插孔对应,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于第一限位部和凹部之间。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述接地线E极上设有第一接地部。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孔面板上设有与第一接地部对应的穿孔。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与导电端子组对应的侧插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滑轨区、第二限位部和第二滑行元件,所述第二滑行元件位于第二滑轨区上。本实用新型所述导电端子组向底座的一侧形成有穿透该底座的一侧至侧插区的第二接地部。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的外壁设有一强制接地元件,该强制接地元件上设有与接地线E极电性连接的第三接地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滑行元件与第一限位部的卡制作动,避免了孩童用手或尖锐物品单边插入插接器产生的触电危险。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除了正面插接区外还设侧插区,方便用户进行插接,以达实用目的。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使用动作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使用动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使用动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使用动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使用动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使用动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使用动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使用动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侧插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侧插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侧插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侧插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侧插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包括插孔面板10和底座11,所述插孔面板10与底座11卡合构成插接器外壳,所述底座11设置有第一滑轨区110、导电端子组12、轨台元件13和第一滑行元件14,所述第一滑轨区110位于底座11上,所述导电端子组12位于底座11内,其包括与插孔面板10对应的火线L极121和中性线N极122以及接地线E极123,所述轨台元件13位于底座11上且位于第一滑轨区110、火线L极121和中性线N极122的一侧,该轨台元件13向上延伸有第一限位部131,所述第一滑行元件14位于第一滑轨区110上,其包括数个弹性元件141和凹部140,所述凹部140呈半弧形且与插孔面板10上的接地端插孔对应,所述弹性元件141连接于第一限位部131和凹部140之间,其中,第一限位部131在第一滑行元件14单边受力时就随即作动卡制。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使用作动情况,如图2至图12所示,该平面插接器I由一插孔面板10及一与该插孔面板10结合的底座11所组构而成的,其中该底座11设有导电端子组12,欲当操作者用手或尖锐物品单边插入该平面插接器I上的插孔面板10时,第一滑行元件14因单边受力无法在第一滑轨区110滑动,因此第一滑行元件14随即与轨台元件13上的第一限位部131卡制以防止发生触电危险;反之,当操作者手持插头并予以插入插孔面板10时,插头同时触动第一滑行元件14使弹性元件141被压缩同时让第一滑行元件14保持平稳滑行作动,并在第一滑轨区110上产生位移,让插头与导电端子组12相互导接;接地线E极123上设有一个穿透该插孔面板10的第一接地部124,且该第一接地部124与第一接地线E极123电性连接,该插孔面板10上形成至少一个供该第一接地部124穿透的穿孔100,用于插设一对应德国、法国插头规格的插头时能实现极性正确连接的目的。另外,底座11的外壁设有一个强制接地元件15,该强制接地元件15上设有一个呈伸缩状态并与接地线E极123电性连接的第三接地部126,无论插头插设方向怎样,都可通过强制接地元件15、第三接地部126和接地线R极123来实现接地导通的目的,且该第三接地部126及第一接地部124可为探针式接地状态,以符合美国、台湾、英国、德国、法国、瑞士、埃及、以色列及巴西插头规格的脚插规范及其它国家的通用型,达到实用进步目的。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插接器的侧插功能,如图13至图17所示,该平面插接器Ia包括一个插孔面板IOa及一个与该插孔面板IOa相配合的底座11a,由于底座Ila的一侧面设有对应该导电端子组12a的侧插区120a,并在底座Ila的侧面处设有第二滑轨区IlOa及第二限位部131a,其中,该第二滑轨区IlOa上滑设有第二滑行元件14a,且该第二滑行元件14a上设有一与该第二滑轨区IlOa相互抵挂作动的弹簧元件141a,当操作者用手或尖锐物品单边插入平面插接器Ia上的侧插区120a时,第二滑行元件14a因单边受力无法在第二滑轨区IlOa滑动,因此第二滑行元件14a随即与底座Ila—侧面上的第二限位部131a卡制以防止触电危险发生;反之,当操作者手持插头并予以插入侧插区120a 时,插头同时触动第二滑行元件14a,弹簧元件141a被压缩同时让第二滑行元件14a保持平等滑行作动,并在第二滑轨区IlOa上产生位移,让插头与导电端子组12a相互导接,达到侧面插设的实用目的。另外,侧插区120a插设一对应德国、法国插头规格的插头时,进一步透过导电端子组12a延伸形成一穿透底座Ila至该侧插区120a的第二接地部125a到达极性正确的目的。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实用新型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平面插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孔面板和底座,所述插孔面板与底座卡合构成插接器外壳,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滑轨区、导电端子组、轨台元件和第一滑行元件,所述第一滑轨区位于底座上,所述导电端子组位于底座内,其包括与插孔面板对应的火线L极、中性线N极和接地线E极,所述轨台元件位于底座上且位于第一滑轨区、火线L极和中性线N极的一侧,该轨台元件向上延伸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滑行元件位于第一滑轨区上,其包括弹性元件和凹部,所述凹部呈半弧形且与插孔面板上的接地端插孔对应,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于第一限位部和凹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平面插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E极上设有第一接地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插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面板上设有与第一接地部对应的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平面插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与导电端子组对应的侧插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插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滑轨区、第二限位部和第二滑行元件,所述第二滑行元件位于第二滑轨区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插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组向底座的一侧形成有穿透该底座的一侧至侧插区的第二接地部。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平面插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壁设有一强制接地元件,该强制接地元件上设有与接地线E极电性连接的第三接地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面插接器,包括插孔面板和底座,所述插孔面板与底座卡合构成插接器外壳,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滑轨区、导电端子组、轨台元件和第一滑行元件,所述第一滑轨区位于底座上,所述导电端子组位于底座内,包括与插孔面板对应的火线L极、中性线N极和接地线E极,所述轨台元件位于底座上且位于第一滑轨区、火线L极和中性线N极的一侧,该轨台元件向上延伸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滑行元件位于第一滑轨区上,包括弹性元件和凹部,所述凹部呈半弧形且与插孔面板上的接地端插孔对应,所述弹性元件连接于第一限位部和凹部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滑行元件与第一限位部的卡制作动,避免孩童用手或尖锐物品单边插入插接器产生触电危险。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695791SQ20122021757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
发明者李秋山 申请人:李秋山, 沈素珍, 李宜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