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降阻接地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3833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降阻接地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高效降阻接地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气接地装置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伴随防雷技术和防静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产生过许多接地模块,使用中的接地模块主要是采用钢管、铜网类金属的接地体。传统的降阻的方法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科学技术要求,传统的接地模块施工复杂,资金耗费巨大,如遇土壤电阻率高的情况下,施工非常困难。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高效降阻接地模块尚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降阻接地模块。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效降阻接地模块,包括极芯及包裹极芯外侧的降阻层;所述极芯两端头延伸至降阻层外,一端与接地装置连接,另一端插入土壤深处;所述降阻层采用增加接触面积多棱状结构。所述极芯为一根、两根或三根。所述降阻层为电极石墨和高铝硅酸盐水泥混合成型。所述降阻层为三棱柱状,每个棱面为凹槽结构。所述降阻层为五棱柱状,每个棱面为凹槽结构。所述降阻层的棱面上设有数个通孔,每个通孔与极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I、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装维修方便。2、本实用新型降阻效果良好,性能稳定。3、本实用新型生产成本低廉,效果良好,市场价值更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说明书附图图I、2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高效降阻接地模块,包括极芯I及包裹极芯外侧的降阻层2 ;所述极芯I两端头延伸至降阻层2外,一端与接地装置连接,另一端插入土壤深处;所述降阻层2采用增加接触面积多棱状结构。所述极芯I为一根、两根或三根。所述降阻层2为电极石墨和高铝硅酸盐水泥混合成型。所述降阻层2为三棱柱状,每个棱面为凹槽结构。所述降阻层2为五棱柱状,每个棱面为凹槽结构。所述降阻层2的棱面上设有数个通孔3,每个通孔与极芯I连接。
权利要求1.高效降阻接地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极芯及包裹极芯外侧的降阻层;所述极芯两端头延伸至降阻层外,一端与接地装置连接,另一端插入土壤深处;所述降阻层采用增加接触面积多棱状结构。
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降阻接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为一根、两根或三根。
3.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降阻接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阻层为三棱柱状,每个棱面为凹槽结构。
4.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降阻接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阻层为五棱柱状,每个棱面为凹槽结构。
5.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降阻接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阻层的棱面上设有数个通孔,每个通孔与极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效降阻接地模块,包括极芯及包裹极芯外侧的降阻层;所述极芯两端头延伸至降阻层外,一端与接地装置连接,另一端插入土壤深处;所述降阻层采用增加接触面积多棱状结构。所述极芯为一根、两根或三根。所述降阻层为电极石墨和高铝硅酸盐水泥混合成型。所述降阻层为三棱柱状,每个棱面为凹槽结构。所述降阻层为五棱柱状,每个棱面为凹槽结构。所述降阻层的棱面上设有数个通孔,每个通孔与极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装维修方便。本实用新型降阻效果良好,性能稳定。本实用新型生产成本低廉,效果良好,市场价值更广。
文档编号H01R4/66GK202737118SQ20122032107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高军, 高明威 申请人:沈阳华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