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675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移动电源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盘,包括电源盘本体及用于支撑所述电源盘本体的支架,所述电源盘本体包括转筒、缠绕在所述转筒上的线缆以及固定在所述转筒两侧的圆形挡板,所述支架包括设于底部的支撑脚和设于中部的转轴,所述转筒和圆形挡板的中心设有供所述转轴通过的转轴孔,所述线缆的自由端的末端连接有电源插头,所述自由端的靠近所述电源插头的位置上固定有线缆夹,所述线缆夹包括用于夹持所述线缆的夹持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线缆的自由端增设固定的线缆夹,在进行收线时利用夹持体夹持线缆的除自由端外的部分以将自由端固定,使电源盘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线缆散盘的现象,利于线缆的管理,同时增加操作的简便性。
【专利说明】移动电源盘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盘,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电源盘。
【背景技术】
[0002]在继电保护工作中,往往工作地点距现场电源较远,需要额外的电源线组件来取得工作用电源,在这些情况下移动电源盘的使用是经常的。现有的移动电源盘一般都包括转筒及支架,支架不仅用于支撑转筒,而且支架上设有转轴作为转筒的旋转轴。工作人员通过手动方式将线缆缠绕在转筒上,线缆的一端固定在转筒上并与转轴上的电路元件连接、另一端即自由端则连接有电源插头。在使用电源盘时,通过手动的方式将线缆拉出,利用电源插头取电,利用布置在电源盘上或者电源盘外的插座进行用电,使用完毕后重新将线缆缠绕在转筒上。但是,在将线缆缠绕在转筒上之后,由于电源盘上缺乏用于固定线缆自由端的结构,导致收线状态的自由端随意暴露,在电源盘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线缆散盘的现象,不利于线缆的管理,同时降低操作的简便性。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移动电源盘进行改进,使其具有用于固定线缆自由端的结构,固定收线状态下的自由端,使电源盘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线缆散盘的现象,利于线缆的管理,同时增加操作的简便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盘,其具有用于固定线缆自由端的结构,固定收线状态下的自由端,使电源盘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线缆散盘的现象,利于线缆的管理,同时增加操作的简便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盘,包括电源盘本体及用于支撑所述电源盘本体的支架,所述电源盘本体包括转筒、缠绕在所述转筒上的线缆以及固定在所述转筒两侧的圆形挡板,所述支架包括设于所述支架底部的支撑脚和设于所述支架中部的转轴,所述转筒和圆形挡板的中心设有供所述转轴通过的转轴孔,所述线缆的自由端的末端连接有电源插头,所述自由端的靠近所述电源插头的位置上固定有线缆夹,所述线缆夹包括用于夹持所述线缆的夹持体。
[0006]进一步,所述夹持体为一体成型的弹簧钢片,所述夹持体的封闭端设有与所述自由端紧固套接的套筒,所述夹持体的开口端两侧设有用于打开所述夹持体的钢丝柄。
[0007]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两条连接成一体的“C”形钢制支条,两条所述钢制支条的头部焊接形成用于提拉所述电源盘本体的提手,两条所述钢制支条的中部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中心,两条所述钢制支条的尾部分离形成所述支撑脚。
[0008]进一步,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板的连接处设有弹簧片。
[0009]进一步,所述圆形挡板包括靠近所述支架一侧的第一挡板及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用于转动所述电源盘本体的手柄。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盘,通过在线缆的自由端增设固定的线缆夹,在进行收线时利用夹持体夹持线缆的除自由端外的部分以将自由端固定,使电源盘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线缆散盘的现象,利于线缆的管理,同时增加操作的简便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盘,包括电源盘本体I及用于支撑所述电源盘本体I的支架2,所述电源盘本体I包括转筒11、缠绕在所述转筒11上的线缆12以及固定在所述转筒11两侧的圆形挡板13,所述支架2包括设于所述支架2底部的支撑脚21和设于所述支架2中部的转轴22,所述转筒11和圆形挡板13的中心设有供所述转轴22通过的转轴孔3,所述线缆12的自由端12a的末端连接有电源插头4,所述自由端12a的靠近所述电源插头4的位置上固定有线缆夹5,所述线缆夹5包括用于夹持所述线缆12的夹持体51 ;转轴22穿过转轴孔3并固定在电源盘本体I上,电源盘本体I即可以转轴22为旋转轴进行旋转运动;线缆12的自由端12a是指线缆12尾端的一部分长度,本实用新型中该长度定义为20cm ;为便于控制拉取线缆12的长度,可在线缆12的外侧设长度标记;通过在线缆12的自由端12a增设固定的线缆夹5,在进行收线时利用夹持体51夹持线缆12的除自由端12a外的部分以将自由端12a固定,使本电源盘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线缆散盘的现象,利于线缆12的管理,同时增加操作的简便性。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体51为一体成型的弹簧钢片,所述夹持体51的封闭端设有与所述自由端12a紧固套接的套筒52,所述夹持体51的开口端两侧设有用于打开所述夹持体51的钢丝柄53 ;套筒52的内径略小于与线缆12的外径,实现二者的过盈配合以达到紧密固定的状态;将自由状态下的夹持体51的截面呈三角形,其一顶角可以张开,因此为开口端,该顶角的对边即为封闭端;使用时,通过对压钢丝柄53即可将开口端打开,再将夹持体51夹在线缆12的除自由端12a外的部分即可将自由端12a固定;该线缆夹5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包括两条连接成一体的“C”形钢制支条9,两条所述钢制支条9的头部焊接形成用于提拉所述电源盘本体I的提手8,两条所述钢制支条9的中部通过连接板23连接,所述转轴22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3的中心,两条所述钢制支条9的尾部分离形成所述支撑脚21 ;转轴22与支撑脚21相互平行,有利于保持收放线缆的平稳度;两条所述钢制支条9仅头部直接接触,其它部位存在一夹角,该角度处于30° -60°之间;朝转轴22的垂直方向看,支架2呈“A”形,该结构稳定、可靠,能有效支撑电源盘本体I ;为方便使用者提拉本电源盘,同时防止人手与提手8直接接触而加速提手腐蚀,可在提手8上覆盖一橡胶套(图中未不出)。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22与所述连接板23的连接处设有弹簧片7 ;弹簧片7能避免电源盘本体I绕转轴22旋转时不发生擦挂,使线缆12的收放更加灵活,有效提高收放线速度。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挡板13包括靠近所述支架2 —侧的第一挡板13a及与所述第一挡板13a相对的第二挡板13b,所述第二挡板13b上设有用于转动所述电源盘本体I的手柄6 ;转轴22从第一档板13a的转轴孔3插入;手柄6使本电源盘的拉线、收线操作更加方便,使缆线12排列整齐。
[002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电源盘,包括电源盘本体(I)及用于支撑所述电源盘本体(I)的支架(2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盘本体(I)包括转筒(11)、缠绕在所述转筒(11)上的线缆(12)以及固定在所述转筒(11)两侧的圆形挡板(13),所述支架(2)包括底部的支撑脚(21)和中部的转轴(22 ),所述转筒(11)和圆形挡板(13 )的中心设有供所述转轴(22 )通过的转轴孔(3 ),所述线缆(12)的自由端(12a)的末端连接有电源插头(4),所述自由端(12a)的靠近所述电源插头(4)的位置上固定有线缆夹(5),所述线缆夹(5)包括用于夹持所述线缆(12)的夹持体(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体(51)为一体成型的弹簧钢片,所述夹持体(51)的封闭端设有与所述自由端(12a)紧固套接的套筒(52),所述夹持体(51)的开口端两侧设有用于打开所述夹持体(51)的钢丝柄(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两条连接成一体的“C”形钢制支条(9),两条所述钢制支条(9)的头部焊接形成用于提拉所述电源盘本体(I)的提手(8 ),两条所述钢制支条(9 )的中部通过连接板(23 )连接,所述转轴(22 )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3)的中心,两条所述钢制支条(9)的尾部分离形成所述支撑脚(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电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2)与所述连接板(23)的连接处设有弹簧片(7)。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挡板(13)包括靠近所述支架(2) —侧的第一挡板(13a)及与所述第一挡板(13a)相对的第二挡板(13b),所述第二挡板(13b)上设有用于转动所述电源盘本体(I)的手柄(6)。
【文档编号】H01R31/06GK203491475SQ201320636974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5日
【发明者】王莹, 朱启刚, 李祖才, 余先礼, 侯振宇, 王勇, 田革, 张科, 郑颖, 杨永刚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重庆铜梁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