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891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防触电插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插座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触电插座,包括绝缘壳体内部设置火线导电簧片和零线导电簧片,绝缘壳体面板上开设有供插头插爪插入的插孔,所述的火线导电簧片与火线之间设置第一过渡导电单元,火线导电簧片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之间和/或火线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之间为常开式配合,插头插爪插置于零线导电簧片中时驱动第一过渡导电单元偏移或旋转使得火线导电簧片、第一过渡导电单元以及火线构成电连接,零线导电簧片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的接触部位之间设置绝缘垫。外管美观,与传统插座无异;火线插座簧片和零线插座簧片平时均不带电,安全性高;使用时只需按正常的方式将插头同时插入火线、零线插座簧片中即可,非常方便。
【专利说明】防触电插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插座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触电插座。
【背景技术】
[0002]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便于与其他电路接通。插座是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源接口的电气设备,也是住宅电气设计中使用较多的电气附件,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十密切的关系。插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儿童的好奇和不懂事,常将手或细小物体插入到插座的插孔中,导致危险的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开始着力研究防触电插座。
[0003]如中国专利《防儿童触点插座》(申请号为201310095994.5)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在插孔内部分别设有隔片,隔片通过插座内部的连接片连接,在连接片的右端设有滑块,在滑块的另一端设有弹簧,滑块和弹簧位于插座内的滑道上。本方案存在如下不足:每次插入插头时,都需要移动滑块,操作繁琐;另外,儿童也可以主动去移动滑块,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触电的问题。
[0004]如中国专利《防触电的插座板》(申请号为201010299878.1)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采用带插座盖以及在插座盖上加锁的方法,使得正常使用的一些插头,在固定好之后盖上盖并落锁,保证小孩不会接触到插头。这种插座,不仅需要额外的设置插座盖,而且插拔插头时,都需要打开/关闭插座盖,虽然能避免儿童触电,但是结构复杂、使用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能够有效防止儿童触电且使用方便。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触电插座,包括绝缘壳体内部设置火线导电簧片和零线导电簧片,绝缘壳体面板上开设有供插头插爪插入的插孔,火线导电簧片和零线导电簧片的一端固定在绝缘壳体腔内底板上、另一端呈自由状且向插孔处延伸,所述的火线导电簧片与火线之间设置第一过渡导电单元,火线导电簧片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之间和/或火线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之间为常开式配合,插头插爪插置于零线导电簧片中时驱动第一过渡导电单元偏移或旋转使得火线导电簧片、第一过渡导电单元以及火线构成电连接,零线导电簧片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的接触部位之间设置绝缘垫。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外管美观,与传统插座无异;火线插座簧片和零线插座簧片平时均不带电,安全性高;使用时只需按正常的方式将插头的插爪同时插入火线、零线插座簧片中即可,非常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A-A视图,其中图2a中未插入插头插爪,图2b中插入插头插爪;
[0010]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视角相同,其中图3a中未插入插头插爪,图3b中插入插头插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0012]参阅图1,一种防触电插座,包括绝缘壳体10内部设置火线导电簧片11和零线导电簧片12,绝缘壳体10面板上开设有供插头插爪20插入的插孔13,火线导电簧片11和零线导电簧片12的一端固定在绝缘壳体10腔内底板上、另一端呈自由状且向插孔13处延伸,所述的火线导电簧片11与火线30之间设置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火线导电簧片11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之间和/或火线30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之间为常开式配合,插头插爪20插置于零线导电簧片12中时驱动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偏移或旋转使得火线导电簧片11、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以及火线30构成电连接,零线导电簧片12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的接触部位之间设置绝缘垫。在本案中,火线导电簧片11与火线30在常态下并不是直接相连的,而是通过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构成常开式配合,这里可以将火线导电簧片11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构成常开式配合,也可以是火线30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构成常开式配合,当然,也可以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与火线导电簧片11、火线30均构成常开式配合。
[0013]常开式配合的实施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为可以形变的金属片,或者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可转动,不论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如何设置,最重要的是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的动作是当零线导电簧片12中有插头插爪20插入时才发生的。也就是说,当小孩误将金属杆插入插座绝缘壳体10的插孔13中并与火线导电簧片11相接触,此时由于零线导电簧片12中无物体插入,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处于常开的位置,火线导电簧片11和火线30之间的连接被断开,这样即使小孩拿着导电的物体去接触火线导电簧片11,依然没有触电的危险。零线平时不带电,即使小孩拿着导电的物体去接触零线导电簧片12,也没有触电的危险。
[0014]在本发明中,发明人充分研究了小孩子的特点,考虑到小孩一般都是拿着一个导电的物体去插入插孔13中,基本不会拿着两个导电的东西同时插入插孔13中,因此,通过设置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后,可彻底避免小孩触电的风险。另外,火线导电簧片11是否带电,是依赖于零线导电簧片12中是否有插头插爪20插入的,这样,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只要我们按现在的常规做法,将插头插爪20同时插入插孔13中,即可正常使用,而不需要像【背景技术】中那样,还设置拨片、翻盖等繁琐的结构。
[001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考虑到在接线的时候,火线30、零线40可能会接反,为了进一步保证安全性,所述的零线导电簧片12与零线40之间设置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零线导电簧片12与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之间和/或零线40与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之间为常开式配合,插头插爪20插置于火线导电簧片11处时驱动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偏移或旋转使得零线导电簧片12、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以及零线40构成电连接,火线导电簧片11与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的接触部位之间设置绝缘垫。这里,零线导电簧片12与零线40之间设置的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与前面的结构是一样的,其工作原理以及所起到的作用都是相同的,这里就不再赘述。
[0016]第一、二过渡导电单元14、15的设置方式多样,这里提供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二过渡导电单元14、15为金属片,绝缘壳体10内还设置有第一、二金属片16,17 ;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与火线导电簧片11电连接,第一金属片16与火线30电连接,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与第一金属片16平行且相邻设置,如图1中所示,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与第一金属片16构成所述的常开式配合;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与零线导电簧片12电连接,第二金属片17与零线40电连接,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与第二金属片17平行且相邻设置,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与第二金属片17构成所述的常开式配合。
[0017]用金属片构成第一、二过渡导电单元14、15,是考虑到金属片本身能够导电,另外,金属片在受到挤压后可以发生形变,在外力消失后,金属片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能够恢复初始状态。同样,为了保证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与火线30能够充分接触,还设置了第一金属片16,第一金属片16与火线30相连,第一过渡导电单兀14在受到挤压后很容易与第一金属片16接触,实现火线导电簧片11和火线30的连接。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的结构、工作原理均一致。具体来说,所述的第一、二过渡导电单元14、15以及第一、二金属片16、17均为方形,各金属片所在的面平行于铅垂方向,各金属片的下侧边缘固定在绝缘壳体10腔内底板上、另一端呈自由状,如图2、3中所示。
[0018]将第一、二过渡导电单元14、15由常开状态变成连接状态,可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以下提供两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仅供参考。
[0019]实施例一,如图2a所示,这里利用的是火线导电簧片11和零线导电簧片12自身的形变能力:所述的零线导电簧片12截面呈U型,U型的两个侧边的中部朝向彼此一侧弯折,U型两个侧边间最小距离小于插头插爪20的宽度,插头插爪20插入零线导电簧片12中时零线导电簧片12的两个侧边受到插头插爪20的挤压向外侧张开并挤压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如图2b所示;所述火线导电簧片11的结构与零线导电簧片12的结构相同。插头插爪20向插孔13插入的方向为插头插爪20的长度方向,插头插爪20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较长的一个边的宽度即这里所说的插头插爪20的宽度。将火线导电簧片11和零线导电簧片12设置成这种形状,既有利于其抱紧插头插爪20,又能实现驱动第二、一过渡导电单元15,14的作用。考虑到零线导电簧片12是导电的,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也是导电的,为了防止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与零线导电簧片12电连接,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朝向零线导电簧片12 —侧贴有绝缘纸50构成所述的绝缘垫,同样,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朝向火线导电簧片11 一侧贴有绝缘纸50。
[0020]实施例二,参阅图3a,所述的零线导电簧片12、火线导电簧片11处分别设置有第一、二拨片18、19 ;第一拨片18呈板片状,第一拨片18位于零线导电簧片12处的一侧为楔形,如图3a所示,插爪40插入零线导电簧片12中时第一拨片18的楔形面受到挤压向外侧移动并挤压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第一拨片18与绝缘壳体10内腔的底板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0 ;所述第二拨片19的结构与第一拨片18结构相同;第一、二拨片18、19均由塑料制成,第一、二拨片18、19本身即构成所述的绝缘垫。在实施例二中,火线导电簧片11和零线导电簧片12仅起到抱紧插头插爪20的作用,第一、二过渡导电单元14、15的动作是靠第一、二拨片18、19来驱动的,为了保证第一、二拨片18、19能够沿其所在的面进行滑移,可在绝缘壳体10中设置导轨。复位弹簧60的作用是保证插头插爪20拔出时,第一、二拨片18、19复位,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与第一金属片16相分离,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与第二金属片17相分离。
【权利要求】
1.一种防触电插座,包括绝缘壳体(10)内部设置火线导电簧片(11)和零线导电簧片(12),绝缘壳体(10)面板上开设有供插头插爪(20)插入的插孔(13),火线导电簧片(11)和零线导电簧片(12)的一端固定在绝缘壳体(10)腔内底板上、另一端呈自由状且向插孔(13)处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火线导电簧片(11)与火线(30)之间设置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火线导电簧片(11)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之间和/或火线(30)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之间为常开式配合,插头插爪(20)插置于零线导电簧片(12)中时驱动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偏移或旋转使得火线导电簧片(11)、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以及火线(30)构成电连接,零线导电簧片(12)与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的接触部位之间设置绝缘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零线导电簧片(12)与零线(40)之间设置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零线导电簧片(12)与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之间和/或零线(40)与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之间为常开式配合,插头插爪(20)插置于火线导电簧片(11)处时驱动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偏移或旋转使得零线导电簧片(12)、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以及零线(40)构成电连接,火线导电簧片(11)与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的接触部位之间设置绝缘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过渡导电单元(14、15)为金属片,绝缘壳体(10)内还设置有第一、二金属片(16、17);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与火线导电簧片(11)电连接,第一金属片(16)与火线(30)电连接,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与第一金属片(16)平行且相邻设置,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与第一金属片(16)构成所述的常开式配合;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与零线导电簧片(12)电连接,第二金属片(17)与零线(40)电连接,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与第二金属片(17)平行且相邻设置,第二过渡导电单元(15)与第二金属片(17)构成所述的常开式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二过渡导电单元(14、15)以及第一、二金属片(16、17)均为方形,各金属片所在的面平行于铅垂方向,各金属片的下侧边缘固定在绝缘壳体(10)腔内底板上、另一端呈自由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零线导电簧片(12)截面呈U型,U型的两个侧边的中部朝向彼此一侧弯折,U型两个侧边间最小距离小于插头插爪(20)的宽度,插头插爪(20)插入零线导电簧片(12)中时零线导电簧片(12)的两个侧边受到插头插爪(20)的挤压向外侧张开并挤压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所述火线导电簧片(11)的结构与零线导电簧片(12)的结构相同;第一、二过渡导电单元(14、15)朝向零线导电簧片(12)、火线导电簧片(11) 一侧贴有绝缘纸(50)构成所述的绝缘垫。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触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零线导电簧片(12)、火线导电簧片(11)处分别设置有第一、二拨片(18、19);第一拨片(18)呈板片状,第一拨片(18)位于零线导电簧片(12)处的一侧为楔形,插爪(40)插入零线导电簧片(12)中时第一拨片(18)的楔形面受到挤压向外侧移动并挤压第一过渡导电单元(14),第一拨片(18)与绝缘壳体(10)内腔的底板间设置有复位弹簧(60);所述第二拨片(19)的结构与第一拨片(18)结构相同;第一、二拨片(18、19)均由塑料制成,第一、二拨片(18、19)本身即构成所述的绝缘垫。
【文档编号】H01R13/713GK103972742SQ201410214928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0日
【发明者】李佼健 申请人:李佼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