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电子式智能电表插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4239发布日期:2018-12-22 08:5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相电子式智能电表插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单相电子式智能电表插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电网的健全和发展,单相电子式电池外置智能电表得到广泛应用,计量准确,维护方便,实现网络充值,肩负着电网与居民家庭用电连接桥梁的作用,单相电子式智能电表插接装置就是连接电池和逻辑板实现电路导通的关键部件,插接装置不可靠造成电池电极插不进去、电池电极插偏、电池电极触点不接触、运输过程中智能电表电池电极触点不接触等问题进而影响智能电表的数据显示和传输,影响智能电表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相电子式智能电表插接装置,主要解决目前的插接装置容易插偏或插不进去导致电路接触不良的问题。该插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防止电极误插、插偏或插不进去的问题,防止触点疲劳失效,保证电表的安全运行。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相电子式智能电表插接装置,其结构包括壳体、连接部件和压块,所述连接部件与壳体插接后通过压块固定,所述壳体上平行设有两条纵向用于插接连接部件的凹槽,所述凹槽对应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悬臂梁,所述悬臂梁上端设有便于连接部件插入的v形插口。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件是由u形板、连接片和v形片构成,所述u形板的封闭端下部设有连接片,所述u形板对应的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v形片,两个v形片对应侧形成x形插缝。

进一步,所述壳体凹槽侧壁的两个悬臂梁之间的间距与电极厚度相同,所述悬臂梁的外部轮廓与v形片外部轮廓吻合。

进一步,所述压块是由压块本体、导向槽和立柱卡槽构成,所述压块本体的顶部为“凸”字形,“凸”字形顶端的肩部与连接部件的u形板下端抵靠,所述压块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槽,压块本体的中部纵向设有与壳体立柱活动卡接的立柱卡槽。

进一步,所述导向槽与壳体内侧壁上的导向筋相配合,所述立柱卡槽与壳体上的立柱过盈装配。

进一步,所述壳体末端两侧分别设有与逻辑板插接的固定柱,壳体末端外侧设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柱。导向柱便于插接装置插入逻辑板。

进一步,所述连接片的自由端为锥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插接装置的连接部件嵌入壳体的凹槽内,壳体凹槽侧壁设有悬臂梁,连接部件嵌入凹槽后两个悬臂梁的间距可起到限制x形插缝的宽度,防止连接部件的v形片开口过度失效造成电池电极触点不接触的问题。

2、由于壳体凹槽侧壁悬臂梁上部设有v形插口,v形插口将连接部件的v形片上端卡在v形插口内,防止连接部件嵌入凹槽后上窜高于壳体,有效的防止电极插错、插偏,防止电池电极插不进去、电池电极插偏等问题出现。

3、由于在壳体下部设有导向柱和固定柱,当插接装置与逻辑板连接时导向柱可方便壳体插入逻辑板后再能过固定柱插接固定。

4、压块侧壁设有导向槽,导向槽与壳体内侧壁的导向筋配合插入,增强了压块的稳定性,使压块与壳体紧密扣接,防止压块因外力从壳体上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的立体图;

图3为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4为压块的立体图;

图5为使用状态图。

图中:

1壳体、11凹槽、12v形插口、13悬臂梁、14导向筋、2压块、21压块本体、22导向槽、23立柱卡槽、3连接部件、31u形板、32连接片、33v形片、34x形插缝、4固定柱、5导向柱、6电池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单相电子式智能电表插接装置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单相电子式智能电表插接装置,包括壳体1、连接部件3和压块2,所述连接部件3与壳体1插接后通过压块2固定,所述壳体1上平行设有两条纵向用于插接连接部件的凹槽11,所述凹槽对应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悬臂梁13,所述悬臂梁13上端设有便于连接部件插入的v形插口12。v形插口12将连接部件的v形片33上端卡在v形插口12内,防止连接部件嵌入凹槽后上窜高于壳体,有效的防止电极插错、插偏,防止电池电极插不进去、电池电极插偏等问题出现。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部件3是由u形板31、连接片32和v形片33构成,所述u形板31的封闭端下部垂直设有连接片32,所述u形板31对应的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v形片33,两个v形片33对应侧形成x形插缝34。x形插缝34不高于壳体1,电极插入方向外观无缝隙、无台阶,壳体1顶部对应x形插缝处开有防插错、插偏的v形插口,防止电池电极插不进去、电池电极插偏等问题出现。连接部件可由铜片经过折弯一体成型。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凹槽侧壁的两个悬臂梁13之间的间距与电极厚度相同,所述悬臂梁13的外部轮廓与v形片33外部轮廓吻合,保证连接部件能顺利的嵌入壳体凹槽内。两个悬臂梁13之间的间距可以控制x形插缝34的开口宽度,使电极插拔时在x形插缝上部开槽内来回运动,运动的距离与电极厚度匹配,防止v形片因加工、材质疲劳失效等原因造成电池电极触点不接触、运输过程中智能电表电池电极触点不接触等问题,保证连接片3、与电池两极可靠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压块2是由压块本体21、导向槽22和立柱卡槽23构成,所述压块本体21的顶部为“凸”字形,“凸”字形顶端的肩部与连接部件的u形板31下端抵靠,压块2将连接部件顶住防止u形板31下滑,电池仓插入时连接片滑动造成连接不可靠。所述压块本体21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槽22,压块本体21的中部纵向设有与壳体立柱活动卡接的立柱卡槽23。

所述导向槽22与壳体1内侧壁上的导向筋14相配合,所述立柱卡槽23与壳体上的立柱过盈装配。

所述壳体1末端两侧分别设有与逻辑板插接的固定柱4,壳体末端外侧设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柱5,导向柱便于插接装置插入逻辑板。

所述连接片的自由端为锥形,连接片的自由端与逻辑板焊接。

如图5所示,使用时先把该插接装置与逻辑板通过连接片焊接在一起,盖好电表壳体后插入内装电池的电池仓6,实现电路导通,按下电表按键电表液晶会显示预先设定的内容,装置自身具有防插错设计措施,避免插接错误或者运输过程造成电路不通,实现电路稳定导通,保证电表安全运行。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电子式智能电表插接装置,其结构包括壳体、连接部件和压块,所述连接部件与壳体插接后通过压块固定,所述壳体上平行设有两条纵向用于插接连接部件的凹槽,所述凹槽对应的两个侧壁分别设有悬臂梁,所述悬臂梁上端设有便于连接部件插入的V形插口。该插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防止电极误插、插偏或插不进去的问题,防止触点疲劳失效,保证电表的安全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曹健;姬丹丹;梁志娟;秦翀;李保恩;王永付;邢新超;于泳;李海兵;吴国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电装备山东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31
技术公布日:2018.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