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场景用大容量铅碳电池双道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1669发布日期:2019-02-22 20:1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储能场景用大容量铅碳电池双道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铅碳电池的密封结构,特别是储能场景用大容量铅碳电池双道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经济强国均十分重视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美国、欧洲和日本已大规模应用储能技术。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储能市场必将有大的发展。目前电能最佳储能载体是蓄电池,特别是大容量蓄电池。储能工程中大量应用800ah以上规格的铅碳电池,由于规格大,体积和重量也相应大,故对壳体与盖的配合结构有更高密封要求。现在市售的铅碳电池壳体与盖采用单条凹凸相嵌结构来强化结合部的密封,另辅以涂胶措施增加密封的可靠性。可是,大规格蓄电池搬运或起吊时难免不发生碰撞,壳体与盖的结合部易产生裂纹。明显裂纹通过修补可恢复密封性能,对于一些有隐形裂纹的电池因裂纹不可见而正常安装,此类具有问题的电池在循环使用时,内置电解液易从裂纹处逐渐渗出。众所周知,铅碳电池内置电解液为硫酸,硫酸是一种强腐蚀剂,一旦外溢便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电池架发生锈蚀。失效的电池架必然构成铅碳电池组的安全隐患,因此用户对储能场景用铅碳电池的密封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合理、配合容易、密封性能好、抗冲击能力强的储能场景用大容量铅碳电池双道密封结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储能场景用大容量铅碳电池双道密封结构,它设在电池壳与配套电池盖的结合部,该密封结构还包括配套的胶层。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电池壳朝上口部设有两道内外相间的环形凹槽,位于外侧的凹槽和内侧凹槽横向截面两边均呈锯齿形。所述电池盖面朝电池壳的一面设有两道内外相间的环形凸环,位于外道的凸环和内道凸环横向截面两边均呈锯齿形,电池盖以两道环形凸环分别插入电池壳相对应的两道环形凹槽中,自然形成两道间隙配合的榫结构。所述胶层介于两道榫结合面间隙处,形成具有三道直角弯的密封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池壳和电池盖内置的锯齿为等腰三角形,其角度为45°~60°。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池壳配置两道内外相间的环形凹槽底部,留有深h1=10~15mm不设锯齿的矩形槽,电池壳的外边沿比内侧高,两者差距h2=5~8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电池盖的两道环形凸环高度相等,均为h3,h3等于电池壳内侧凹槽的深度h,h=35~6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胶层由涂抹的液体胶固化成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双道密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装配便捷。

2、锯齿形榫结构横向截面相对大,故结构强度高,再加上不同向斜面具有应力分散结构特征,所以抗错位和抗冲击能力倍增,可显著减小电池壳与电池盖之间密封结构人为损坏机率。

3、胶层设在电池壳与电池盖相配合的榫结构结合面上,自然形成三道弯,此结构一是增加榫连接的可靠性,二是增加密封性,此结构的胶层显著增加电池壳与电池盖结合部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池壳与电池盖脱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a-a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所示的储能场景用大容量铅碳电池双道密封结构,它设在电池壳1与配套电池盖2的结合部,该密封结构还包括配套的胶层3。本实施例为800ah铅碳电池,因其规格相对较大,电池壳1朝上口部设有两道内外相间的环形凹槽,位于外侧的凹槽1.1和内侧凹槽1.2横向截面两边均呈锯形,该锯齿为三角形,其角度为60°。所述电池盖2面朝电池壳的一面设有两疲乏内外相间的环形凸环,位于外道的凸环2.1和内道凸环2.2横向截面同电池壳1相同,也是锯齿形。本实施例中电池壳1配置两道内外相间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底部,留有深h1=10mm不设锯齿的矩形槽,电池壳1的外边沿比内侧高,两者差距为h2=5mm。配套的电池盖2的两道环形凸环高度相等,均为h3,h3等于电池壳1内侧凹槽1.2的深度h,本实施例h=35mm。将上述的电池盖2以两道外涂胶的环形凸环分别插入电池壳1相对应的两道环形凹槽中,自然形成两道间隙配合的榫结构。上述结构中因榫结构采用间隙配合,以及电池壳1内置环形凹槽底部预留了高h1的矩形槽,还有电池壳1外边沿比内侧高h2的结构,使得外涂胶固化后形成如图1所示的三道直角弯的胶层3。此种结构的胶层3既可增加榫连接的可靠性,又能显著增加密封性。本发明除了采用上述双道密封结构外,配套的锯齿榫结构具有不同向的斜面,所以有应力分散作用,由此倍增抗错位和抗冲击能力,可显著减少电池壳1与电池盖2之间密封人为损坏机率,从而确保电池漏液概率低于0.02%。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场景用大容量铅碳电池双道密封结构,它设在电池壳与配套电池盖的结合部,该密封结构还包括胶层。所述电池壳口部设有两道环形凹槽,环形凹横截面为锯齿形。所述电池盖面朝电池壳的一面设有两道环形凸环,环形凸环横截面为锯齿形。电池盖以两道环形凸环分别插入电池壳相对应的环形凹槽中,自然形成两道间隙配合的榫结构。所述胶层介于两道榫结合面间隙处,形成三道直角弯的密封结构。本发明除了采用上述双道密封结构外,配套的锯齿榫结构具有不同朝向的斜面,所以有应力分散作用,由此倍增抗错位和抗冲击能力,可显著减少电池壳与电池盖之间密封人为损坏机率,从而确保电池漏液概率低于0.02%。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亮;薛奎网;曾刘芳;刘巍;楼志强;杨宝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13
技术公布日:2019.0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