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及其IGBT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3444发布日期:2020-07-17 15:59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及其IGBT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及应用该pin针的igbt外壳。



背景技术:

逆变器产品中的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igbt模块是由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与fwd(续流二极管芯片)通过特定的电路桥接封装而成的模块化半导体产品;封装后的igbt模块直接应用于变频器、ups不间断电源等设备上。igbt上通过pin针进行电信号的联通,但由于逆变器一般应用于大电流场合,因而引起其部件igbt的环境温度较高,从而导致igbt壳体受热冲击影响变形,在该工作环境下用现有的pin针,pin针的连接端会发生滑移并错过最佳连接位置,因此会影响电信号的传输。同时,由于pin针结构的限制,在安装于igbt时,通常需要额外制作相应的安装夹具,将pin针焊接于安装夹具上,然后再将焊接有pin针的夹具固定于igbt框架内,整体安装流程较为繁琐。且因igbt中使用的pin针数量多,考虑累积公差,需要严格要求位置度,装配完后必须有pin针的位置度的检查工序,因此产品投入的成本高,而生产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及应用该pin针的igbt外壳,其主要揭示了一种在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被连接的部件两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形变的pin针及应用该pin针的逆变器产品中igbt的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包括针肩部及焊接于所述针肩部下方的柔性输出结构,所述柔性输出结构为片状。

优选地,所述针肩部的上方设置有鹰眼状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针肩部下方设置有固定卡刺。

优选地,所述柔性输出结构由鹰眼状输入端向下依次包括有第一弧形段及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与第二弧形段平滑过渡,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宽度大于第一弧形段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柔性输出结构为纯铜片柔性输出条。

优选地,所述柔性输出结构的厚度为0.2-0.5mm。

优选地,一种应用以上所述的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的igbt外壳,包括igbt壳体,卡于所述igbt壳体上的上盖,所述igbt壳体的两端设置有汇流条,所述igbt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插接pin针的针座,所述针座与所述igbt壳体一体化成型。

优选地,所述针座剖面呈台阶状,包括插入腔及设置于插入腔一侧的容纳腔,所述插入腔与所述容纳腔内部联通,所述容纳腔的顶端位置低于所述插入腔的顶端位置,且所述插入腔与所述容纳腔内腔体直径与所述pin针的柔性输出条宽度相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具有柔性端的pin针,可以应用于高温反复冲击和被连接的部件两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形变的工作环境,柔性铜片部分可以自调整连接端的位置,很好的吸收应力,不易变形,保证了pin针两端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在应用于逆变器类的产品时避免了额外制作夹具和pin针位置度检测,直接进行插接即可得到装配目的,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pin针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pin针应用igbt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图2的主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b-b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柔性连接端子,结合图1所示,包括用于高温反复冲击和被连接的部件两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形变的工作环境的pin针,与现有技术类似,包括针肩部1,所述针肩部1的上方设置有鹰眼状输入端。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针肩部1下方焊接有柔性输出条2,所述柔性输出条2为片状。所述针肩部1下方设置有固定段,根据使用需求,所述固定端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将pin针更好固定的卡刺。所述柔性输出条2焊接于所述固定段上。考虑到使用场合及导电性,所述柔性输出条为纯铜片柔性输出条。所述柔性输出条的厚度为0.2-0.5mm。

所述柔性输出条2由鹰眼状输入端向下依次包括有第一弧形段23及第二弧形段24,所述第一弧形段与23第二弧形段24通过铜片折叠段22平滑过渡,所述第二弧形段24的宽度大于第一弧形段23的宽度。以上所述的两个弧形段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变动,并无特定的弯折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应用以上所述的适用于pin针受高温反复冲击及被连接的部件两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形变的igbt壳体,结合图2-图4所示,与现有的igbt部件类似,同样包括igbt壳体3,所述igbt壳体3的两端设置有汇流条5。不同的是,所述igbt壳体3内设置有用于插接pin针的针座4,所述针座4与所述igbt壳体一体化成型。同时,所述igbt壳体3上设置有定位柱,用于与上盖进行卡已完成组装的igbt。

具体的,所述针座4剖面呈台阶状,包括插入腔42及设置于插入腔42一侧的容纳腔41,所述插入腔42与所述容纳腔41内部联通,为了使得pin针能便于插入,所述插入腔42与所述容纳腔41内腔体的直径与所述pin针的柔性输出条宽度相当。所述容纳腔41的顶端位置低于所述插入腔42的顶端位置。柔性pin针在具体使用时,同样会由于大电流、高温状态产生一定的位移,但实验结果显示,在产品使用过程,pin针的中鹰眼部位上下移动时,其第一弧形段23的柔性区域将吸收应力,底部焊接连接位置即第二弧形段24承受很小的应力,从而更好的保证了产品连接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igbt部件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柔性pin针安装于台阶状的针座位置预定位,然后将柔性pin针的输出端与dbc焊接固定,完成后组装pcba到柔性pin针的鹰眼端,接着固定pcba,最后将上盖通过igbt外壳上的定位柱进行插接固定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同时,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肩部及焊接于所述针肩部下方的柔性输出结构,所述柔性输出结构为片状;

所述针肩部的上方设置有鹰眼状输入端;所述柔性输出结构由鹰眼状输入端向下依次包括有第一弧形段及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一弧形段与第二弧形段平滑过渡,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宽度大于第一弧形段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肩部下方设置有固定卡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输出条为纯铜片柔性输出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输出结构的厚度为0.2-0.5mm。

5.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的igbt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igbt壳体,卡接于所述igbt壳体上的上盖,所述igbt壳体的两端设置有汇流条,所述igbt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插接pin针的针座,所述针座与所述igbt壳体一体化成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的igbt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的剖面呈台阶状,包括插入腔及设置于插入腔一侧的容纳腔,所述插入腔与所述容纳腔内部联通,所述容纳腔的顶端位置低于所述插入腔的顶端位置,且所述插入腔与所述容纳腔内腔体直径与所述pin针的柔性输出结构宽度相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反复冲击环境下用PIN针及应用该PIN针的IGBT外壳,所述PIN针包括针肩部及焊接于所述针肩部下方的柔性输出结构,所述柔性输出结构为片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具有柔性端的PIN针,可以应用于高温反复冲击环境和被连接的部件两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形变的工作环境,柔性铜片部分可以自调整连接端的位置,很好的吸收应力,保证了PIN针两端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在应用于逆变器类的产品时避免了额外制作夹具和PIN针位置度检测,直接进行插接即可得到装配目的,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关炎;高睿;罗伟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特(苏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0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