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9184发布日期:2020-05-08 13:4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温板。



背景技术:

随现行电子设备逐渐以轻薄作为标榜的诉求,故各项元件都须随之缩小其尺寸,但电子设备的尺寸缩小伴随而来产生的热变成电子设备与系统改善性能的主要障碍。目前手机散热方式主要有石墨片、热管(heatpipe)和均温板(vaporchamber)。

热管的工作原理为,热管的内壁设有一毛细结构,其后将该热管抽真空并填充工作液体或者先填充工作液体再抽真空,最后封闭以形成热管结构。当工作液体由蒸发部受热蒸发后扩散至该冷凝端,并该工作液体于该蒸发部是汽态,由该蒸发部离开后向该冷凝端扩散时逐步受冷却冷凝转换为液态,并且再通过毛细结构回流至该蒸发部。

均温板的工作原理与热管相近,差异在于热管的导热为一维方向上线的传递,均温板则为二维方向上面的传递。均温板在结构上主要是由上板体、下板体以及设于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的腔室所组成,腔室中填充有工作液体,并且腔室的内壁上具有毛细结构,当下板体与发热元件(如中央处理器、南北桥晶、电晶体等)接触后,腔室内的工作液体便会由液态转换为气态并往上板体方向传递,最后藉由均温板上除了接触发热元件以外的区域或均温板外侧的散热装置(例如鳍片)而将热能传递出去,此时,工作液体会转换回液态而回到下板体,重新下一次的循环。

目前均温板的制作工艺有钎焊、扩散焊和激光焊等,主要以钎焊为主,具体为,首先将钎料放置均温板的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然后熔化钎料将上板体与下板体熔接,然而现有的钎焊工艺容易产生溢胶(即钎料流入均温板的内部或流向均温板的外部)和漏气(即上板体与下板体密闭性差),导致均温板生产良率低,制约行业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温板,可以阻挡钎料层流入容纳腔中,提高产品良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温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下板件和上板件、设于所述下板件面向上板件一侧的一圈凸起部、设于上板件中并面向下板件的凹槽、设于所述凹槽中的毛细结构以及设于所述下板件与上板件之间并包围所述凸起部的钎料层;

所述凹槽与凸起部的内部共同构成一容纳腔;所述钎料层密封该容纳腔。

所述下板件与上板件之间对应凸起部的外部形成一点胶空间,所述钎料层位于点胶空间中;所述点胶空间的容积大于钎料层的体积。

所述毛细结构为铜网、钢网或钛合金网。

所述毛细结构中填充用于散热的工作液体。

所述均温板还包括设于下板件面向上板件一侧的多个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位于容纳腔中。

所述支撑结构的形状为圆柱形、圆台形、椭球形或长方体形。

所述支撑结构的厚度等于凸起部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下板件和上板件、设于所述下板件面向上板件一侧的一圈凸起部、设于上板件中并面向下板件的凹槽、设于所述凹槽中的毛细结构以及设于所述下板件与上板件之间并包围所述凸起部的钎料层;所述凹槽与凸起部的内部共同构成一容纳腔;所述钎料层密封该容纳腔,并且凸起部可以阻挡钎料层流入容纳腔中,防止钎料层污染毛细结构,进而避免毛细结构失去毛细作用力,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温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下板件10和上板件20、设于所述下板件10面向上板件20一侧的一圈凸起部11、设于上板件20中并面向下板件10的凹槽21、设于所述凹槽21中的毛细结构22以及设于所述下板件10与上板件20之间并包围所述凸起部11的钎料层30;

所述凹槽21与凸起部11的内部共同构成一容纳腔50;所述钎料层30密封该容纳腔5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下板件10面向上板件20一侧设置了一圈凸起部11,在上板件20面向下板件10一侧设置了凹槽21,那么凹槽21与凸起部11的内部共同构成一容纳腔50,所述钎料层30设于下板件10与上板件20之间并包围所述凸起部11,当通过钎焊熔化钎料层30使下板件10和上板件20熔接时,该钎料层30可以封闭下板件10与上板件20之间的间隙,从而密封容纳腔50,并且凸起部11可以阻挡熔化的钎料层30流入容纳腔50中,防止钎料层30污染毛细结构22,进而避免毛细结构22失去毛细作用力,提高产品良率。

具体的,所述下板件10与上板件20之间对应凸起部11的外部形成一点胶空间40(该点胶空间40为半密闭空间),所述钎料层30位于点胶空间40中;所述点胶空间40的容积大于钎料层30的体积,从而可以防止熔化的钎料层30流向均温板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毛细结构22为铜网、钢网或钛合金网,当然还可以为其它具有毛细作用的材料。

具体的,所述毛细结构22中填充用于散热的工作液体,即工作液体填充于网孔隙内,当下板体10与发热元件(如中央处理器、南北桥晶、电晶体等)接触后,工作液体便会由液态转换为气态并往上板体20方向传递,最后藉由均温板上除了接触发热元件以外的区域或均温板外侧的散热装置(例如鳍片)而将热能传递出去,此时,工作液体会转换回液态而回到下板体10,重新下一次的散热循环。

具体的,所述均温板还包括设于下板件10面向上板件20一侧的多个支撑结构12;该支撑结构12位于容纳腔50中,用于支撑毛细结构22,防止毛细结构22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12的形状为圆柱形、圆台形、椭球形或长方体形,当然还可以为其它具有支撑作用的形状。

具体的,所述支撑结构12的厚度等于凸起部11的厚度,以便更好地的支撑毛细结构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均温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下板件和上板件、设于所述下板件面向上板件一侧的一圈凸起部、设于上板件中并面向下板件的凹槽、设于所述凹槽中的毛细结构以及设于所述下板件与上板件之间并包围所述凸起部的钎料层;所述凹槽与凸起部的内部共同构成一容纳腔;所述钎料层密封该容纳腔,并且凸起部可以阻挡钎料层流入容纳腔中,防止钎料层污染毛细结构,进而避免毛细结构失去毛细作用力,提高产品良率。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均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下板件(10)和上板件(20)、设于所述下板件(10)面向上板件(20)一侧的一圈凸起部(11)、设于上板件(20)中并面向下板件(10)的凹槽(21)、设于所述凹槽(21)中的毛细结构(22)以及设于所述下板件(10)与上板件(20)之间并包围所述凸起部(11)的钎料层(30);

所述凹槽(21)与凸起部(11)的内部共同构成一容纳腔(50);所述钎料层(30)密封该容纳腔(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件(10)与上板件(20)之间对应凸起部(11)的外部形成一点胶空间(40),所述钎料层(30)位于点胶空间(40)中;所述点胶空间(40)的容积大于钎料层(30)的体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22)为铜网、钢网或钛合金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22)中填充用于散热的工作液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下板件(10)面向上板件(20)一侧的多个支撑结构(12);该支撑结构(12)位于容纳腔(50)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2)的形状为圆柱形、圆台形、椭球形或长方体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2)的厚度等于凸起部(11)的厚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温板。该均温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下板件和上板件、设于所述下板件面向上板件一侧的一圈凸起部、设于上板件中并面向下板件的凹槽、设于所述凹槽中的毛细结构以及设于所述下板件与上板件之间并包围所述凸起部的钎料层;所述凹槽与凸起部的内部共同构成一容纳腔;所述钎料层密封该容纳腔,并且凸起部可以阻挡钎料层流入容纳腔中,防止钎料层污染毛细结构,进而避免毛细结构失去毛细作用力,提高产品良率。

技术研发人员:邹冬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垒石热管理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5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