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7028发布日期:2020-07-10 15:55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超五类网线品种繁多,制造工艺千差万别,质量也参差不齐,对于恶劣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不足,数据传输性能差。超五类网线通常使用铝塑复合带、裸铜丝、镀锡铜丝、铝带、铜带等一种或者几种材料组成的屏蔽层,它们具有一定的抗干扰屏蔽效果,但无法保证在强电磁等复杂环境下,能持续保持数据信号的稳定传输。在强电磁场的干扰下,数据传输或信号传输难以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适用于在50kv/m、频谱范围不大于100mhz强电磁场干扰条件下使用,对电磁干扰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能持续保持数据信号的稳定传输。具体如下:

一种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包括从内至外的缆芯、铝塑复合带、镀锡编织层、合金丝编织层和护套层;所述缆芯包括绞合在一起的多根传输线;缆芯为绞合结构,具有很好的可弯曲性。所述传输线不少于4根,所述传输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对绞单元组和微孔f4膜,微孔f4膜绕包在对绞单元组外,且重叠率不少于30%;绝缘线芯两两对绞形成对绞单元组,保证电性能合格及降低损耗。所述对绞单元组由2根对绞的绝缘线绞合而成;对绞单元组具有很好的可弯曲性。所述绝缘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导体和挤包在导体外的绝缘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体由多根细镀银铜线绞合而成。通过多根细镀银铜线绞合的导体,在不降低传输效率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弯曲性能。

所述绝缘层挤包在导体外。

所述铝塑复合带绕包在缆芯外,且绕包重叠率不小于30%。

所述镀锡丝编织层的密度不小于80%。

所述合金丝编织层的密度不小于85%;所述护套层挤包在合金丝编织层的外部。铝塑复合带、镀锡丝编织层和合金丝编织层组成复合屏蔽层,既具有电场屏蔽,高磁导率软磁合金丝又具有很好的抗电磁效果。

所述对绞单元组的节径比为5-20,且每个对绞单元组的节径比不同。对绞单元组成缆形成缆芯,节距错开的对绞单元组在成缆时可以填补对方空隙,减小外径,降低串扰。

有益效果:

1、在铝塑复合带外编织镀锡编织层和合金丝编织层,形成复合屏蔽层,保证缆芯不受外界干扰,即使在50kv/m、频谱范围不大于100mhz强电磁场干扰条件下也能保证数据信号稳定传输。

2、绝缘线芯两两对绞形成对绞单元组,保证电性能合格及降低损耗;对绞单元组成缆形成缆芯,节距错开的对绞单元组在成缆时可以填补对方空隙,减小外径,降低串扰。

3、从整体结构上采用绞合的方式,使得网线具有很好的耐弯曲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导体;2、绝缘层;3、微孔f4膜;4、铝塑复合带;5、镀锡编织层;6、合金丝编织层;7、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包括从内至外的传输层、铝塑复合带、镀锡编织层、合金丝编织层和tpu护套层;传输层包括绞合在一起的4根传输线;传输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对绞单元组和微孔f4膜,对绞单元组由2根对绞的绝缘线绞合而成;绝缘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导体和导体挤包的fep绝缘层。

导体由多根细镀银铜线绞合而成。

绝缘层挤包在导体外。

铝塑复合带绕包在传输层外,且绕包重叠率为30%。

镀锡丝编织层的密度为80%。

合金丝编织层的密度为85%;护套层挤包在合金丝编织层的外部。

8根绝缘线,颜色分别为白/蓝、白/橙、白/绿、白/棕,两两一对分别对绞构成对绞单元,相对应的对绞单元组的节径比分别为20、18、16、14。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包括从内至外的传输层、铝塑复合带、镀锡编织层、合金丝编织层和tpu护套层;传输层包括绞合在一起的6根传输线;传输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对绞单元组和微孔f4膜,对绞单元组由2根对绞的绝缘线绞合而成;绝缘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导体和导体挤包的fep绝缘层。

导体由多根细镀银铜线绞合而成。

绝缘层挤包在导体外。

铝塑复合带绕包在传输层外,且绕包重叠率为35%。

镀锡丝编织层的密度为85%。

合金丝编织层的密度为90%;护套层挤包在合金丝编织层的外部。

12根绝缘线,两两一对分别对绞构成对绞单元,其中对绞单元组的节径比分别为19、17、15、13、11、9,具体不限定某根的节径比。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包括从内至外的传输层、铝塑复合带、镀锡编织层、合金丝编织层和tpu护套层;传输层包括绞合在一起的4根传输线;传输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对绞单元组和微孔f4膜,对绞单元组由2根对绞的绝缘线绞合而成;绝缘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导体和导体挤包的fep绝缘层。

导体由多根细镀银铜线绞合而成。

绝缘层挤包在导体外。

铝塑复合带绕包在传输层外,且绕包重叠率为40%。

镀锡丝编织层的密度为82%。

合金丝编织层的密度为88%;护套层挤包在合金丝编织层的外部。

8根绝缘线,颜色分别为白/蓝、白/橙、白/绿、白/棕,两两一对分别对绞构成对绞单元,相对应的对绞单元组的节径比分别为20、15、10、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至外的缆芯、铝塑复合带、镀锡编织层、合金丝编织层和护套层;所述缆芯包括绞合在一起的多根传输线;所述传输线不少于4根,所述传输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对绞单元组和微孔f4膜,所述对绞单元组由2根对绞的绝缘线绞合而成;所述绝缘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导体和挤包在导体外的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由多根细镀银铜线绞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挤包在导体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复合带绕包在缆芯外,且绕包重叠率不小于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丝编织层的密度不小于85%;所述护套层挤包在合金丝编织层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绞单元组的节径比为5-20,且每个对绞单元组的节径比不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电磁脉冲超五类网线,包括从内至外的缆芯、铝塑复合带、镀锡编织层、合金丝编织层和护套层;所述缆芯包括绞合在一起的多根传输线;所述传输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对绞单元组和微孔F4膜,所述对绞单元组由2根对绞的绝缘线绞合而成;所述绝缘线包括从内至外的导体和挤包在导体外的绝缘层。在铝塑复合带外编织镀锡编织层和合金丝编织层,形成复合屏蔽层,保证缆芯不受外界干扰,即使在50kV/m、频谱范围不大于100MHz强电磁场干扰条件下也能保证数据信号稳定传输。

技术研发人员:潘磊;高帅;崔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