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3991发布日期:2020-08-28 16:44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的同轴旋转关节技术,具体涉及一种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



背景技术:

在所有机械扫描的雷达体系当中,旋转关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当雷达天线在方位和俯仰的旋转搜索当中,能够连续不断的输出幅度、相位基本稳定的电磁波信号,以保证雷达的正常工作。

目前,随着现代雷达扫描技术的发展,高频和宽带是机械扫描雷达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旋转关节提出了宽带、多路等更高的要求。但是,圆波导过渡、探针式耦合、普通同轴线的设计形式只能用于单路关节设计,而且这类设计结构体积偏大。因此,研制一种结构紧凑的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具有结构紧凑、驻波比(vswr)小、插入损耗小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所述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空腔内安装有与固定部分、旋转部分同轴的柱形波导,所述柱形波导右端与所述固定部分转动连接且与设于所述固定部分外侧端中部的第一固定插针相连接,所述柱形波导左端与所述旋转部分固定连接且穿过所述旋转部分后连接有第一旋转插针,所述柱形波导与所述第一固定插针、第一旋转插针形成信号同轴传输通道,用于传输电磁波信号;所述固定部分外侧端偏心设有第二固定插针,所述旋转部分外侧端偏心设有第二旋转插针,所述第二旋转插针与所述第二固定插针通过所述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空腔连通形成模式转换通道,用于耦合信号进行模式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座、固定端盖、固定波导以及盖板,所述旋转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旋转波导以及旋转端盖,所述旋转波导右端伸入所述固定波导左端内部后与所述固定波导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波导与所述旋转波导的内部分别设有l型通道,两个l型通道连通后形成所述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柱形波导右端位于所述固定座与固定端盖之间且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柱形波导右端面与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旋转波导右端面与所述固定波导内腔左端之间留有扼流槽。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波导右端外壁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固定波导左端内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并列设有两个,一个第二轴承的侧面与所述固定波导左端内部抵触,另一个第二轴承的侧面与所述盖板抵触。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的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调节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均为深沟球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信号同轴传输和模式转换两个通道构成的双路结构,减小了旋转关节的体积,使其结构变得紧凑,转动灵活,而且驻波比小(即vswr≤1.4)、插入损耗也小(在0.5db以下),提高了信号传输带宽和传输效率;

2、通过设置的扼流槽,既保证了在柱形波导、旋转波导和固定波导之间有良好的传输性能,又实现了连接处的平稳旋转;

3、通过两个第二轴承之间设置的调节环,可以限制第二轴承的轴向运动,也可以调节旋转波导与固定波导之间扼流槽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柱形波导2:第一固定插针

3:第一旋转插针4:第二固定插针

5:第二旋转插针6:固定座

7:固定端盖8:固定波导

9:盖板10:旋转波导

11:旋转端盖12:l型通道

13:第一轴承14:扼流槽

15:第二轴承16:调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空腔内安装有与固定部分、旋转部分同轴的柱形波导1,柱形波导1右端与固定部分转动连接且与设于固定部分外侧端中部的第一固定插针2相连接,柱形波导1左端与旋转部分固定连接且穿过旋转部分后连接有第一旋转插针3,柱形波导1与第一固定插针2、第一旋转插针3形成信号同轴传输通道,用于传输电磁波信号;固定部分外侧端偏心设有第二固定插针4,旋转部分外侧端偏心设有第二旋转插针5,第二旋转插针5与第二固定插针4通过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空腔连通形成模式转换通道,用于耦合信号进行模式转换。通过信号同轴传输和模式转换两个通道构成的双路结构,减小了旋转关节的体积,使其结构变得紧凑,转动灵活,而且驻波比小(即vswr≤1.4)、插入损耗也小(在0.5db以下),提高了信号传输带宽和传输效率。

固定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座6、固定端盖7、固定波导8以及盖板9,旋转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旋转波导10以及旋转端盖11,旋转波导10右端伸入固定波导8左端内部后与固定波导8转动连接;固定波导8与旋转波导10的内部分别设有l型通道12,两个l型通道12连通后形成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空腔。

柱形波导1右端位于固定座6与固定端盖7之间且通过第一轴承13与固定座6转动连接。柱形波导1右端面与固定座6之间、旋转波导10右端面与固定波导8内腔左端之间留有扼流槽14,用于减少柱形波导1与旋转波导10旋转时的摩擦和因摩擦升温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通过设置的扼流槽,既保证了在柱形波导、旋转波导和固定波导之间有良好的传输性能,又实现了连接处的平稳旋转。

旋转波导10右端外壁通过第二轴承15与固定波导8左端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轴承15并列设有两个,一个第二轴承15的侧面与固定波导8左端内部抵触,另一个第二轴承15的侧面与盖板9抵触。

两个第二轴承15之间设置有调节环16,可以限制第二轴承15的轴向运动,也可以调节旋转波导10与固定波导8之间扼流槽14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13、第二轴承15均为深沟球轴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所述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空腔内安装有与固定部分、旋转部分同轴的柱形波导,所述柱形波导右端与所述固定部分转动连接且与设于所述固定部分外侧端中部的第一固定插针相连接,所述柱形波导左端与所述旋转部分固定连接且穿过所述旋转部分后连接有第一旋转插针,所述柱形波导与所述第一固定插针、第一旋转插针形成信号同轴传输通道,用于传输电磁波信号;所述固定部分外侧端偏心设有第二固定插针,所述旋转部分外侧端偏心设有第二旋转插针,所述第二旋转插针与所述第二固定插针通过所述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空腔连通形成模式转换通道,用于耦合信号进行模式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座、固定端盖、固定波导以及盖板,所述旋转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旋转波导以及旋转端盖,所述旋转波导右端伸入所述固定波导左端内部后与所述固定波导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波导与所述旋转波导的内部分别设有l型通道,两个l型通道连通后形成所述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波导右端位于所述固定座与固定端盖之间且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波导右端面与所述固定座之间、所述旋转波导右端面与所述固定波导内腔左端之间留有扼流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波导右端外壁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固定波导左端内壁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并列设有两个,一个第二轴承的侧面与所述固定波导左端内部抵触,另一个第二轴承的侧面与所述盖板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第二轴承之间设置有调节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均为深沟球轴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Ku波段双路同轴旋转关节,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空腔内安装有与固定部分、旋转部分同轴的柱形波导,柱形波导右端与固定部分转动连接且与设于固定部分外侧端中部的第一固定插针相连接,柱形波导左端与旋转部分固定连接且穿过旋转部分后连接有第一旋转插针,柱形波导与第一固定插针、第一旋转插针形成信号同轴传输通道;固定部分外侧端偏心设有第二固定插针,旋转部分外侧端偏心设有第二旋转插针,第二旋转插针与第二固定插针通过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的空腔连通形成模式转换通道。通过两个通道构成的双路结构,使旋转关节结构变得紧凑,转动灵活,而且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信号传输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江红;马丁;王佳;聂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零八一电子集团四川力源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