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旁路功能的汇流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1375发布日期:2020-12-22 10:5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具有旁路功能的汇流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汇流条结构,本实用新型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旁路功能的汇流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组件内部串与串之间的电气连接采用金属汇流条实现连接,现有汇流条只有连接导电功能,每次在考虑连接走线时必须考虑接线盒二极管的位置,要考虑接线盒的可安装性,这就往往造成连线的复杂性,增加工艺操作难度,导致内部连接可靠性降低,同时为实现复杂连接不得不牺牲成本,为降低现有组件内部串与串之间连接的复杂性,这就需要少去兼顾考虑外部的连接,把接线盒的旁路功能集成到汇流条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简化电池串与串之间的连接、简化接线盒结构且散热性更好的具有旁路功能的汇流条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具有旁路功能的汇流条结构,包括第一汇流条、第二汇流条与芯片;在第一汇流条的右端部下表面与芯片的上表面固定,芯片的下表面与第二汇流条的左端部上表面固定,芯片的轮廓位于第一汇流条的轮廓之内,芯片的轮廓位于第二汇流条的轮廓之内。

所述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的宽度相等,且第一汇流条的内边与第二汇流条的内边平齐,第一汇流条的外边与第二汇流条的外边平齐。

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电池串与串之间的连接,简化了接线盒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芯片的散热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具有旁路功能的汇流条结构,包括第一汇流条1、第二汇流条2与芯片3;在第一汇流条1的右端部下表面与芯片3的上表面固定,芯片3的下表面与第二汇流条2的左端部上表面固定,芯片3的轮廓位于第一汇流条1的轮廓之内,芯片3的轮廓位于第二汇流条2的轮廓之内。

所述第一汇流条1与第二汇流条2的宽度相等,且第一汇流条1的内边与第二汇流条2的内边平齐,第一汇流条1的外边与第二汇流条2的外边平齐。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再兼顾考虑外部的接线盒工艺连接,更多地考虑组件内部电池串与串连接,简化组件内部连接结构,提升组件内部电气连接可靠性,所以,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电池串与串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把接线盒旁路保护功能转移到汇流条上,极大的简化了接线盒功能,最终简化接线盒本身的电气连接,使得接线盒本身电性能可靠性提升,所以,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接线盒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芯片3通过第一汇流条1、第二汇流条2更加贴合组件,利用组件起到更好的散热,提升芯片3使用的长期可靠性,所以,本实用新型使得芯片3具有更好的散热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化背板开口,开口只需两个单根汇流条的出头开口,工艺操作更易实现;对于多个二极管的并联电路更容易实现;通过并联多个二极管,极大降低遮挡等因数对功率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旁路功能的汇流条结构,包括第一汇流条(1)、第二汇流条(2)与芯片(3);其特征是:在第一汇流条(1)的右端部下表面与芯片(3)的上表面固定,芯片(3)的下表面与第二汇流条(2)的左端部上表面固定,芯片(3)的轮廓位于第一汇流条(1)的轮廓之内,芯片(3)的轮廓位于第二汇流条(2)的轮廓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旁路功能的汇流条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汇流条(1)与第二汇流条(2)的宽度相等,且第一汇流条(1)的内边与第二汇流条(2)的内边平齐,第一汇流条(1)的外边与第二汇流条(2)的外边平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旁路功能的汇流条结构,包括第一汇流条、第二汇流条与芯片;在第一汇流条的右端部下表面与芯片的上表面固定,芯片的下表面与第二汇流条的左端部上表面固定,芯片的轮廓位于第一汇流条的轮廓之内,芯片的轮廓位于第二汇流条的轮廓之内。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电池串与串之间的连接,简化了接线盒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芯片的散热性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聂俊波;曾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8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