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8497发布日期:2021-08-03 13:1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屏蔽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屏蔽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系统中导致电磁兼容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发现:当将设备上的外拖电缆取下来之后,设备可以顺利通过试验,或则在现场遇到电磁干扰时,只要将电缆拔下,故障现象随即消除。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电缆中的导线之间存在较大的分部电容和互电感,导致导线之间发生信号串扰,造成信号损失和波形失真,并且增加了传送损耗。

目前,业界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对电缆进行屏蔽。现有技术中存在诸多采用屏蔽技术的电缆结构,同时业界仍对屏蔽电缆的技术革新进行持续研发,以期获得更为理想的屏蔽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满足上述现有技术的需求,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屏蔽技术的屏蔽电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屏蔽电缆,具有:

第一芯线、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芯线的第一内衬层、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一内衬层外表的第一屏蔽层、于第一屏蔽层外与第一芯线并行的第二芯线、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屏蔽层和第二芯线的第二内衬层、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二内衬层外表的第二屏蔽层、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二屏蔽层的外护套;

其中,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采用金属编织网,第二芯线绞合于第一屏蔽层并与之构成电接触;第一内衬层、第二内衬层采用具有减震效果的软性绝缘材料,外护套采用绝缘的橡胶或塑料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二芯线绞合于第一屏蔽层与之构成电接触,抑制了特性阻抗变化,改善了传统电缆因受电感和电容干扰导致信号损失和波形失真的问题,还能减少了传送损耗。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3所示,屏蔽电缆,具有:

第一芯线1、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芯线1的第一内衬层2、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一内衬层2外表的第一屏蔽层3、于第一屏蔽层3外与第一芯线1并行的第二芯线4、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屏蔽层3和第二芯线4的第二内衬层5、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二内衬层5外表的第二屏蔽层6、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二屏蔽层6的外护套7;

其中,第一屏蔽层3、第二屏蔽层6采用金属编织网,第二芯线4绞合于第一屏蔽层3并与之构成电接触;第一内衬层2、第二内衬层5采用具有减震效果的软性绝缘材料,外护套7采用绝缘的橡胶或塑料材料。

上述的屏蔽电缆可以用于交流传输电缆、两芯信号传输电缆、微波同轴电缆,鉴于其中的第二芯线4绞合于第一屏蔽层3与之构成电接触,抑制了特性阻抗变化,改善了传统电缆因受电感和电容干扰导致信号损失和波形失真的问题,还能减少了传送损耗。

为便于理解上述的屏蔽电缆的实现方式,下面分别以其用于交流传输电缆、两芯信号传输电缆、微波同轴电缆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传统的交流传输电缆,采取n零、l火、e地三条导线进行绞合比为18到22倍的绞合,会产生3个电感和3个电容,传输损耗较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电缆用于交流传输电缆时,第一芯线1采用成双螺旋状绞合的两条导线,两条导线分别具有绝缘层10;第一芯线1的两条导体设置为相同直径,其绞合节距为导线直径的18-22倍;第二芯线4采用裸设的单根导线,并且第二芯线4以包括但不限于18-22倍于其直径的绞合节距与第一屏蔽层3绞合。

其中第一芯线1的两条导线分别作为n零、l火两线,而第二芯线4则作为e地。因此,在本实施例中,n零、l火两线仅产生一个电感和一个电容。并且通过第一内衬层2、第一屏蔽层3隔离屏蔽外界电磁辐射对n零、l火两线的干扰,将e地在绞合在第一屏蔽层3上做地引流线,并采用第二内衬层5紧压减少震动,最后还通过第二屏蔽层6隔离屏蔽外界电磁辐射干扰。

【实施例二】

传统两芯信号传输线的正负信号两条芯线直接绞合后外覆内衬层、屏蔽层、外护套,缺点在于屏蔽层的长度和材质都与正负信号两条芯线不一致,影响了传输效能,信号的传输严重损耗。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电缆用于两芯信号传输线时,第一芯线1采用成双螺旋状绞合的两条导线,两条导线分别具有绝缘层10;第一芯线1的两条导体设置为相同直径,其绞合节距为导线直径的18-22倍;第二芯线4采用具有裸设的单根导线,第二芯线4以包括但不限于18-22倍于其直径的绞合节距与第一屏蔽层3绞合。

其中第一芯线1的两条导线分别作为正负信号两条芯线,通过外覆的并且通过第一内衬层2、第一屏蔽层3隔离屏蔽外界电磁辐射对正负信号两条芯线的干扰,还通过第二芯线4作为正负信号的共用的接地端,而第二芯线4绞合在第一屏蔽层3上作为地线引流线,不会影响特性阻抗变化,有利于提高传输效能。

【实施例三】

传统的微波同轴电缆,也是存在屏蔽层和正极芯线存在负反馈,影响到了正极传送。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电缆用于微波同轴电缆时,第一芯线1、第二芯线4皆采用裸设的单根导线,第一芯线1、第二芯线4通过第一内衬层2和第一屏蔽层3构成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电隔离;第二芯线4以包括但不限于18-22倍于其直径的绞合节距与第一屏蔽层3绞合。

其中第一芯线1作为正极信号线路,通过第一内衬层2和第一屏蔽层3来控制特性阻抗,还通过第二芯线4绞合在第一屏蔽层3上担任负极信号线路,由此正负极信号线路的材质和长度趋于一致,抑制了传送信号的负反馈,也不影响特性阻抗。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结构和原理获得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技术特征:

1.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芯线、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芯线的第一内衬层、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一内衬层外表的第一屏蔽层、于第一屏蔽层外与第一芯线并行的第二芯线、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屏蔽层和第二芯线的第二内衬层、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二内衬层外表的第二屏蔽层、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二屏蔽层的外护套;

其中,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采用金属编织网,第二芯线绞合于第一屏蔽层并与之构成电接触;第一内衬层、第二内衬层采用具有减震效果的软性绝缘材料,外护套采用绝缘的橡胶或塑料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芯线采用成双螺旋状绞合的两条导线,两条导线分别具有绝缘层;第二芯线采用裸设的单根导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芯线的两条导体设置为相同直径,其绞合节距为导线直径的18-22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一芯线、第二芯线皆采用裸设的单根导线,第一芯线、第二芯线通过第一内衬层和第一屏蔽层构成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电隔离。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第二芯线以18-22倍于其直径的绞合节距与第一屏蔽层绞合。


技术总结
屏蔽电缆,具有:第一芯线、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芯线的第一内衬层、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一内衬层外表的第一屏蔽层、于第一屏蔽层外与第一芯线并行的第二芯线、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一屏蔽层和第二芯线的第二内衬层、沿长度方向紧密披覆在第二内衬层外表的第二屏蔽层、沿长度方向紧密包裹第二屏蔽层的外护套;其中,第二芯线绞合于第一屏蔽层并与之构成电接触,第一屏蔽层、第二屏蔽层采用金属编织网,第一内衬层、第二内衬层采用具有减震效果的软性绝缘材料,外护套采用绝缘的橡胶或塑料材料。第二芯线绞合于第一屏蔽层,抑制了特性阻抗变化,改善了信号损失和波形失真的问题,还能减少了传送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张裕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裕仕
技术研发日:2020.11.09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