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插式导电柱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91196发布日期:2021-08-31 17:4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拔插式导电柱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拔插式导电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拔插式导电柱。



背景技术:

拔插式导电柱是拔插式断路器中的电连接件,现有的拔插式导电柱基本都是实心结构,其主要包括柱状端子本体和柱状端子本体一端上的插接孔。实心的拔插式导电柱散热能力较差,无法及时散去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导致导电柱过热而短路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拔插式导电柱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拔插式导电柱,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柱状端子本体,所述柱状端子本体的一端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柱状端子本体内设有与插接孔的连通的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孔的长度大于柱状端子本体长度的1/2。

进一步的,背离所述插接孔一端的柱状端子本体上设有扳手槽。

进一步的,所述扳手槽为六角槽或一字槽。

进一步的,所述扳手槽与散热槽之间设有连通外界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孔与柱状端子本体同轴线设置,且散热孔的截面形状与柱状端子本体的截面形状相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截面呈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柱状端子本体的外壁设有电镀层。

进一步的,所述电镀层厚度为0.5-3μm。

一种拔插式导电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拔插式导电柱,该拔插式导电柱的生产工艺的步骤为:

s1:准备原料:准备金属棒,并按设定长度切削成段;

s2:热锻:将切削成段的金属棒加热至830-880℃,并将加热后的工件装夹固定,对工件端部加工扳手槽和通孔;

s3:挤压加工螺纹,将完成s2后的工件加热至x,然后将工件装夹至螺纹螺杆上进行螺纹挤压加工;

s4:草酸处理:将完成s3步骤后的工件放到草酸溶液中进行过酸处理,浸泡时间为10-15s,用以取出油污和杂质;

s5:镀层处理:将完成s4步骤后的工件放入电镀槽中进行镀层处理;

s6:将完成s5步骤后的工件用纯净水冲洗感觉,最后将冲洗的工件进行干燥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柱状端子本体上设置与插接孔的连通的散热孔,增加散热表面积,提高散热能力,在大电流通过的时候能够更加迅速的散热,避免导电柱因为过热而出现损坏,提高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中:1、柱状端子本体;2、插接孔;3、散热孔;4、扳手槽;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发明提供一种拔插式导电柱。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2,该拔插式导电柱,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柱状端子本体1,所述柱状端子本体的一端上设有插接孔2,所述柱状端子本体内设有与插接孔的连通的散热孔3。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柱状端子本体上设置与插接孔的连通的散热孔,增加散热表面积,提高散热能力,在大电流通过的时候能够更加迅速的散热,避免导电柱因为过热而出现损坏,提高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另外,通过设置散热孔,减少材料用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导电柱的整体重量,有助于产品的轻量化设计。

具体的,所述散热孔的长度大于柱状端子本体长度的1/2。

提高散热孔长度,保证散热效果。

具体的,背离所述插接孔一端的柱状端子本体上设有扳手槽4;所述扳手槽为六角槽或一字槽。

通过设置扳手槽,便于对拔插式导电柱的拆装。

具体的,所述扳手槽与散热槽之间设有连通外界的通孔5。

通过设置通孔,从而贯通插接孔、散热孔和扳手槽,进一步提高散热表面积的同时,使导电柱内部空气能够流通,增加导电柱内外的空气流通,能够及时带走导电柱上的热量,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另外,便于对导电柱的进行清洗,一头封闭的通孔,水流难以完全进入,清洗极为困难,将导电柱两端导通后,水流可以直接流入,清洗方便;

同理,便于对导电柱的内外表面进行电镀,将导电柱两端导通后,电镀液可以直接流入,对导电柱内表面进行电镀,避免电镀液无法完全进入一头封闭的通孔内,而出现局部电镀失败的问题,提高电镀质量。

具体的,所述散热孔与柱状端子本体同轴线设置,且散热孔的截面形状与柱状端子本体的截面形状相一致;所述通孔的截面呈圆形;所述柱状端子本体的外壁设有电镀层;所述电镀层厚度为0.5-3μm。

一种拔插式导电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拔插式导电柱,该拔插式导电柱的生产工艺的步骤为:

s1:准备原料:准备金属棒,并按设定长度切削成段;

s2:热锻:将切削成段的金属棒加热至830-880℃,并将加热后的工件装夹固定,对工件端部加工扳手槽和通孔;

s3:挤压加工螺纹,将完成s2后的工件加热至x,然后将工件装夹至螺纹螺杆上进行螺纹挤压加工;

s4:草酸处理:将完成s3步骤后的工件放到草酸溶液中进行过酸处理,浸泡时间为10-15s,用以取出油污和杂质;

s5:镀层处理:将完成s4步骤后的工件放入电镀槽中进行镀层处理;

s6:将完成s5步骤后的工件用纯净水冲洗感觉,最后将冲洗的工件进行干燥处理。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发明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发明,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拔插式导电柱,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柱状端子本体,所述柱状端子本体的一端上设有插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端子本体内设有与插接孔的连通的散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插式导电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的长度大于柱状端子本体长度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拔插式导电柱,其特征在于:背离所述插接孔一端的柱状端子本体上设有扳手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拔插式导电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槽为六角槽或一字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拔插式导电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槽与散热槽之间设有连通外界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插式导电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与柱状端子本体同轴线设置,且散热孔的截面形状与柱状端子本体的截面形状相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拔插式导电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截面呈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插式导电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端子本体的外壁设有电镀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插式导电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层厚度为0.5-3μm。

10.一种拔插式导电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1-9任一项所述的拔插式导电柱,该拔插式导电柱的生产工艺的步骤为:

s1:准备原料:准备金属棒,并按设定长度切削成段;

s2:热锻:将切削成段的金属棒加热至830-880℃,并将加热后的工件装夹固定,对工件端部加工扳手槽和通孔;

s3:挤压加工螺纹,将完成s2后的工件加热至x,然后将工件装夹至螺纹螺杆上进行螺纹挤压加工;

s4:草酸处理:将完成s3步骤后的工件放到草酸溶液中进行过酸处理,浸泡时间为10-15s,用以取出油污和杂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拔插式导电柱及其生产工艺,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柱状端子本体,所述柱状端子本体的一端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柱状端子本体内设有与插接孔的连通的散热孔。本发明通过在柱状端子本体上设置与插接孔的连通的散热孔,增加散热表面积,提高散热能力,在大电流通过的时候能够更加迅速的散热,避免导电柱因为过热而出现损坏,提高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爱明;汪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东极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8
技术公布日:2021.08.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