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8996发布日期:2022-01-12 00:4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屏蔽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我国,特高压是指
±
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省占地的固有特性,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输电方式,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我国能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极大地促进国内能源资源的有效开发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抗事故能力。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是特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的重要一次设备之一,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目前已运行的高压直流隔离开关电压等级最高为
±
800kv,对于
±
11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鉴于
±
11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的重要性及场地局限性,对
±
1100kv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目前通用的
±
800kv直流隔离开关结构无法满足其要求,特别是环状均压装置无法满足其绝缘性能要求,存在边缘效应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消除边缘效应,提高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的绝缘水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
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包括用于与支柱绝缘子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屏蔽罩以及静触头屏蔽罩,所述支柱绝缘子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柱绝缘子上端之间设置有主闸刀,所述主闸刀上设置有肘部屏蔽罩,所述动触头屏蔽罩和静触头屏蔽罩均呈苹果状,所述动触头屏蔽罩顶部和静触头屏蔽罩顶部均为向上凸起的弧形表面。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触头屏蔽罩、静触头屏蔽罩和肘部屏蔽罩相互配合作用,有利于消除边缘效应,提高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的绝缘水平。有利于改善隔离开关动静侧及主导电的电极形状,有效减小电场的不均匀程度。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触头屏蔽罩、静触头屏蔽罩和肘部屏蔽罩边缘部位均为内翻式大圆弧结构。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触头屏蔽罩和静触头屏蔽罩上均开设有接线端子出线开孔、主闸刀开孔、支柱绝缘子安装开孔和接地闸刀静触头开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线端子出线开孔便于接线端子出线,主闸刀开孔便于主闸刀穿过,支柱绝缘子安装开孔以便支柱绝缘子安装,接地闸刀静触头开孔以便接地闸刀静触头安装。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触头屏蔽罩和静触头屏蔽罩均通过过渡安装板和全丝调节螺杆固定于支柱绝缘子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工作人员通过过渡安装板和全丝调节螺杆将动触头屏蔽罩和静触头屏蔽罩固定于支柱绝缘子上。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肘部屏蔽罩内固定有内藏式安装板,所述内藏式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与主闸刀连接的安装支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工作人员将肘部屏蔽罩安装于主闸刀上。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触头屏蔽罩和静触头屏蔽罩均为上、下分体式结构,上、下分体结构之间相互扣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给工作人员对动触头屏蔽罩和静触头屏蔽罩进行组装。
16.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发明中,动触头屏蔽罩、静触头屏蔽罩和肘部屏蔽罩相互配合作用,有利于消除边缘效应,提高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的绝缘水平;2、本发明中,动触头屏蔽罩和静触头屏蔽罩均呈苹果状,有利于改善隔离开关动静侧及主导电的电极形状,有效减小电场的不均匀程度。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动中触头屏蔽罩或静触头屏蔽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支柱绝缘子与过渡安装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内藏式安装板与肘部屏蔽罩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1、动触头屏蔽罩;2、肘部屏蔽罩;3、静触头屏蔽罩;4、支柱绝缘子;5、接线端子出线开孔;6、主闸刀开孔;7、支柱绝缘子安装开孔;8、接地闸刀静触头开孔;9、过渡安装板;10、全丝调节螺杆;11、内藏式安装板;12、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包括用于与支柱绝缘子4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屏蔽罩1以及静触头屏蔽罩3,支柱绝缘子4设有两组,每组均为正三角形布置的三个绝缘子,且两组支柱绝缘子4上端之间设置有主闸刀,主闸刀上设置有肘部屏蔽罩2。
21.在本实施例中,动触头屏蔽罩1和静触头屏蔽罩3均呈苹果状,动触头屏蔽罩1顶部和静触头屏蔽罩3顶部均为向上凸起的弧形表面,动触头屏蔽罩1、静触头屏蔽罩3和肘部屏蔽罩2边缘部位均为内翻式大圆弧结构。动触头屏蔽罩1和静触头屏蔽罩3均为上、下分体式结构,上、下分体结构之间相互扣接,动触头屏蔽罩1和静触头屏蔽罩3均通过过渡安装板9和全丝调节螺杆10固定于支柱绝缘子4上,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将动触头屏蔽罩1和静触头屏蔽罩3分别安装于两个支柱绝缘子4上。
22.肘部屏蔽罩2内固定有内藏式安装板11,内藏式安装板11上设置有用于与主闸刀连接的安装支架12,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将肘部屏蔽罩2安装于主闸刀上。
23.在本实施例中,动触头屏蔽罩1和静触头屏蔽罩3上均开设有接线端子出线开孔5、
主闸刀开孔6、支柱绝缘子4安装开孔和接地闸刀静触头开孔8。接线端子出线开孔5便于接线端子出线,主闸刀开孔6便于主闸刀穿过,支柱绝缘子4安装开孔以便支柱绝缘子4安装,接地闸刀静触头开孔8以便接地闸刀静触头安装。
24.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动触头屏蔽罩1、静触头屏蔽罩3和肘部屏蔽罩2相互配合作用,有利于消除边缘效应,提高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的绝缘水平。动触头屏蔽罩1和静触头屏蔽罩3均呈苹果状,有利于改善隔离开关动静侧及主导电的电极形状,有效减小电场的不均匀程度。
2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用于与支柱绝缘子(4)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屏蔽罩(1)以及静触头屏蔽罩(3),所述支柱绝缘子(4)设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柱绝缘子(4)上端之间设置有主闸刀,所述主闸刀上设置有肘部屏蔽罩(2);所述动触头屏蔽罩(1)和静触头屏蔽罩(3)均呈苹果状,所述动触头屏蔽罩(1)顶部和静触头屏蔽罩(3)顶部均为向上凸起的弧形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触头屏蔽罩(1)、静触头屏蔽罩(3)和肘部屏蔽罩(2)的所有边缘部位均为内翻式大圆弧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触头屏蔽罩(1)和静触头屏蔽罩(3)上均开设有接线端子出线开孔(5)、主闸刀开孔(6)、支柱绝缘子(4)安装开孔和接地闸刀静触头开孔(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触头屏蔽罩(1)和静触头屏蔽罩(3)均通过过渡安装板(9)和全丝调节螺杆(10)固定于支柱绝缘子(4)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肘部屏蔽罩(2)内固定有内藏式安装板(11),所述内藏式安装板(11)上设置有用于与主闸刀连接的安装支架(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动触头屏蔽罩(1)和静触头屏蔽罩(3)均为上、下分体式结构,上、下分体结构之间相互扣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屏蔽装置,包括用于与支柱绝缘子配合使用的动触头屏蔽罩以及静触头屏蔽罩,所述支柱绝缘子设有两组,每组为正三角形布置的三个绝缘子,两组所述支柱绝缘子上端之间设置有主闸刀,所述主闸刀上设置有肘部屏蔽罩,所述动触头屏蔽罩和静触头屏蔽罩均呈苹果状,所述动触头屏蔽罩顶部和静触头屏蔽罩顶部均为向上凸起的弧形表面。本发明中的该屏蔽装置能够极大改善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的电极形状、有效减小电场的不均匀程度、消除边缘效应,极大提高特高压直流隔离开关的绝缘水平。流隔离开关的绝缘水平。流隔离开关的绝缘水平。


技术研发人员:李善成 卢立富 杨磊 田长兴 马星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泰开隔离开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