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

文档序号:26657268发布日期:2021-09-15 08:3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交通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出行方式在近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火车、汽车、飞机、动车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环境的污染也愈发严重,因此,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其中,电池相当于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和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纯电动汽车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传统电池包底部为保护电池包免受地面异物的撞击,需将电池包的底部设计的较厚或将电池包底部的防护结构设计的较厚,但由于电池包的底部或防护结构的厚度,使得电池包的重量较大,而且,防护结构大多采用刚性材料制作,无法降低冲击力对电池包内部零部件的影响,易外部的冲击而使电池模组受到很大的震动而造成电路异常、或者电芯损坏。
4.现有的电池防护结构简单,容易导致热量不及时热传递给外部,减少电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寿命,严重的甚至会烧毁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外防护组件,抗振组件、保温组件、热循环组件以及电池组,所述外防护组件包括底板与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底部两侧与底板侧面卡接固定,所述抗振组件固定设置于防护罩与保温组件之间,所述抗振组件包括底座,压板与第一弹簧,所述压板一端内置于底座内部,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压板底部固定,另一端与底座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压板另一端与保温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保温组件包括保温箱与保温垫,所述电池组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内,所述保温垫分别设置于保温箱底部与底板连接处、电池组上端与保温箱内壁连接处。所述热循环组件设置于电池组内的相邻电池之间。
8.优选的,所述底板于保温箱底部两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保温箱螺接固定。
9.优选的,所述抗振组件分别对称设置于保温组件顶部与两侧。
10.优选的,所述热循环组件包括液冷管与导热硅胶,所述液冷管呈s型曲折分布于电
池组内部,所述导热硅胶固定设置于电池组与液冷管之间。
11.优选的,所述液冷管内分隔有六个孔道,所述孔道内均流通有绝缘冷却液。
12.优选的,所述液冷管外部缠布有绝缘胶带。
13.优选的,所述电池组为上下双层分布,所述上下层电池组之间设置有双侧绝缘隔热板。
14.优选的,所述防护罩内侧顶部设置有气溶胶灭火柱,所述气溶胶灭火柱包括柱塞与柱体,所述柱塞一侧设置于柱体内部并与柱体侧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柱体内部于柱塞一侧设置有喷射口,所述柱塞另一侧与柱体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抗振组件、保温组件以及热循环组件,可实现整个装置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保护,防止震动对电池产生的损坏,大大提高了防护箱对新能源电池的保护性,避免由于电池温度过高所导致的电池寿命缩短的问题,大大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个防护箱的实用性,同时在受到碰撞时,通过气溶胶灭火柱对电池及时进行灭火保护。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热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气溶胶灭火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如图1至2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装置包括外防护组件1,抗振组件2、保温组件3、热循环组件4以及电池组5,外防护组件1包括底板11与防护罩12,防护罩12底部两侧与底板11侧面卡接固定。
21.抗振组件2固定设置于防护罩12与保温组件3之间,抗振组件2包括底座21,压板22与第一弹簧23,压板22一端内置于底座21内部,第一弹簧23一端与压板22底部固定,另一端与底座21内部底面固定连接,压板22另一端与保温组件3固定连接,抗振组件2分别对称设置于保温组件顶部与两侧,保温组件3包括保温箱31与保温垫32,电池组5固定设置于保温箱31内,保温垫32分别设置于保温箱31底部与底板11连接处、电池组5上端与保温箱31内壁连接处。
22.热循环组件4设置于电池组5内的相邻电池之间,热循环组件4包括液冷管41与导热硅胶42,液冷管41呈s型曲折分布于电池组5内部,液冷管41内分隔有六个孔道,孔道内均流通有绝缘冷却液,导热硅胶42固定设置于电池组5与液冷管41之间,液冷管41外部缠布有绝缘胶带43,将电池组5与热循环组件间的接触形式从线接触转变为面接触,有利于提高单体电池间的温度均一度,有利于提高电池组的整体热容,从而降低整体平均温度。
23.底板11于保温箱31底部两侧设置有限位板13,限位板13与保温箱31螺接固定,通过限位板13能够对保温箱31两侧进行固定,保证在受到小碰撞时保温箱31的稳定。
24.电池组5为上下双层分布,上下层电池组5之间设置有双侧绝缘隔热板51,能够极
大提升电池组5的容量密度。
25.防护罩12内侧顶部设置有气溶胶灭火柱6,气溶胶灭火柱包括柱塞61与柱体62,柱塞61一侧设置于柱体62内部并与柱体62侧壁密封滑动连接,柱体62内部于柱塞61一侧设置有喷射口63,柱塞61另一侧与柱体62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64,在受到碰撞时,柱塞61向柱体62内部压缩,最终使得柱体62内部与喷射口63连通,气溶胶灭火柱6内填充的气溶胶喷出从而对电池组5及时进行灭火保护。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外防护组件,抗振组件、保温组件、热循环组件以及电池组,所述外防护组件包括底板与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底部两侧与底板侧面卡接固定,所述抗振组件固定设置于防护罩与保温组件之间,所述抗振组件包括底座,压板与第一弹簧,所述压板一端内置于底座内部,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压板底部固定,另一端与底座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压板另一端与保温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保温组件包括保温箱与保温垫,所述电池组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内,所述保温垫分别设置于保温箱底部与底板连接处、电池组上端与保温箱内壁连接处,所述热循环组件设置于电池组内的相邻电池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于保温箱底部两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保温箱螺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振组件分别对称设置于保温组件顶部与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组件包括液冷管与导热硅胶,所述液冷管呈s型曲折分布于电池组内部,所述导热硅胶固定设置于电池组与液冷管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内分隔有六个孔道,所述孔道内均流通有绝缘冷却液。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外部缠布有绝缘胶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为上下双层分布,所述上下层电池组之间设置有双侧绝缘隔热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内侧顶部设置有气溶胶灭火柱,所述气溶胶灭火柱包括柱塞与柱体,所述柱塞一侧设置于柱体内部并与柱体侧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柱体内部于柱塞一侧设置有喷射口,所述柱塞另一侧与柱体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护装置,装置包括外防护组件,抗振组件、保温组件、热循环组件以及电池组,外防护组件包括底板与防护罩,防护罩底部两侧与底板侧面卡接固定,抗振组件固定设置于防护罩与保温组件之间,抗振组件包括底座,压板与第一弹簧,压板一端内置于底座内部,第一弹簧一端与压板底部固定,另一端与底座内部底面固定连接,压板另一端与保温组件固定连接,保温组件包括保温箱与保温垫,电池组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内,保温垫分别设置于保温箱底部与底板连接处、电池组上端与保温箱内壁连接处。热循环组件设置于电池组内的相邻电池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对电池组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抗振降温防火效果明显。显。显。


技术研发人员:罗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2.08
技术公布日:2021/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