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脱扣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5619发布日期:2022-03-02 05:0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脱扣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脱扣器壳体,属于脱扣器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磁脱扣器壳体包括壳座及与壳座配合连接的壳盖,壳盖装于壳座上时将壳座上的敞口封闭,壳盖四周具有向外凸出的卡块,壳座的敞口处四周侧壁上具有与卡块的卡孔,卡孔贯穿壳座的侧壁设置,组装时将壳盖按压入壳座的敞口内并使卡块与卡孔形成卡接配合。这种电磁脱扣器壳体在设计时为了保证壳盖与卡座能有效卡紧并保证密封性,因此卡盖与卡座之间的配合通常为过盈配合,如此一来在卡接时卡块与卡孔卡接配合比较费力,而且由于壳座上卡孔位置的强度较弱,在卡接及返工拆卸时卡孔处相当容易破裂,进而会导致整个壳座损坏造成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现有电磁脱扣器结构存在不足之处,其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对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电磁脱扣器壳体,壳座与壳盖的卡接结构经过优化设计,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因卡接及返工拆卸时的损坏浪费。
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电磁脱扣器壳体,包括对合构成壳体的壳座与壳盖,所述壳盖遮盖所述壳座上的敞口并与所述壳座卡接;
6.所述壳盖侧部具有朝向所述壳座方向凸出的卡面板,所述卡面板内侧面上具有深度小于所述卡面板厚度的卡槽,所述壳座的外侧面成型有与所述卡槽卡合的卡块。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盖为朝向壳座一面设置凹槽的槽型结构,所述壳座的敞口周沿由所述凹槽伸入所述壳盖且相互抵紧。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盖上至少有两个卡面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盖连为一体。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盖上相对的两侧部设有至少两个卡面板,对应的所述壳座上相对两侧壁的外侧面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卡块。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盖为两端可相互对调安装在所述壳座上的对称结构。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盖上相对两侧端在所述凹槽边沿对称设有线槽a,所述壳座上一侧端在所述敞口边沿处设有线槽b,所述壳盖与所述壳座对合连接时,所述线槽b与同侧端的线槽a拼合构成过线孔,另一侧端的线槽a被所述敞口的边沿遮挡。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盖为长方体形,所述壳盖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线槽a,对应的,所述壳座在此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所述线槽b;
13.所述壳盖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卡面板,对应的,所述壳座在此方向上的两端外侧面设置所述卡块。
14.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电磁脱扣器壳体中对壳盖与壳座之间的
卡接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在壳盖上设置朝向壳座方向凸起的卡面板,并在卡面板上设置厚度小于卡面板厚度的卡槽(即卡槽不贯通卡面板),在壳座外侧面设置卡块,通过卡块与卡槽配合实现卡接,凸出的卡面板能够承受一定的弹性变形,在壳座与壳盖组装时较为省力,并且不贯通卡面板的卡槽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卡面板的强度,减少甚至避免发生卡装及返工拆卸时卡面板易断裂的问题,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因此发生的损坏浪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脱扣器壳体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磁脱扣器壳体的爆炸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壳座的立体图;
18.图4为图1中所示壳盖的立体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壳盖的立体图。
20.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壳座,11-卡块,12-线槽b,2-壳盖,21-卡面板,22-卡槽,23-连接板,24-线槽a。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电磁脱扣器壳体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
22.一种电磁脱扣器壳体,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对合构成壳体的壳座1与壳盖2,所述壳盖2遮盖所述壳座1上的敞口并与所述壳座1卡接;所述壳盖2侧部具有朝向所述壳座1方向凸出的卡面板21,所述卡面板21内侧面上具有深度小于所述卡面板21厚度的卡槽22,所述壳座1的外侧面成型有与所述卡槽22卡合的卡块11;本实施例电磁脱扣器壳体中对壳盖2与壳座1之间的卡接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在壳盖2上设置朝向壳座1方向凸起的卡面板21,并在卡面板21上设置厚度小于卡面板21厚度的卡槽22(即卡槽22不贯通卡面板21),在壳座1外侧面设置卡块11,通过卡块11与卡槽22配合实现卡接,凸出的卡面板21能够承受一定的弹性变形,在壳座1与壳盖2组装时较为省力,并且不贯通卡面板21的卡槽22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卡面板21的强度,减少甚至避免发生卡装及返工拆卸时卡面板易断裂的问题,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因此发生的损坏浪费。
23.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壳盖2为朝向壳座一面设置凹槽的槽型结构,所述壳座1的敞口周沿由所述凹槽伸入所述壳盖2且相互抵紧;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壳座1中的敞口周沿伸入所述凹槽中的结构形成壳盖2从四周外包壳座1敞口的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密封性,增强防水防尘效果。
24.作为本实施例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如图4所示,所述壳盖2上至少有两个卡面板21之间通过连接板23连接,且所述连接板23与所述壳盖2连为一体,通过连接板23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卡面板21的强度,本实施例附图中显示的连接板23是将同一侧的两个卡面板21连接,实际操作中连接板23也可将相邻侧的两个卡面板21连接,防止卡面板21断裂的情况发生;图5则展示了一种不设置上述连接板23时壳盖的结构图。
25.作为本实施例更进一步的优化实施方案,所述壳盖2为两端可相互对调安装在所述壳座1上的对称结构;如此设置在装配时,无需辨认壳盖2的正反方向实现可正反双向安装,降低了装配要求,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26.进一步,所述壳盖2上相对两侧端在所述凹槽边沿对称设有线槽a24,所述壳座1上一侧端在所述敞口边沿处设有线槽b12,所述壳盖2与所述壳座1对合连接时,所述线槽b12与同侧端的线槽a24拼合构成过线孔,另一侧端的线槽a24被所述敞口的边沿遮挡;如此设置在壳盖2正向安装或反向安装时,都能保证仅在壳体一侧出现过线孔(过线孔位置取决于线槽b位置,线槽b通常设置在壳座上邻近电磁系统中电磁线圈的一侧,以方便线圈导线由过线孔引出),而壳体另一侧不出现过线孔。
27.更进一步,所述壳盖2为长方体形,所述壳盖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线槽a24,对应的,所述壳座1在此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所述线槽b12;所述壳盖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卡面板21,对应的,所述壳座1在此方向上的两端外侧面设置所述卡块11,具体参看图4和图5所示。
2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脱扣器壳体,包括对合构成壳体的壳座(1)与壳盖(2),所述壳盖(2)遮盖所述壳座(1)上的敞口并与所述壳座(1)卡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侧部具有朝向所述壳座(1)方向凸出的卡面板(21),所述卡面板(21)内侧面上具有深度小于所述卡面板(21)厚度的卡槽(22),所述壳座(1)的外侧面成型有与所述卡槽(22)卡合的卡块(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为朝向所述壳座(1)的一面设置凹槽的槽型结构,所述壳座(1)的敞口周沿由所述凹槽伸入所述壳盖(2)且相互抵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至少有两个卡面板(21)之间通过连接板(23)连接,且所述连接板(23)与所述壳盖(2)连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相对的两侧部设有至少两个卡面板(21),对应的所述壳座(1)上相对两侧壁的外侧面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卡块(1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为两端可相互对调安装在所述壳座(1)上的对称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上相对两侧端在所述凹槽边沿对称设有线槽a(24),所述壳座(1)上一侧端在所述敞口边沿处设有线槽b(12),所述壳盖(2)与所述壳座(1)对合连接时,所述线槽b(12)与同侧端的线槽a(24)拼合构成过线孔,另一侧端的线槽a(24)被所述敞口的边沿遮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2)为长方体形,所述壳盖(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线槽a(24),对应的,所述壳座(1)在此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所述线槽b(12);所述壳盖(2)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卡面板(21),对应的,所述壳座(1)在此方向上的两端外侧面设置所述卡块(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脱扣器壳体,包括对合构成壳体的壳座与壳盖,所述壳盖遮盖所述壳座上的敞口并与所述壳座卡接;所述壳盖侧部具有朝向所述壳座方向凸出的卡面板,所述卡面板内侧面上具有深度小于所述卡面板厚度的卡槽,所述壳座的外侧面成型有与所述卡槽卡合的卡块。本实用新型中电磁脱扣器壳体的结构合理,壳座与壳盖组装时较为省力,并且不贯通卡面板的卡槽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卡面板的强度,减少甚至避免发生卡装及返工拆卸时卡面板易断裂的问题,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因此发生的损坏浪费。的损坏浪费。的损坏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朱型沦 冯伟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行为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0
技术公布日:2022/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