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6940发布日期:2022-09-24 04:4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人们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慢充,便捷高效的快充充电桩更符合车主的需求,由此也成为车企和充电桩企业竞逐的焦点。
3.随着充电桩功率的持续上升,传统的风冷技术以及不能满足散热需求,持续的高温不仅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4.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
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包括阻燃外壳,所述阻燃外壳内设置有若干导线,所述阻燃外壳内还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有冷却外管与冷却内管,所述冷却外管与冷却内管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定位条,所述冷却内管形成有进液腔,所述冷却内管、冷却外管与定位条之间形成有若干个出液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充电过程中,冷却液进入到冷却内管内的冷却进液腔内,当冷却液流动到冷却管的另一端时,冷却液进入到出液腔内,以带走导线产生的热量,通过设置若干定位条以形成若干个出液腔,保证冷却管的结构稳定性,以减少冷却管堵塞的情况发生,保证其散热效果。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设置有回流端子,所述回流端子内部设置有出液腔并连通于所述进液腔与出液腔。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外管的的外表面设置第一外螺纹,所述冷却内管的圆周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流端子的回流腔内壁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第二内螺纹,所述冷却管与回流端子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配合连接。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包括接头本体与连接于所述冷却内管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配合连接于第一内螺纹的第二外螺纹。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条的开设有若干连通于相邻两个出液腔的通槽。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管位于回流端子的另一端设置有对出液腔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环,所述冷却外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出液腔的回流接头。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内管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扰流条。
15.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进行充电过程中,冷却液进入到冷却内管内的冷却
进液腔内,当冷却液流动到冷却管的另一端时,冷却液进入到出液腔内,以带走导线产生的热量,通过设置若干定位条以形成若干个出液腔,保证冷却管的结构稳定性,以减少冷却管堵塞的情况发生,保证其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冷却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冷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冷却管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回流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进液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定位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说明:1、阻燃外壳;2、阻燃云母带;3、导线;4、冷却管;5、冷却外管;6、冷却内管;7、定位条;8、进液腔;9、出液腔;10、扰流条;11、回流端子;12、回流腔;13、第一外螺纹;14、第一内螺纹;15、第二内螺纹;16、进液接头;17、接头本体;18、连接部;19、第二外螺纹;20、通槽;21、密封环;22、回流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7.如图所示,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包括阻燃外壳1与位于阻燃外壳1内的阻燃云母带2,阻燃外壳1内设置有若干导线3,阻燃外壳1内还设置有冷却管4,导线3沿着冷却管4的圆周均匀排列,冷却管4包括有冷却外管5与冷却内管6,冷却外管5与冷却内管6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定位条7,冷却内管6形成有进液腔8,冷却内管6、冷却外管5与定位条7之间形成有四个出液腔9,冷却内管6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扰流条10,以对进液腔8内的冷却液起到扰流作用,提升吸热效果,还设置有连接于冷却管4用于冷却液循环的循环装置。
28.在进行充电过程中,冷却液进入到冷却内管6内的冷却进液腔8内,当冷却液流动到冷却管4的另一端时,冷却液进入到出液腔9内,以带走导线产生的热量,通过设置若干定位条7以形成若干个出液腔9,保证冷却管4的结构稳定性,以减少冷却管4堵塞的情况发生,保证其散热效果。
29.冷却管4的一端设置有回流端子11,回流端子11内部设置有回流腔12并连通于进液腔8与出液腔9。冷却外管5的的外表面设置第一外螺纹13,以提升冷却外管5与阻燃外壳1内空间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升其散热效果。冷却内管6的圆周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14,以提升冷却内管6与冷却液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冷却液的吸热效率。
30.回流端子11的回流腔12内壁设置有配合于第一外螺纹13的第二内螺纹15,冷却管
4与回流端子11通过第一外螺纹13与第二内螺纹15配合连接,以便对回流端子11进行拆卸安装,方便后续的维修保养。
31.冷却管4的一端设置有进液接头16,进液接头16包括接头本体17与连接于冷却内管6的连接部18,连接部18的外表面设置有配合连接于第一内螺纹14的第二外螺纹19,方便将进液接头16连接于循环装置的出液端,使得冷却液通过进液接头16进入到冷却管4内。
32.定位条7的开设有若干连通于相邻两个出液腔9的通槽20,冷却液通过通槽20可在相邻的出液腔9内流动,以提升冷却液的吸热效率。
33.冷却管4位于回流端子11的另一端设置有对出液腔9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环21,冷却外管5的外表面设置有连通于出液腔9的回流接头22,冷却液通过出液腔9流动到冷却管4的端部时,通过回流接头22进入到循环装置的进液端,以完成冷却液的循环。
34.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包括阻燃外壳,所述阻燃外壳内设置有若干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外壳内还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有冷却外管与冷却内管,所述冷却外管与冷却内管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定位条,所述冷却内管形成有进液腔,所述冷却内管、冷却外管与定位条之间形成有若干个出液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设置有回流端子,所述回流端子内部设置有出液腔并连通于所述进液腔与出液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外管的的外表面设置第一外螺纹,所述冷却内管的圆周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端子的回流腔内壁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第二内螺纹,所述冷却管与回流端子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配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包括接头本体与连接于所述冷却内管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配合连接于第一内螺纹的第二外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条的开设有若干连通于相邻两个出液腔的通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位于回流端子的另一端设置有对出液腔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环,所述冷却外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出液腔的回流接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内管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扰流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涉及电缆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充电电缆散热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阻燃外壳,所述阻燃外壳内设置有若干导线,所述阻燃外壳内还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包括有冷却外管与冷却内管,所述冷却外管与冷却内管之间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定位条,所述冷却内管形成有进液腔,所述冷却内管、冷却外管与定位条之间形成有若干个出液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充电桩电缆。液冷充电桩电缆。液冷充电桩电缆。


技术研发人员:叶儒浩 陈鉴銮 张锐锋 吕维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天信电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6
技术公布日:2022/9/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