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2526发布日期:2022-07-26 22:38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和对环境无污染等卓越性能,受到电动汽车产业的高度关注。
3.锂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电池内部产生的化学反应,会使电池发热,当使用若干锂离子电池模组组成的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时,多块锂离子电池模组发热产生的热量集中在一起会使锂离子电池内的温度迅速升高,影响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具有可提升电池使用安全性及散热效果好的特点。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6.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包括:若干锂离子电池模组及一壳体,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之间均分别夹设有一第一石墨烯导热片,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及锂离子电池模组装设于壳体内。
7.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的底部分别弯折形成有一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抵于壳体的内表面。
8.所述第一接触片的下方设有一第二石墨烯导热片,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片铺设于壳体的内底面上。
9.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还包括一中空导热管,所述中空导热管设于壳体内的中间,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分设于中空导热管的两侧,所述中空导热管连通壳体的底面及顶面。
10.所述壳体为碳纤维材质。
11.所述壳体包括一底壳及一盖板,所述底壳形成有供第一石墨烯导热片及锂离子电池模组容设的容室,所述盖板可拆地固设于容室上。
12.位于端部的锂离子电池模组远离相邻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的面上也贴设有第一石墨烯导热片。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之间夹设第一石墨烯导热片,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的结构设计,利用第一石墨烯导热片具有热导率高的特点,能将锂离子电池模组发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壳体上,热量再慢慢由壳体散出,从而实现提升电池使用安全性及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1);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2);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1);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2)。
18.【符号说明】
19.锂离子电池模组1
20.壳体2
21.底壳21
ꢀꢀꢀꢀꢀꢀꢀꢀꢀꢀꢀꢀꢀꢀꢀꢀꢀꢀꢀꢀꢀꢀꢀꢀ
盖板22
22.容室211
ꢀꢀꢀꢀꢀꢀꢀꢀꢀꢀꢀꢀꢀꢀꢀꢀꢀꢀꢀꢀꢀꢀꢀ
正极连接头212
23.负极连接头213
ꢀꢀꢀꢀꢀꢀꢀꢀꢀꢀꢀꢀꢀꢀꢀꢀꢀ
开关214
24.保险丝座的盖板215
ꢀꢀꢀꢀꢀꢀꢀꢀꢀꢀꢀꢀꢀ
透气阀216
25.第一石墨烯导热片3
26.第一接触片31
27.第二石墨烯导热片4
28.中空导热管5。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30.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包括:若干锂离子电池模组1及一壳体2,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1之间均分别夹设有一第一石墨烯导热片3,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3与壳体2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3及锂离子电池模组1装设于壳体2内;其中,为了减轻本实用新型的重量,且保证强度,所述壳体2采用碳纤维材质制成。
31.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1之间夹设第一石墨烯导热片3,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3与壳体2的内表面接触的结构设计,利用第一石墨烯导热片3具有热导率高的特点,能将锂离子电池模组1发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壳体2上,热量再慢慢由壳体2散出,从而实现提升电池使用安全性及散热效果好。
32.其中,为了充分散热,位于端部的锂离子电池模组1远离相邻的锂离子电池模组1的面上也贴设有第一石墨烯导热片3。
33.再者,为了便于将热量传导至壳体2上,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3的底部分别弯折形成有一第一接触片31,所述第一接触片31抵于壳体2的内表面。
34.进一步,为了便于将第一石墨烯导热片3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壳体1上,所述第一接触片31的下方可以设有一第二石墨烯导热片4,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片4铺设于壳体2的内底面上。
35.为了提升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一中空导热管5,所述中空导热管5设于壳体2内的中间,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1分设于中空导热管5的两侧,所述中空导热管5连通壳体2的底面及顶面。
36.进一步,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拆装,所述壳体2包括一底壳21及一盖板22,所述
底壳21形成有供第一石墨烯导热片3及锂离子电池模组1容设的容室211,所述盖板22可拆地固设于容室211上;其中,所述底壳21可以装设有正极连接头212、负极连接头213、开关214、保险丝座的盖板215及透气阀216。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1电性连接至保险丝座的盖板215,所述正极连接头212、负极连接头213 及开关214均电性连接保险丝座的盖板215,所述开关214闭合后,本实用新型就有电压输出,当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1充电时,所述正极连接头212供外接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头213供外接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当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1放电时,所述开关214供外接设备电性连接。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锂离子电池模组及一壳体,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之间均分别夹设有一第一石墨烯导热片,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及锂离子电池模组装设于壳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的底部分别弯折形成有一第一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抵于壳体的内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片的下方设有一第二石墨烯导热片,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热片铺设于壳体的内底面上。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中空导热管,所述中空导热管设于壳体内的中间,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分设于中空导热管的两侧,所述中空导热管连通壳体的底面及顶面。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碳纤维材质。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底壳及一盖板,所述底壳形成有供第一石墨烯导热片及锂离子电池模组容设的容室,所述盖板可拆地固设于容室上。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端部的锂离子电池模组远离相邻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的面上也贴设有第一石墨烯导热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结构,包括:若干锂离子电池模组及一壳体,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之间均分别夹设有一第一石墨烯导热片,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及锂离子电池模组装设于壳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模组之间夹设第一石墨烯导热片,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热片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的结构设计,利用第一石墨烯导热片具有热导率高的特点,能将锂离子电池模组发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壳体上,热量再慢慢由壳体散出,从而实现提升电池使用安全性及散热效果好。使用安全性及散热效果好。使用安全性及散热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梁鲤 喻红兵 胡毅松 陈日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宝龙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8
技术公布日:2022/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