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2048发布日期:2022-07-13 03:15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的制作方法
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使用主要的导体材料为铜、铝两种金属。铜铝直接连接时由于两金属的电位差大,在户外工作环境下,极易形成原电池效应,产生电化学腐蚀。因此,铜铝转接通常应采用铜铝复合材料或镀层完成转接。
3.传统输变电工程中采用的过渡金具通常在结构上采用对接或贴片方式,应用铜铝复合材料一般为爆炸焊、钎焊制备而成。但从长期应用情况看,以往应用的转接金具容易出现过热、开裂、局部集中腐蚀、断裂等诸多问题,导致电网断相、短路等电气事故频发,致使断电事故频发,影响电网连续供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实现稳定的金属复合转接,保障电网的供电安全。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所述铜铝过渡端子的接线板和接线管均由内金属层和外金属层一体成型,所述接线板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导线和无线测温装置的固定通孔,所述接线管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导线的孔洞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
7.进一步地,所述内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外金属层的厚度。
8.进一步地,所述内金属层为铝金属层,所述外金属层为铜金属层。
9.进一步地,所述铜铝过渡端子上设置有无线测温装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测温装置为测温螺母,所述测温螺母的尺寸与对应的螺钉、所述固定通孔相适配且共同用于安装导线。
11.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测温装置为rfid无线测温装置。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将转接用的铜铝过渡端子的接线板和接线管设计成内外两层且一体成型的结构,相比于传统的端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易发生过热、开裂等问题,实现稳定的金属复合转接,配合上无线测温装置,实现在线智能测温,保障电网的供电安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15.标号说明:
16.1、接线板;2、接线管;3、铜金属层;4、铝金属层;5、固定通孔;6、孔洞;7、测温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18.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所述铜铝过渡端子的接线板1和接线管2均由内金属层和外金属层一体成型,所述接线板1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导线和无线测温装置的固定通孔5,所述接线管2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导线的孔洞6。
19.从上述描述可知,将转接用的铜铝过渡端子的接线板1和接线管2设计成内外两层且一体成型的结构,相比于传统的端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易发生过热、开裂等问题,配合上无线测温装置,实现在线智能测温,实现稳定的金属复合转接,保障电网的供电安全。
20.进一步地,所述内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外金属层的厚度。
21.从上述描述可知,内金属层的厚度大于外金属层,以便于在保留原有的内外层结构的同时有足够的厚度制造孔洞6,从而保证导线之间有稳定的导电连接。
22.进一步地,所述内金属层为铝金属层4,所述外金属层为铜金属层3。
23.从上述描述可知,将金属活动性相对而言较弱的铜金属作为外层,其稳定信好,导热快,能够提升铜铝过渡端子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24.进一步地,所述孔洞位于所述内金属,所述固定通孔穿过所述内金属层和所述外金属层设置。
25.从上述描述可知,孔洞位于内金属,以便于与对应内金属层的第二导体形成稳定的电气连接,固定通孔穿出内外金属层设置,以便于实现铜铝转接。
26.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测温装置为测温螺母7,所述测温螺母7的尺寸与对应的螺钉、所述固定通孔5相适配且共同用于安装导线。
27.从上述描述可知,无线测温装置为测温螺母7,能够直接接触导体测温,获取更加准确的温度数据,其结构稳定,使用方便。
28.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测温装置为rfid无线测温装置。
29.从上述描述可知,rfid无线测温装置采用射频信号实现非接触双向通信,从而帮助运维人员便捷获取测温数据,其结构简单,获取数据的时效性高,适用性强。
3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能够适用于带电设备线路连接的场景,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1.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32.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如图1所示,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所述铜铝过渡端子的接线板1和接线管2均由内金属层和外金属层一体成型,具体通过铜铝两种金属液形成了稳定的结晶区,实现了原子间冶金结合。其中,内金属层为铝金属层4,外金属层为铜金属层3。铝金属层4的厚度大于铜金属层3的厚度。接线板1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导线和无线测温装置的固定通孔5,接线管2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导线的孔洞6。
33.不仅如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装设和达到更好的测温效果,铜铝过渡端子上的无线测温装置为测温螺母7。
34.在本实施例中,测温螺母7的尺寸与对应的螺钉、固定通孔5相适配且共同用于安装导线,其具体使用过程为:
35.一方面,使用螺钉同时穿过固定通孔5和铜导线,并使用测温螺母7锁附在螺钉上,完成固定连接;而另一方面,则将铝导线的端头处插入孔洞6内,并进行加紧固定即可,具体是先将铜铝过渡端子装设在铝导线上,后续在连接铜导线时使用测温螺母7和螺钉进行拆卸或安装。
36.在完成连接后,测温螺母7也开始工作,能够对固定通孔5处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而运维人员则可以通过配套的终端等进行获取,可实时预测线路状态及故障风险。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无线测温装置可选用rfid无线测温装置,在其他等同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红外等无线通信装置来实现无线测温。
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将转接用的铜铝过渡端子的接线板和接线管设计成内外两层且一体成型的结构,相比于传统的端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易发生过热、开裂等问题,实现稳定的金属复合转接,保障电网的供电安全,还对应配设有rfid无线测温螺母,能够对在线实时检测导体温度,以便于对连接线路进行安全维护。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铜铝过渡端子的接线板和接线管均由内金属层和外金属层一体成型,所述接线板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导线和无线测温装置的固定通孔,所述接线管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导线的孔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金属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外金属层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金属层为铝金属层,所述外金属层为铜金属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位于所述内金属,所述固定通孔穿过所述内金属层和所述外金属层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测温装置为测温螺母,所述测温螺母的尺寸与对应的螺钉、所述固定通孔相适配且共同用于安装导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测温装置为rfid无线测温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FID无源无线智能铜铝过渡端子,其接线板和接线管均由内金属层和外金属层一体成型,接线板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导线和无线测温装置的固定通孔,接线管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导线的孔洞。本实用新型将转接用的铜铝过渡端子的接线板和接线管设计成内外两层且一体成型的结构,相比于传统的端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易发生过热、开裂等问题,实现稳定的金属复合转接,配合上无线测温装置,实现在线智能测温,保障电网的供电安全。保障电网的供电安全。保障电网的供电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辉 郑勇 江南 苏华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5
技术公布日:2022/7/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