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0753发布日期:2022-06-28 17:2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导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由于谐波以及负载不平衡等运行工况的存在,相较一般产品,热点温升问题较为突出,为保证产品的安全运行,一般通过配置足够通风量的冷却风机以及合理的风道布置来保障应急情况下的通风散热。但此类产品低压线圈引线抽头较多,引线部分占去了低压侧风机的大部分空间,因此,将风机送出的空气有效的吹到线圈风道内部就显得尤为重要。
3.目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的常规设计方案大多为将引线侧风机放置在变压器相间的空余位置,并通过挡风百叶来调整出风方向。这种方案只能将风送到高压线圈表面而无法到达高、低压线圈风道内,严重影响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导流装置,通过集气盒和导流管的配合使用,可以最大程度的将风机吹出的空气引流到高、低压线圈的风道中,能充分发挥风机的散热作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风机安装位置受限而造成的散热效率不高的难题,提高了变压器线圈的散热能力,提高了变压器的安全可靠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导流装置,包括风机支架2,所述风机支架2下方安装有风机1,集气盒4安装于风机支架2的上方,且集气盒4的开口覆盖在风机1的出风口上,集气盒4的外周连通有多条导流管5的进气端,导流管5的出气端引至变压器线圈3处。
7.所述集气盒4的开口与风机1的出风口相适配。
8.所述导流管5采用绝缘管。
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中,集气盒4和导流管5的配合使用,可以最大程度的将风机吹出的空气引流到变压器线圈3的风道中,能充分发挥风机的散热作用。试验表明,通过增加上述风机导流装置,变压器线圈最热点温升较增加前降低40k。
11.(2)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风机安装位置受限而造成的散热效率不高的难题,提高了变压器线圈3的散热能力,提高了变压器的安全可靠性。
12.(3)本实用新型中,导流管5可根据变压器线圈3的热点位置灵活布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相比挡风百叶结构,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13.图1是带有风机导流装置的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主视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7.其中:1-风机;2-风机支架;3-变压器线圈;4-集气盒;5-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9.参见图1至图4,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导流装置,包括风机支架2,所述风机支架2下方安装有风机1,集气盒4安装于风机支架2的上方,且集气盒4的开口覆盖在风机1的出风口上,集气盒4的外周连通有多条导流管5的进气端,导流管5的出气端引至变压器线圈3处。
20.所述集气盒4的开口与风机1的出风口相适配。
21.所述导流管5采用绝缘管。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3.启动风机1,集气盒4将风机吹出的冷风通过导流管5进行分配,导流管5设有多条,可根据需要引至变压器线圈3处风道中,充分发挥风机的散热作用。试验表明,通过增加上述风机导流装置,变压器线圈最热点温升较增加前降低40k,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风机安装位置受限而造成的散热效率不高的难题,提高了变压器线圈3的散热能力,提高了变压器的安全可靠性,且导流管5可根据变压器线圈3的热点位置灵活布置,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相比挡风百叶结构,实用性更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导流装置,包括风机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支架(2)下方安装有风机(1),集气盒(4)安装于风机支架(2)的上方,且集气盒(4)的开口覆盖在风机(1)的出风口上,集气盒(4)的外周连通有多条导流管(5)的进气端,导流管(5)的出气端引至变压器的线圈(3)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盒(4)的开口与风机(1)的出风口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5)采用绝缘管。

技术总结
一种多晶硅还原炉用干式变压器风机导流装置,包括风机支架,所述风机支架下方安装有风机,集气盒安装于风机支架的上方,且集气盒的开口覆盖在风机的出风口上,集气盒的外周连通有多条导流管的进气端,导流管的出气端引至变压器的线圈处;启动风机,集气盒将风机吹出的冷风通过导流管进行分配,导流管设有多条,可根据需要引至变压器线圈处风道中,充分发挥风机的散热作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风机安装位置受限而造成的散热效率不高的难题,提高了变压器线圈的散热能力,提高了变压器的安全可靠性,且导流管可根据变压器线圈的热点位置灵活布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灵活高效,实用性更强的优点。实用性更强的优点。实用性更强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宇 孙艳蕊 赵文忠 王春光 胡何峰 张志棉 邵鹏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8
技术公布日:2022/6/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