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配线设备的卡接线簧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097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配线设备的卡接线簧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卡接线簧片,特别是一种总配线架上用于通讯线路接续的卡接线簧片。
现有总配线架上双线复接的卡接线簧片,有双片叠加总焊成型的,如德国SEIMENS类型,但其缺陷是对双槽叉的宽度尺寸精度难以保证;有单片双槽叉式的簧片,如美国AT& T类型,但其缺陷是簧片的结构体积大;而德国QUANTE类型的体积虽小,但成型工艺复杂、困难。尤为突出的是,由于现有卡接线簧片槽叉的结构形式及槽叉宽度方面的因素,使电缆线接续时的导线双边割破率低,导线与簧片接触点的气密性不太好,导致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存在问题;也致使导线线径动态变化的适应性不好。此外,现有卡接簧片为了卡接时达到弹性力学性能和电接触性能的要求。多采用较特殊的材料,使生产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小巧,对导线的双边割破率高,对导线线径的动态变化适应性强的双线复接的卡接线簧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用于配线设备的卡接线簧片,由前部槽叉、中部舌片及两侧定位肩台、后部冲压折弯段构成,其特别之处是以簧片的轴线对称冲裁出的中叉和两侧叉,冲压折弯与簧片平面成一定角度形成槽叉;槽叉的根部有经整形拍平的撕裂段。这样的结构,保证了簧片的弹性力学性能。
进一步地,槽叉入口部设计成带过渡圆弧的“V”形,两侧还有高低错位的尖角,以利于导线的导入及导线的双边割破;而后部冲压折弯段斜的圆柱形突起,可保证相对安装的两只簧片能够可靠地交叉接触。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簧片的弹性力学性能好;2、双边割破率高,导线与簧片的电接触性能良好;3、对导线线径动态变化适应性强,能卡接芯线直径0.32-0.6mm范围的导线;4、簧片后部交叉接触可靠,接触电阻小;5、结构体积小巧,材料成本低廉。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C-C顺时旋转剖视图;图4是图2的D向局部视图。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的槽叉11入口部由R0.5的圆弧及斜线段形成“V”形,且“V”形两则有高低错落0.25mm的尖角18,导线卡入槽叉11时实现绝缘层双边割破。轴对称冲裁出中叉15和两侧叉16经冲压折弯与簧片平面成角度r,形成双槽叉11(如图3所示),槽叉11成型后的宽度为0.15o+0.03mm,而根部经整形拍平的撕裂段17长6.2mm。簧片中部冲出宽1.5mm、高0.8o-0.1mm的舌片12及定位肩台13是为簧片安装定位用。簧片中后段的冲压折弯段14长14.7mm,高3.7mm,其上冲压出圆柱形突起19(如图4所示),并与簧片轴线成45°角,用以保证两只相对安装的簧片尾部成十字交叉接触。本实施例中,簧片的材料为硬态锡磷青铜带。料厚为0.6mm,簧片的轴向与材料的压延方向一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卡接线弹性结构元件。
权利要求1.用于配线设备的卡接线簧片,由前部槽叉(11)、中部舌片(12)及两侧定位肩台(13)、后部冲压折弯段(14)构成,其特征在于a、以簧片的轴线对称冲裁出的中叉(15)和两侧叉(16),冲压折弯与簧片平面成一定角度(r)形成槽叉(11);b、槽叉(11)的根部有经整形拍平的撕裂段(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线簧片,其特征是槽叉(11)入口部呈带过渡圆弧的“V”形,且两侧有高低错位的尖角(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线簧片,其特征是簧片后部冲压折弯段(14)有圆柱形突起(19),其轴线与簧片轴线的夹角为30-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卡接线簧片,它适用于总配线架上的电缆线接续。该簧片的特点是,在簧片头部对称冲裁出两槽叉并冲压折弯与槽叉根部撕裂段有机结合,簧片中后段部分折弯,并在其尾部冲压出斜的圆柱形突起,由上述几个功能部位段构成一个完整的弹性结构元件。适应卡接芯线直径0.32-0.6mm范围的导线。
文档编号H01R4/24GK2241395SQ95246269
公开日1996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杜立环, 胡景峰, 程万鸣 申请人:顺德亿万通讯设备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