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式安全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6250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子母式安全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插头的结构改良,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安全保护结构的个人携带型电器使用的子母式安全插头,以确保该插头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现代工商业社会中,如移动电话的充电座、电池充电器、充电型刮胡器等个人携带型电器的使用愈来愈普遍。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区域所使用的电压规格、插座形式并不相同,故同一种充电插头结构,并无法适用于各国使用者所需。因此,目前有多种电器设备会使用子母式插头的结构,特别是在目前广泛使用的移动电话充电器或转换器中,已广泛使用到该子母式插头。
如图1所示,是显示同一申请人先前所获准的具有子母式插头结构的充电转换器立体图。其是在一充电转换器1的一表面配置一车用点烟插头12,故可由汽车的点烟插头中取得充电所需的工作电压。而充电转换器的另一表面则预设有一凹部11,此凹部11恰可供一母插头所容置,该母插头2包括有两支插脚2a、2b、以及两个收置槽道21a、21b。而在该母插头2上则亦开设有一子插头3的容置空间。该子插头3包括有两支插脚3a、3b,且该子插头3于收合状态时,两支插脚3a、3b恰可分别收置在母插头2的两收置槽道21a、21b。
图1所示的结构中,当母插头2收置,而子插头3被拉起时(如图所示的状态),使用者即可将该子插头3插入一般110伏特的插座中,以对电池(未示)进行充电。然而,当该母插头2被拉起时,子插头3会随之而被拉起,此时若使用者将该母插头2的两支插脚插入220伏特的插座时,虽然同样能达到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目的,但是万一使用者不慎碰触到子插头3的插脚3a、3b的导电部份时,即可能会造成触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子母式安全插头,对子母式插头的结构予以改良,以使得子插头与母插头在使用时,对使用者不会有触电的危险。它还是一种使用简便的子母式安全插头,其在该安全保护结构中,附设有卡掣结构,在不使用子插头时,可将之卡掣定位,而在欲使用该子插头时,只要经由简易的推移操作,即可让该子插头弹出,以供使用。另外,它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换插脚形态的结构,使用者可因应不同使用场合中的插座形态,而选用适当的插脚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它是可以结合在一充电转换器的一凹部的,它包括一母插头,可枢转地结合在该底座的插头容置凹部,其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一顶端、及一底端,母插头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母插头包括有两支插脚,由该母插头顶端延伸出;一对收置槽道,形成在该母插头顶面,作为子插头的两插脚在收合时的容置空间;两导电片,其顶端电各别连接于该母插头的插脚,而底端则延伸露出于该母插头的底端;两道凸肋,形成在该母插头的底端,且位在该凸肋的后方位置处的母插头底面,具有两镂空区;一子插头,可枢转地结合在该母插头的内部空间,其具有一顶端及一底端,该子插头包括有两支插脚,凸伸出该子插头的顶端,且其底端是各延伸出至子插头的底端而形成接触杆,两接触杆间的宽度是对应于该母插头的两凸肋间的宽度;一基板,位在该充电转换器的凹部位置,在该基板上配置有一对在母插头和子插头被一同拉起时可与母插头两导电片底端即母插头底部的接触点相连的外侧接触片以及一对在子插头被单独拉起时可与两接触杆经镂空区相连接的内侧接触片。
使用说明它可达到预期目的。


图1是显示常用的一种子母式插头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显示本子母式安全插头的正视立体图;图3是显示本子母式安全插头的底视立体图;图4是显示本子母式安全插头结构中,子插头被拉起、而母插头收置时的立体图;图5是显示图4中的子插头的两支插脚可予以旋转至一特定角度,以适合插入至一八字型插座的立体图;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的子插头与母插头自充电转换器分离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显示本子母式安全插头中,子插头与母插头同被拉起时与基板间的相对关系立体图;图8是显示本子母式安全插头的各构件分离时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显示本子母式安全插头的剖视立体图;图10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子母式安全插头结构中,子插头自母插头中被拉起时与基板间的相对关系立体图;图11是显示图10I-I断面的剖视图。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达成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是在母插头内部形成有两导电片,其顶端电各别连接于该母插头的插脚,而底端则延伸露出于该母插头的底端;两道凸肋,形成在该母插头的底端,且位在该凸肋的后方位置处的母插头底面,具有两镂空区。而子插头是可枢转地结合在该母插头的内部空间,两支插脚凸伸出该子插头的顶端,且其底端是各延伸出至子插头的底端而形成接触杆,两接触杆间的宽度是对应于该母插头的两凸肋间的宽度;一基板,位在该充电转换器的凹部位置,在该基板上配置有一对外侧接触片、以及一对内侧接触片,该对外侧接触片的位置是分别对应于该母插头底端的导电片,而该对内侧接触片的位置则分别对应于子插头底端的接触杆。当该母插头收置在充电转换器的凹部、且子插头收置在该母插头内的容置空间时,该母插头底端的导电片不会与外侧接触片接触,且子插头底端的接触杆亦不会与内侧接触片相接触;当子插头被拉起而母插头未被拉起时,则该子插头底部的接触杆分别经由母插头的镂空区而与基板上的内侧接触片相接触,此时,母插头底端的导电片不会与外侧接触片接触;而当母插头与子插头一同被拉起时,则该母插底部的接触点会与基板上的外侧接触片相接触,而此时,设在该母插头底端处的两道凸肋会将基板上的内侧接触片往下顶掣,而使该内侧接触片不会与子插头底部的接触杆相接触。
此外,本子母式安全插头,其更包括有一推钮槽道,形成在该母插头的顶面,且位在两收置槽道之间;一推钮容置室,形成在该母插头内部空间中,且相对应于该推钮槽道的位置;一卡掣槽道,形成在该子插头的顶端;一推钮,包括有一推钮本体、以及由该推钮本体底端延伸出的一推钮卡掣杆,该推钮本体是容置在该母插头的推钮容置室中,而推钮卡掣杆则可在推钮向着子插头的卡掣槽道方向推移时,滑入该卡掣槽道内,而当该推钮受到一力向远离该子插头的卡掣槽道方向推移时,则滑出该卡掣槽道。该充电转换器更设有一充电座,供一移动电话电池座置充电,且该充电转换器亦可经由一对导线延伸连接有一延伸插接器,以供插接至一移动电话的连接插座,可对该移动电话进行充电。
如图2所示,其显示本子母式安全插头结合在一充电转换器的立体结构图。该充电转换器4的顶面设有一供移动电话电池卡置定位的充电座41,且配置有数个金属接点42。在该顶面的适当位置一般设置有一电压切换开关43,可供使用者在不同电压(例如110/220伏特)的使用场合作电压的切换。此外,该充电转换器4的侧面可延伸出有一对导线44,并在末端连接一延伸插接器45,可供插接于一移动电话(未示)的充电插座。
同时请参阅图3~6所示,在该充电转换器4的底面,形成有一凹部46,以供配置子母式安全插头。该子母式安全插头包括有一母插头5及一子插头6。
母插头5包括有两支插脚5a、5b以及两个收置槽道51a、51b。在两个收置槽道51a、51b之间,另设有一推钮槽道50,作为一推钮7的推移槽道空间。该母插头5的两侧壁面各凸设有一凸轴52a、52b(如图6所示),恰可枢设于该充电转换器4的凹部46两侧壁的轴孔47。
在该母插头5的内部开设有一供子插头6容置的空间。该子插头6包括有两支插脚6a、6b,当该子插头6于收合状态时,两支插脚6a、6b恰可分别收置在母插头5的两收置槽道51a、51b。该子插头6的两支插脚6a、6b一般的使用状态是呈平行形态,亦可因应插接的插座形态予以调整其相对角度,当插座是呈八字型配置时,可将该两支插脚6a、6b旋转至所需的相对角度(如图5所示)。
如图6所示,在该充电转换器4的凹部46处,具有一基板8,且在该基板8上配置有一对外侧接触片81a、81b、以及一对内侧接触片82a、82b。
如图8所示,是显示本子母式安全插头的立体分解图。由图式可知,母插头5的内部空间中央处,配置有一推钮容置室54,可供推钮7容置。
在该推钮容置室54的两外侧处,分别配置有适当的槽道,分别供导电片56a、56b通过,其中一导电片56a的一端是电接触于母插头5的插脚5a,另一端则延伸露出该母插头5的底端外端。而另一导电片56b的一端是电接触于母插头5的另一插脚5b,另一端则亦延伸露出该母插头5的底端外端。该导电片56a、56b的底端即作为接触点,当该母插头5被拉起时,两接触点即可分别与图7所示的外侧接触片81a、81b相接触,而使电压由插脚5a、5b分别送到该外侧接触片81a、81b。
此外,在母插头5的底部,分别凸设有两凸肋55a、55b。且在该凸肋55a、55b的后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镂空区57a、57b。
子插头6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一凸轴61a、61b,可分别枢设在该母插头5两内侧壁之所形成的轴孔53a、53b。此外,该凸轴61a、61b乃分别结合弹性件62a、62b,弹性件62a,62b的其中一端卡掣于该凸轴61a,61b的凹沟,而另一端则可顶掣于母插头5的内壁面。故当该子插头6在未受外力的状况下,可藉由该弹性件62a,62b的弹力,使子插头6呈竖起状态,而与母插头5呈垂直对应关系。
子插头6的顶面乃分别形成有对应的孔座64a、64b,可分别供插脚6a、6b套置入,且结合后,该插脚6a、6b底端所延伸出的接触杆63a、63b会凸伸出该子插头6的底端一适当高度,其高度以不妨碍子插头6以轴柱61a、61b为旋转中心,在母插头5内部的旋动余度。该两个接触杆63a、63b间的宽度恰与母插头5底部所形成的凸肋55a、55b间的宽度相同。最后,再以一护盖66将该插脚6a、6b盖覆定位在该孔座64a、64b中。
此外,为了要使插脚的相对应角度可予以转动,故在该孔座与插脚之间设有相对应的卡掣结构,例如在该孔座64b的内环壁中成一环块67,而在插脚6b形成一相对应的半环凹部68,使得该插脚6b可在受到外部旋转力时,旋动至某一所需的角度。
在该子插头6的两孔座64a、64b之间,设有一卡掣槽孔65。同时请参阅图9所示,当推钮7的推钮充电转换器71座置在母插头5内部的推钮容置室54内部,并将推钮7推移于前方位置时,其推钮7前端所延伸出的一推钮卡掣杆72恰可推移进入该卡掣槽孔65内部,故使得该子插头6定位在母插头5的内部。而当该推钮7被往后推移时,由于该推钮卡掣杆72脱离该卡掣槽孔65,而使得子插头6得以藉由弹性件62a、62b的弹力,使子插头6弹起至与母插头5相垂直的状态。
此外,在该推钮7的推钮充电转换器71后端凸伸出有一凸柱73,并可套合一弹簧74,而该弹簧74的后端则是顶掣在该母插头5的内壁面,故当子插头6被压下而容置在母插头5的内部空间中、且使用者不再对推钮7施加向后的推力时,可由该弹簧74将该推钮7向前推动,使其推钮卡掣杆72恰可推移进入子插头6的卡掣槽孔65内,而使子插头6稳固定位在该母插头5的内部。
当母插头5与子插头6皆收置在充电转换器4的凹部46时,该母插头5底端的导电片56a、56b不会与外侧接触片81a、81b接触,且子插头6底部的接触杆63a、63b亦不会与内侧接触片82a、82b相接触。
当子插头6被拉起而母插头5未被拉起时(参阅图10、11所示),则该子插头6底部的接触杆63a、63b会分别经由母插头5的镂空区57a、57b而与基板8上的内侧接触片82a、82b相接触。此时,母插头5底端的导电片56a、56b并不会与外侧接触片81a、81b接触。
而当母插头5与子插头6一同被拉起时(参阅图7所示),则该母插头5底部的接触点56a、56b会与基板8上的外侧接触片81a、81b相接触。此时,由于子插头6底端的接触杆63a、63b是恰位在凸肋55a、55b的内壁,且该母插头5的底端设有两道凸肋55a、55b,凸肋55a、55b会将内侧接触片82a、82b往下顶掣,故该内侧接触片82a、82b并不会与子插头6底部的接触杆63a、63b相接触。
因此,藉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子母式插头时,当子插头与母插头同时被拉起时,使用者万一不慎碰触到子插头的插脚,并不会有触电之虞。故具有安全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功效上确可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本案专利申请前亦并未见到有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公开或核准专利,故本实用新型已符合于专利的要件,故依法提出专利的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子母式安全插头,其特征在于它是可以结合在一充电转换器的一凹部的,它包括一母插头,可枢转地结合在该底座的插头容置凹部,其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一顶端、及一底端,母插头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母插头包括有两支插脚,由该母插头顶端延伸出;一对收置槽道,形成在该母插头顶面,作为子插头的两插脚在收合时的容置空间;两导电片,其顶端电各别连接于该母插头的插脚,而底端则延伸露出于该母插头的底端;两道凸肋,形成在该母插头的底端,且位在该凸肋的后方位置处的母插头底面,具有两镂空区;一子插头,可枢转地结合在该母插头的内部空间,其具有一顶端及一底端,该子插头包括有两支插脚,凸伸出该子插头的顶端,且其底端是各延伸出至子插头的底端而形成接触杆,两接触杆间的宽度是对应于该母插头的两凸肋间的宽度;一基板,位在该充电转换器的凹部位置,在该基板上配置有一对在母插头和子插头被一同拉起时可与母插头两导电片底端即母插头底部的接触点相连的外侧接触片以及一对在子插头被单独拉起时可与两接触杆经镂空区相连接的内侧接触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式安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插头包括有一推钮槽道,形成在该母插头的顶面,且位在两收置槽道之间;一推钮容置室,形成在该母插头内部空间中,且相对应于该推钮槽道的位置;一卡掣槽道,形成在该子插头的顶端;一推钮,包括有一推钮本体、以及由该推钮本体底端延伸出的一推钮卡掣杆,该推钮本体是容置在该母插头的推钮容置室中,而推钮卡掣杆则可在推钮向着子插头的卡掣槽道方向推移时,滑入该卡掣槽道内,而当该推钮受力向一远离该子插头的卡掣槽道方向推移时,则滑出该卡掣槽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式安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转换器设有一可供一移动电话电池座置充电用的充电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母式安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转换器可经由一对导线延伸连接有一延伸插接器。
专利摘要子母式安全插头属于电插头领域,特征是含有:可与充电转换器内壁枢转结合的母插头,其底端有两道凸肋,凸肋后方的母插头底面有两镂空区;可与母插头内壁枢转结合的子插头,其底端延伸出其相对宽度对应于上述凸肋宽度的两接触杆;位于充电转换器凹部的基板,其上配置有位置和母插头底端的导电片对应的一对外侧接触片以及位置和子插头接触杆对应的一对内侧接触片。母插头内还有一用于卡定子插头的推钮机构。它具有安全、方便以及可适应不同插脚形态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27/00GK2386554SQ9921733
公开日2000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9日
发明者吴祖榆 申请人:天宇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