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5283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自动门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门,具体涉及自动门开关。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自动门的传感开关包括微波雷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手感感应器。微波雷达传感器主要是对物体或人体移动进行反应,虽然反应速度较快,但对静止物体不再反应,并且被测区域比较大,对环境要求较高。红外传感器反应于被测目标的温度,但是缺点之一是采集和处理信号时间过长,门的动作较慢;缺点之二是被测区域过大,限定了适用场合,对安装的要求过高。即便是最新型的红外传感器,其反应速度有所提升,但是其他的问题仍然不能解决。手感感应器能够对5-20cm距离内的手感应,但对于使用者有刻意要求,即要求使用者必须去感应一下,门才能动作,对于残疾人、手持物者及对门感应功能不清楚者不方便。
[0003]以上各类传感器还是需要电源才能工作,即便静止时亦有能源消耗。专利ZL201320699685.4还揭示了一种脚垫式自动门开关传感装置,该开关传感装置解决了传统传感器存在的不足。但是,该传感装置使用大量的导电弹片等微型开关,导电弹片需要专门的保护层,故装置的生产成本较高。
[0004]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结构更加简单,造价更低,且适用范围更广的自动门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自动门开关结构复杂,成本高昂,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门开关,其依次由上表层、上导电层、绝缘层和下导电层叠加固定而成,所述绝缘层上布置有若干个导通孔,所述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分别设置有与自动门控制系统连接的导线。
[000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绝缘层为弹性绝缘薄膜,所述上、下导电层为硬质导电材料或弹性导电材料。
[0008]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绝缘层为硬质绝缘薄膜,所述上导电层或下导电层为弹性导电材料。
[000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导电层的下侧面设置有底层。
[001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层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与地面相固定的数个安装孔。
[001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门开关,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不受环境的影响,安装及使用均很方便,不需要为开关提供工作电源,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门开关,其依次由上表层1、上导电层2、绝缘层3和下导电层4叠加固定而成,绝缘层3上布置有若干个导通孔3-1,导通孔3-1之间优选均匀布置,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4分别设置有与自动门控制系统连接的导线,用于将触碰开关的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绝缘层3为弹性绝缘材质的薄膜,绝缘层3的厚度优选为0.1?0.3毫米。
[0015]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下导电层4的下方还可设置有底层,底层和上表层I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防水防火耐磨抗压等材料,底层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与地面相固定的数个安装孔。
[0016]本实用新型中,自动门控制系统、各部件间的固定方式以及绝缘材料可采用现有技术。
[00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平放于自动门前的地面上,主要依靠使用者的脚踏实现动作,上表层I作为装饰、踩踏和保护的表面层,其上表面1-1可涂装装饰图案或指示标志。上导电层2是自动门开关的一个电极层,并且具有引出电极2-1,下导电层4是自动门开关的另一个电极层,也有一个引出电极4-1。当绝缘层3是具有弹性的绝缘材质的薄膜结构时,当上导电层2与下导电层4相互挤压置一定压力值时,绝缘层3会变得非常薄,此时上导电层2与下导电层4在所述导通孔3-1处就可对应接触,形成完整的回路,此时,上、下导电层可以是是硬质材料也可以是弹性材料。当绝缘层3采用硬质绝缘薄膜时,可以通过改变绝缘层3厚度、绝缘层3上的导通孔3-1孔径大小,再利用上导电层2或下导电层4的材料弹性来实现。当上表层I有踩踏压力时,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4通过导通孔对应接触,形成完整的回路,当上表层I无踩踏压力时,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4恢复常态,回路断开。
[0018]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为,如果绝缘层3为弹性较大材料时,上、下导电层可以是是硬质材料也可以是弹性材料,当上表层I受到人体脚踏压力时,上导电层2与下导电层4受力相互挤压使得绝缘层3的薄膜变得极其薄,此时上导电层2与下导电层4在所述导通孔3-1处就可对应接触,实现电路连通,然后自动门控制系统发出开门指令。当上表层I没有脚踏压力时,上、下导电层被弹性绝缘层3相互弹开又恢复了分离的常态,并切断电路,此时自动门控制系统发出关门指令,如果绝缘层3为硬质薄膜时,通过改变绝缘层3的厚度、导通孔3-1孔径大小、上导电层2或下导电层4的材料弹性来实现,当上表层I有脚踏压力时,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4通过导通孔对应接触,形成完整回路,当上表层I无脚踏压力时,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4恢复常态,回路断开,方便实用。
[0019]本实用新型的形状可根据场地的情况设计成所需要的形状,导通孔3-1孔径的大小、形状、长度以及宽度,导通孔3-1数量的多少、厚度及分布情况可根据绝缘层3材质的特点、导电层材质的特点综合决定。
[0020]根据实际需要,上表层I和底层还可对称设计,该自动门开关可以颠倒使用,上表层I与底层名称互换,上、下导电层名称互换。
[0021]本实用新型中的表层1、上导电层2、绝缘层3和下导电层4的形状大小不一定完全相同,也不一定设计为板状,只要能实现电路的接触与断开功能即可,节省成本。
[0022]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门开关,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不受环境的影响,安装及使用均很方便,不需要为开关提供工作电源,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等特点。
[0023]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自动门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依次由上表层、上导电层、绝缘层和下导电层叠加固定而成,所述绝缘层上布置有若干个导通孔,所述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分别设置有与自动门控制系统连接的导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弹性绝缘薄膜,所述上、下导电层为硬质导电材料或弹性导电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硬质绝缘薄膜,所述上导电层或下导电层为弹性导电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电层的下侧面设置有底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与地面相固定的数个安装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门开关,依次由上表层、上导电层、绝缘层和下导电层叠加固定而成,所述绝缘层上布置有若干个导通孔,所述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分别设置有与自动门控制系统连接的导线。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门开关,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不受环境的影响,安装及使用均很方便,不需要为开关提供工作电源,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等特点。
【IPC分类】H01H3-14
【公开号】CN204360938
【申请号】CN201520112236
【发明人】杨喜财
【申请人】杨喜财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