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自持铠甲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776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室外自持铠甲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特别是一种室外自持铠甲线。
【背景技术】
[0002]当今城市,各种线缆如蜘蛛网般复杂细密,最终将电力、信号等,从骨干网络连接到最终用户,这其中线缆需要经过各种弯折。现有的缆线一般通过外部的保护胶套对内部的传输芯线进行保护。这种保护仅仅只能提供较小的抗弯折保护,遇到角度的较大的弯折就会屈服,直接导致内部的线缆折断,同时保护胶套的抗腐蚀以及抗鸟兽虫害能力都一般,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使用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室内室外的环境不同,一般室内使用时空间较小转角较多,需要缆线具有较大的可弯折性,而室外空间较大且环境相对恶劣,所以所使用的缆线相对叫硬,保护胶套也更加厚。两种不同的使用环境使得现有的缆线无法直接从室外推进到室内,需要经过一定的分线下车转接,增加了布线人力成本,也在一定的情况下影响了传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弯抗拉能力强,自持力好,且经过简单处理即可直接推进到室内使用的的室外自持铠甲线。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设计一款室外自持铠甲线,包括芯线和第一外护套,其特征是所述的外护套内部对称设有两条第一自持铠甲线,在第一外护套的中心设有金属软管,在金属软管内设置芯线,在第一外护套一侧通过连接部连接有第二外护套,第二外护套内部固定有第二自持铠甲线。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利用第一外护套以及内部的金属软管等部件对芯线进行主要的保护,而通过第二外护套和第二自持铠甲线来进一步的增加整体缆线的刚性和韧性。
[0005]为了进一步的明确各部分的功能,所述的第一外护套为长方形,第二外护套为圆形,第二自持铠甲线的直径大于第一自持铠甲线,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第一外护套的宽度。较薄的连接部也方便了第一外护套和第二外护套的分离。
[0006]为了方便开剥,所述的第一外护套外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的第一自持铠甲线与金属软管之间位置设有V型开剥口。
[000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芯线为光纤。
[0008]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室外自持铠甲线,具有以下特点:1、机械韧性好,对芯线的保护能力强;2、易于开剥;3、自持力好;4、使用寿命长;5、第一外护套和第二外护套易于分离。综上所述,本实用所得到的室外自持铠甲线,网路布局的最后两公里使用,其第二外护套所包含的结构特别适合在小区空中布线,而当缆线需要推进入室内时,则可将第一外护套和第二外护套分离,仅保留第一外护套和其内部的结构,由于第一外护套内部还具有两根对称的第一自持铠甲线,有极高的自持力,能方便的在各种细小的孔洞、管道内穿线推进,而较高的韧性也保证了在穿线推进遇到阻碍时,其内部的芯线不会受到损坏,更适用于高楼大厦的垂直布放,最终使用的开剥转接也极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室外自持铠甲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1]本实施例描述的设计一款室外自持铠甲线,包括芯线I和第一外护套2,其中芯线I为光纤,所述的外护套内部对称设有两条第一自持铠甲线3,在第一外护套2的中心设有金属软管4,在金属软管4内设置芯线1,在第一外护套2 —侧通过连接部5连接有第二外护套6,第二外护套6内部固定有第二自持铠甲线7。所述的第一外护套2为长方形,第二外护套6为圆形,第二自持铠甲线7的直径大于第一自持铠甲线3,连接部5的厚度小于第一外护套2的宽度。
[0012]所述的第一外护套2外部远离连接部5的一侧的第一自持铠甲线3与金属软管4之间位置设有V型开剥口 8。
【主权项】
1.一种室外自持铠甲线,包括芯线和第一外护套,其特征是所述的外护套内部对称设有两条第一自持铠甲线,在第一外护套的中心设有金属软管,在金属软管内设置芯线,在第一外护套一侧通过连接部连接有第二外护套,第二外护套内部固定有第二自持铠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自持铠甲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外护套为长方形,第二外护套为圆形,第二自持铠甲线的直径大于第一自持铠甲线,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第一外护套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自持铠甲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外护套外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的第一自持铠甲线与金属软管之间位置设有V型开剥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自持铠甲线,其特征是所述的芯线为光纤。
【专利摘要】一款室外自持铠甲线,包括芯线和第一外护套,其特征是所述的外护套内部对称设有两条第一自持铠甲线,在第一外护套的中心设有金属软管,在金属软管内设置芯线,在第一外护套一侧通过连接部连接有第二外护套,第二外护套内部固定有第二自持铠甲线。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利用第一外护套以及内部的金属软管等部件对芯线进行主要的保护,而通过第二外护套和第二自持铠甲线来进一步的增加整体缆线的刚性和韧性。有极高的自持力,能方便的在各种细小的孔洞、管道内穿线推进,而较高的韧性也保证了在穿线推进遇到阻碍时,其内部的芯线不会受到损坏,更适用于高楼大厦的垂直布放,最终使用的开剥转接也极为方便。
【IPC分类】H01B7/18, H01B7/04, H01B7/17
【公开号】CN204926832
【申请号】CN201520488894
【发明人】徐榮基
【申请人】浙江福莱斯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