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插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873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插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线路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插排。
【背景技术】
[0002]插排又叫接线板,是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插排是插座的一种,只不过是把多个插座集中放在一起,从而形成的多孔插座。这样的组合有很多好处,可以一座多用,既节省了空间又节省了线路,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实用的发明。传统的插排中各个插座都不可拆卸,插座底部都是一条铜芯或者点焊连接,不可更换,给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好,同时便于更换插座的安全插排。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发明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好,同时便于更换插座的安全插排。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安全插排,其中,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容纳腔和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容纳腔的一端;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部,所述上盖具有一按钮孔和若干个插座孔;插座,所述插座可拆卸地设置在插座孔内,所述插座具有若干个卡线片,所述卡线片可拆卸地连接在底座的内导线上;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可拆卸地设置在按钮孔内,所述安全开关与底座的内导线相连接;翻盖,所述翻盖可翻转地设置在底座的下面,且位于按钮孔的下部,打开所述翻盖,可实现安全开关与外导线的安装与拆卸。
[0006]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开关的顶端低于或平行于上盖的上表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内导线包括内零线、内地线和内火线,所述安全开关与内零线、内地线和内火线均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插座通过卡扣卡合在插座孔内。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插座上具有若干个插孔,所述插孔与卡线片相对应。
[001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具有护板和若干个螺纹孔,所述护板沿底座底部的周围向上延伸,所述螺纹孔连接在底座底部与护板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面具有一缺口,所述翻盖的一端连接在缺口壁上,且可向外翻转以便开启缺口,并且可向内翻转以便闭合缺口。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与容纳腔相贯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开关上设有按钮,所述按钮的顶端低于或平行于上盖的上表面。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5]I.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开关水平面与面板平行,使用更加安全;
[0016]2.本实用新型中零线、地线和火线设置在一个开关内,关闭后排插不会出现漏电问题,安全性高;
[0017]3.本实用新型中每个插座都单独设计,便于更换维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0020]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不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不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结构不意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结构不意图;
[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另一视角结构不意图;
[002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开关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图中标记为:
[0030]I为底座、11为护板、12为容纳腔、13为螺纹孔、14为基座、141为安装孔、2为上盖、21为按钮孔、22为插座孔、23为卡槽、3为插座、31为卡扣、32为卡线片、33为插孔、4为安全开关、41为按钮、42为线路接口、5为翻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2]参考图I至图9,如图I所不的一种安全插排,包括底座I、上盖2、插座3、安全开关4和翻盖5,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I具有容纳腔12和基座14,所述基座14设置在容纳腔12的一端;如图4所示,所述上盖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I的上部,所述上盖2具有一按钮孔21和若干个插座孔22,所述插座孔22内设置有若干个卡槽23,所述若干个卡槽23均匀分布在插座孔22的内壁上;如图6所示,所述插座3可拆卸地设置在插座孔22内,所述插座3具有若干个卡线片32,所述卡线片32可拆卸地连接在底座I的内导线上,所述插座3可以为多种规格,每个插座3都可以单独设计,在使用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更换每个插座3,而且更换方便,另夕卜,在插座3损坏后即可更换,这样不影响其他插座3以及整个插排,因此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如图2所示,所述安全开关4可拆卸地设置在按钮孔21内,所述安全开关4与底座I的内导线相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翻盖5可翻转地设置在底座I的下面,且位于按钮孔21的下部,打开所述翻盖5,可实现安全开关4与外导线的安装与拆卸,安装更加方便,不需要打开全部下至
ΠΠ ο
[0033]如图I所示,所述安全开关4的顶端低于或平行于上盖2的上表面,下沉式开关,开关水平面与面板平行,使用更加安全,不会被因为碰触而关闭。
[0034]所述内导线包括内零线、内地线和内火线,所述安全开关4与内零线、内地线和内火线均相连接,安全可靠,关闭后排插不会出现漏电问题。
[0035]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插座3通过卡扣31卡合在插座孔22内,所述插座3上具有若干个插孔33,所述插孔33与卡线片32相对应,所述卡线片32可卡住接线。
[0036]如图3所示,所述底座I还具有护板11和若干个螺纹孔13,所述护板11沿底座I底部的周围向上延伸,所述螺纹孔13连接在底座I底部与护板11之间。
[0037]如图5所示,所述底座I的下面具有一缺口,所述翻盖5的一端连接在缺口壁上,且可向外翻转以便开启缺口,并且可向内翻转以便闭合缺口,所述缺口与容纳腔12相贯通。
[0038]如图8所示,所述安全开关4上设有按钮41,所述按钮41的顶端低于或平行于上盖2的上表面,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安全开关4上还设有若干个线路接口 42,如图3所示,所述基座14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141,所述线路接口 42插入到对应的安装孔141内,所述安全插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范围广。
[00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安全插排,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I),所述底座(I)具有容纳腔(12)和基座(14),所述基座(14)设置在容纳腔(12)的一端; 上盖(2),所述上盖(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I)的上部,所述上盖(2)具有一按钮孔(21)和若干个插座孔(22); 插座(3),所述插座(3)可拆卸地设置在插座孔(22)内,所述插座(3)具有若干个卡线片(32),所述卡线片(32)可拆卸地连接在底座(I)的内导线上; 安全开关(4),所述安全开关(4)可拆卸地设置在按钮孔(21)内,所述安全开关(4)与底座(I)的内导线相连接; 翻盖(5),所述翻盖(5)可翻转地设置在底座(I)的下面,且位于按钮孔(21)的下部,打开所述翻盖(5),可实现安全开关(4)与外导线的安装与拆卸。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开关(4)的顶端低于或平行于上盖(2)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线包括内零线、内地线和内火线,所述安全开关(4)与内零线、内地线和内火线均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3)通过卡扣(31)卡合在插座孔(22)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3)上具有若干个插孔(33),所述插孔(33)与卡线片(32)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还具有护板(11)和若干个螺纹孔(13),所述护板(11)沿底座(I)底部的周围向上延伸,所述螺纹孔(13)连接在底座(I)底部与护板(11)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的下面具有一缺口,所述翻盖(5)的一端连接在缺口壁上,且可向外翻转以便开启缺口,并且可向内翻转以便闭合缺□ O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与容纳腔(12)相贯通。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插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开关(4)上设有按钮(41),所述按钮(41)的顶端低于或平行于上盖(2)的上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插排,其中,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容纳腔和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容纳腔的一端;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部,所述上盖具有一按钮孔和若干个插座孔;插座,所述插座可拆卸地设置在插座孔内,所述插座具有若干个卡线片,所述卡线片可拆卸地连接在底座的内导线上;安全开关,所述安全开关可拆卸地设置在按钮孔内,所述安全开关与底座的内导线相连接;翻盖,所述翻盖可翻转地设置在底座的下面,且位于按钮孔的下部,打开所述翻盖,可实现安全开关与外导线的安装与拆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好,同时便于更换插座。
【IPC分类】H01R13/70, H01R13/514, H01R13/518
【公开号】CN205159604
【申请号】CN201520852856
【发明人】孙作隆
【申请人】温州强隆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