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872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包括线芯、包裹于线芯外的屏蔽层、包裹于屏蔽层外的编织层和包裹于编织层外的外被层,线芯包括13根数据传输线层和13根电源线层,所述13根电源线层由中心3根电源线层a和围绕在中心3根电源线层a周围的10根电源线层b组成,13根数据传输线层均布在10根电源线层b外侧,且13根数据传输线层包裹于屏蔽层内。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电脑内部的高速传输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笔记本内部的转弯处的线材容易散乱的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整体线材的弯曲次数,而且数据传输线和电源线规整排放,也提高了传输性能。
【专利说明】
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结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背景技术】:
[0002]用在笔记本电脑内部的传输线有数据线、电源线等,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电脑内部线都是把所有芯线并排排列呈带状,但在笔记本电脑内部的转弯处就容易散乱,而且转弯处的线的弯曲次数多会影响线材的数据传输性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状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笔记本内部的转弯处的线材容易散乱的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整体线材的弯曲次数,而且数据传输线和电源线规整排放,也提高了传输性能。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0005]—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包括线芯、包裹于线芯外的屏蔽层、包裹于屏蔽层外的编织层和包裹于编织层外的外被层,所述线芯包括13根数据传输线层和13根电源线层,所述13根电源线层由中心3根电源线层a和围绕在中心3根电源线层a周围的10根电源线层b组成,所述13根数据传输线层均布在10根电源线层b外侧,且13根数据传输线层包裹于屏蔽层内。
[0006]作为优选,所述外被层的外径为4?4.2mm。
[0007]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层是由16组镀锡铜绞线编织而成,且每组镀锡铜绞线由9根镀锡铜线a绞合而成,镀锡铜线a的直径为0.075?0.085_。
[0008]作为优选,所述屏蔽层是厚度为0.005mm的铝箔层。
[0009]作为优选,所述数据传输线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数据导体层、数据绝缘层、数据缠绕层、数据屏蔽层和数据外被层,所述数据导体层是由7根镀银铜线b绞合而成的导体层,每根镀锡铜线b的直径为0.045?0.055mm,数据绝缘层的外径为0.36?0.4mm;数据缠绕层的厚度为0.027?0.037mm;数据屏蔽层是厚度为0.005mm的铝箔层;数据外被层的外径为0.46?0.5mm.
[0010]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线层a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电源导体层a、电源绝缘层a和电源外被层a,所述电源导体层a是由7根镀锡铜线c绞合而成的导体层,每根镀锡铜线c的直径为0.078?0.088mm,电源绝缘层a的外径为0.36?0.4mm;电源外被层a的外径为0.38?
0.42mm。
[0011]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线层b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电源导体层b和电源外被层b,电源导体层b是由7根镀锡铜线d绞合而成的导体层,每根镀锡铜线d的直径为0.078?0.088mm,电源外被层b的外径为0.36?0.4_。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实用新型用于笔记本电脑内部的高速传输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笔记本内部的转弯处的线材容易散乱的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整体线材的弯曲次数,而且数据传输线和电源线规整排放,也提高了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数据传输线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的电源线层a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中的电源线层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9]实施例,见附图1?4,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包括线芯1、包裹于线芯外的屏蔽层1、包裹于屏蔽层外的编织层2和包裹于编织层外的外被层3,所述外被层的外径为4.1mm,外被层的材质为TPE。所述编织层是由16组镀锡铜绞线编织而成,且每组镀锡铜绞线由9根镀锡铜线a绞合而成,镀锡铜线a的直径为0.08mm。所述屏蔽层是厚度为0.005mm的铝箔层。
[0020]所述线芯包括13根数据传输线层4和13根电源线层,所述13根电源线层由中心3根电源线层a5和围绕在中心3根电源线层a周围的10根电源线层b6组成,所述13根数据传输线层均布在10根电源线层b外侧,且13根数据传输线层包裹于屏蔽层内。
[0021]所述数据传输线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数据导体层41、数据绝缘层42、数据缠绕层43、数据屏蔽层44和数据外被层45,所述数据导体层是由7根镀银铜线b411绞合而成的导体层,每根镀锡铜线b的直径为0.05mm,数据绝缘层的外径为0.38mm,数据绝缘层的材质为FEP;所述数据缠绕层的厚度为0.032mm,数据缠绕层也是由多根镀锡铜丝编织而成;数据屏蔽层是厚度为0.005mm的铝箔层;数据外被层的外径为0.48mm,数据外被层的材质为热熔聚酯带。
[0022]所述电源线层a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电源导体层a51、电源绝缘层a52和电源外被层a53,所述电源导体层a是由7根镀锡铜线c511绞合而成的导体层,每根镀锡铜线c的直径为
0.083mm,电源绝缘层a的外径为0.38mm,电源绝缘层a的材质为FEP;电源外被层a的外径为
0.4mm,电源外被层a的材质为热恪聚酯带。
[0023]所述电源线层b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电源导体层b61和电源外被层b62,电源导体层b是由7根镀锡铜线d611绞合而成的导体层,每根镀锡铜线d的直径为0.083mm,电源外被层b的外径为0.38mm,电源外被层b的材质为FEP。
[0024]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具体描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包括线芯、包裹于线芯外的屏蔽层、包裹于屏蔽层外的编织层和包裹于编织层外的外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包括13根数据传输线层和13根电源线层,所述13根电源线层由中心3根电源线层a和围绕在中心3根电源线层a周围的10根电源线层b组成,所述13根数据传输线层均布在10根电源线层b外侧,且13根数据传输线层包裹于屏蔽层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被层的外径为4?4.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是由16组镀锡铜绞线编织而成,且每组镀锡铜绞线由9根镀锡铜线a绞合而成,镀锡铜线a的直径为0.075?0.085mm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是厚度为0.005mm的招箔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线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数据导体层、数据绝缘层、数据缠绕层、数据屏蔽层和数据外被层,所述数据导体层是由7根镀银铜线b绞合而成的导体层,每根镀锡铜线b的直径为0.045?0.055mm,数据绝缘层的外径为0.36?0.4mm;数据缠绕层的厚度为0.027?0.037mm;数据屏蔽层是厚度为0.005mm的铝箔层;数据外被层的外径为0.46?0.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层a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电源导体层a、电源绝缘层a和电源外被层a,所述电源导体层a是由7根镀锡铜线c绞合而成的导体层,每根镀锡铜线c的直径为0.078?0.088mm,电源绝缘层a的外径为0.36?0.4mm;电源外被层a的外径为0.38?0.42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内部传输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线层b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电源导体层b和电源外被层b,电源导体层b是由7根镀锡铜线d绞合而成的导体层,每根镀锡铜线d的直径为0.078?0.088mm,电源外被层b的外径为0.36?0.4mm。
【文档编号】H01B7/04GK205670469SQ201620545177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7日
【发明人】吴旭华, 彭俊辉, 蔡凯凯, 彭中朝, 黄兴强, 梁立娟, 晏欢忠
【申请人】湖州久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