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过热器件以及具备该器件的电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169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过热器件以及具备该器件的电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电气装置例如二次电池的过热的防过热器件,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使用了电阻根据PTC元件等的温度而变化的可变阻抗元件的防过热器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备这种防过热器件的电气装置。
另外,“PTC元件”正如在电气/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所公知那样是指具有正的温度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的热敏电阻。在PTC元件的温度比较低时(例如常温时),其电阻也低,但是当PTC元件的温度超过了某温度(以下称为跳开(trip)温度)时,电阻急剧增加。在本说明书中,将PTC元件的前者的状态称为Low状态,将后者的状态称为High状态。PTC元件的这种依赖温度的电气特性(或者电阻变化)是可逆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防止在便携式电话等电子/电气设备中内置的二次电池的过热而使用PTC元件(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作为1个例子,将编入了这种防过热用PTC元件的以往的电气电路框图表示在图4。如图所示,在以往的电气电路60中,在电子/电气设备(未图示)中内置的二次电池61经由端子67a和67b与应用电路63电连接。另外,在二次电池61和应用电路63之间串联插入PTC元件65。这种PTC元件65在电子/电气设备的内部靠紧二次电池61配置,以便可以检测得知二次电池61的温度异常。
在上述这样的电气电路60中,当将二次电池61作为电源使用来驱动应用电路63时,利用在二次电池61中的放电反应所产生的热,二次电池61的温度可以上升。随着二次电池61的温度上升,PTC元件65的温度也上升,但是在通常的状态下,PTC元件65没达到跳开温度而处于Low状态。此时,由于PTC元件65的电阻值十分低,所以实质上对二次电池61的放电不给予影响。
但是,可以想到二次电池61中的放电反应过度进行,表示出温度异常(异常发热)。这种情况下,当受到二次电池61的热影响PTC元件65的温度超过跳开温度时,就从Low状态迁移(跳开)到High状态,PTC元件65的电阻急剧增加。由此,流入PTC元件65的电流、即流入二次电池61的电流显著地被限制。如以上所述,由PTC元件65检测得知二次电池61的温度异常,可以防止二次电池61的过热。只要除去温度异常的主要原因,PTC元件65不久就会返回到原来的Low状态。
另外,PTC元件65除了上述这样的二次电池61的防过热之外还发挥防过电流的功能。
在不产生过电流的通常的电流状态下,PTC元件65处于Low状态,实质上对二次电池61的放电不给予影响。但是,当流入电气电路60的电流过大时,在PTC元件65显著地产生焦耳热。不久当PTC元件65的温度超过跳开温度时,从Low状态迁移到High状态,PTC元件65的电阻急剧增加,流入二次电池的电流显著地被限制。由此,PTC元件65也可以检测得知流入二次电池61的电流异常,可以防止过电流。
PTC元件如在该技术领域公知那样,由于具有可逆的依赖温度的电气特性(电阻变化),所以可以反复使用(或者可复位)。因此,当将PTC元件利用于二次电池的防过热等时,具有像保险丝那样不需要每次使用更换PTC元件的优点。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10203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2002-528874号公报在参照图4所述的现有电气电路60中,为了检测得知二次电池61的温度异常,就需要二次电池61的热充分传递到PTC元件65。因此,在二次电池61的温度异常(或者异常发热)在远离PTC元件65的靠紧部的部分局部产生情况下,二次电池61的温度异常产生之后到由PTC元件65检知此情况之前(即直到PTC元件65的温度超过跳开温度之前)产生了时间上的延迟即延时。当该延时较大时,就不能充分解决由二次电池的温度异常引起的问题,所以期望延时尽可能较小。
为了缩短延时,也可以考虑在例如图4的电气电路60中,取代1个PTC元件65,将串联连接的多个PTC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串联插入到二次电池61和应用电路63之间,使这些PTC元件与二次电池61的多处靠紧配置。但是,随着PTC元件的数量增加,这些合成电阻变大,不可以忽略PTC元件引起的压降。因此,在这种电路结构中,与使用1个PTC元件的以往的电路结构(参照图4)相比,在二次电池的通常的温度状态下,由为了和电气电路本来的目不同的防过热目的而编入的PTC元件消耗的功率增大,产生电气装置的功率效率下降这样新的问题。
为解决该新问题,还可以考虑使用多个Low状态的电阻值极低的PTC元件。但是,这种低电阻PTC元件与电阻更高的PTC元件相比,由于占有空间较大,所以不适于安装在安装空间有限的二次电池等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的现有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防止例如二次电池等电气装置的过热的新的防过热器件以及具备该器件的电气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要旨,提供了一种新的防过热器件,其是包含电阻根据温度变化的可变电阻元件例如PTC元件的防过热器件,其中还包含根据施加电压来控制流入电气装置(包含电子装置)的电流的开关元件,可变电阻元件热耦合配置在电气装置的规定处,在规定处为高温状态时,可以使开关元件的施加电压变化,来断开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
以往,仅用可变电阻元件来进行温度异常的检测以及检测得知异常温度时的电流限制。这样,和单独使用可变阻抗元件(PTC元件)的以往情况不同,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是适当组合可变电阻元件和开关元件来使用的防过热器件。在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中,用可变电阻元件检测温度异常,当检测出温度异常时控制成可变电阻元件使开关元件的施加电压变化,从而断开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因此,可变电阻元件其自身并不限制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可变电阻元件并不需要串联连接在电气装置上。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维持在可以忽略电气装置的功率效率下降的程度,同时可快速检测电气装置的温度异常(特别是局部的温度异常)从而有效地防止过热。
进而,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不需要使用在通常温度状态下电阻极低的可变电阻元件,可以使用占有空间更小的可变电子元件,所以适用于安装空间有限的电气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包含二次电池的电气装置中,可变电阻元件热耦合配置在二次电池上。在这种方式中,可以在二次电池规定处检测得知温度异常,从而断开流入二次电池的电流。包含这种二次电池的电气装置例如可以是所谓电池组的方式。
在本发明中,电阻根据温度变化的“可变电阻元件”是指依赖于该元件所暴露的温度环境而该元件的电阻变化的元件。可变电阻元件例如是PTC元件,优选是聚合物PTC元件。PTC元件在电气/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是已知的,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聚合物PTC元件也被称为PPTC元件或者聚合开关(polyswitch,商标)。例如聚合物PTC元件具有用两张金属电极箔夹持导电性填充物分散其中的聚合物层的结构。
另外,可变电阻元件在对象物和/或对象处“热耦合配置”是指配置成暴露在该对象物/对象处的温度环境。例如,可变电阻元件至少部分地接触到对象物/对象处,优选靠紧对象物/对象处配置。如本发明,通过使可变电阻元件热耦合配置在电气装置的规定处,从而可以依赖于该规定处温度使可变电阻元件的电阻变化,可以检测得知该规定处的温度异常。例如作为可变电阻元件,如果使用PTC元件,则该规定处因过热而成为高温状态,在PTC元件被加热到跳开温度以上时,PTC元件成为High状态,其电阻急剧增大。
虽然可变电阻元件只要至少有一个即可,但是优选串联电连接多个可变电阻元件来使用。多个可变电阻元件可以单独形成,此时,可以将多个可变电阻元件热耦合配置在电气装置(例如二次电池)的任意的各个地方。或者,可以是多个可变电阻元件的其中一部分或者全部形成为一体(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不论是哪一种,通过使用多个可变电阻元件,与使用一个可变电阻元件的情况相比,即使在电气装置产生局部的温度以上时,也可以更迅速地检测得知该温度异常。另外,这些多个可变电阻元件不需要所有都串联电连接,操作者可以根据可变电阻元件的配置等来进行适当改变。
可变电阻元件可以配置在特别容易产生过热的地方,但是在使用多个可变电阻元件时,可以均匀地配置在电气装置的表面。可变电阻元件最好以每10cm2至少一个的比例来配置在表面。
另外,在本发明中,根据施加电压控制电流的“开关元件”是指依赖于施加在开关元件上的电压可以控制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的ON/OFF的元件。下面,将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实质上没由开关元件限制的状态仅称为“ON”,将应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由开关元件断开、电流实质上没流入电气装置的状态仅称为“OFF”。开关元件包含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即FET,优选MOSFET。FET作为开关元件在电气/电子电路技术的领域是已知的,故省略其详细说明。n沟道型或者p沟道型都可以适用于FET。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防过热器件还包含电阻器,可变电阻元件以及电阻器相互串联且并联电连接在电气装置上,开关元件并联电连接在电阻器上。根据这种结构,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电路,用极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更具体地说,对开关元件使用FET时,如下进行电连接将FET的栅极电连接在可变电阻元件和电阻器的一端之间,将FET的源极电连接在电阻器的另一端,FET的源极以及漏极构成包含电气装置的电气电路的一部分。根据这种结构,在FET的栅极-源极间电压高于阈值时,由于电流流入源极-漏极之间,所以在电气装置中流入电流(ON),在栅极-源极间电压为小于等于阈值时,由于实质上电流不流入源极-漏极之间,所以可以断开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OFF)。
此时,栅极-源极间电压的大小由下式(1)表示[式1]VGS=RP+RV0---(1)]]>(式中,VGS栅极-源极间电压,V0可变电阻元件以及电阻器的两端电压,P可变电阻元件的电阻,R电阻器的电阻)。
在使用1个可变电阻元件时,式(1)中的电阻P是该可变电阻元件本身的电阻,但是在串联电连接n个(n为自然数)可变电阻元件使用时,电阻P如由下面的式(2)表示,成为各个可变电阻元件的电阻p1、p2、p3…pn的合成电阻。
P=p1+p2+p3+…+pn=∑p…(2)电阻器可以是公知的电阻器,一般是固定电阻器。固定电阻器的电阻虽然公认具有少许的温度依赖性,但是实质上可以认为是恒定的。另一方面,可变电阻元件的电阻P依赖于温度、更详细地说依赖于与电气装置(例如二次电池)热耦合处的温度而变化。在可变电阻元件(使用多个可变电阻元件时为所有的可变电阻元件)处于Low状态时,电阻P为比较小的规定值(=PL)。可变电阻元件(使用多个可变电阻元件时其中至少一个)处于High状态时,电阻P为极大值(=PH)。为了根据可变电阻元件的状态来控制电流的ON/OFF,就设计出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使得在前者的情况,栅极-源极间电压VGS大于规定的阈值电压Vth,在后者的情况,栅极-源极间电压VGS小于等于规定的阈值电压Vth。
并不是限定本发明,但是可变电阻元件的电阻P和电阻器的电阻R的关系最好设计成R/PL>10且R/PH<1/10。
在优选的方式中,为防止电气装置的过电流,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还包含电阻根据温度变化的其他可变电阻元件、例如PTC元件。防过电流用的可变电阻元件和上述的温度异常检测用的可变电阻元件不同,串联电连接在包含电气装置的电气电路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能和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组合使用的二次电池(或者电池)可以是例如镍氢二次电池、镍镉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锂锰二次电池、锂聚合物二次电池以及其他各种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可以适用于内置在例如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PDA)、笔记本型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的便携型设备等的二次电池的防过热。但是,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不限于此,在热的蓄积成为问题的便携型或者可移动的(或者可以受到占有空间的限制)各种电气装置中,可以用于各种电气/电子部件的防过热。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要旨,还可以提供具备上述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的电气装置。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电气装置包含与电气元件电连接而构成电气电路的二次电池,防过热器件并联电连接在二次电池和元件之间。电气元件包含以例如二次电池为电源动作的各种应用电路等的负载、或者用于二次电池的充电的充电器等外部电源。这种电气装置可以是上述例示的便携型设备等。但是本发明的电气装置不限于此,可以是包含二次电池或者取代它的各种部件的电气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防过热器件以及具备该器件的电气装置,该器件可以依赖于包含例如二次电池的电气装置的温度来断开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从而有效防止电气装置的过热。和仅用PTC元件检测得知温度异常来限制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的以往的情况不同,根据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和/或电气装置,用例如PTC元件等可变电阻元件检测得知温度异常,通过开关元件控制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所以可以使电气装置的功效下降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多个可变电阻元件时,由于可以将多个可变电阻元件安装在电气装置的各个地方,所以与使用1个可变电阻元件的情况相比,可以更迅速地检测得知电气装置的温度异常,可以适于处理局部温度异常的发生。


图1是编入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防过热器件的电气电路的框图。
图2是说明图1的实施方式的防过热器件的使用状态的图,是安装了温度异常检测用PTC元件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实施方式的改变例的电气电路的框图。
图4是编入了防过热用PTC元件的以往的电气电路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防过热器件以及具备该器件的电气装置(未图示),进行以下说明。
图1是编入了本实施方式的防过热器件20的、包含二次电池的电气电路10的框图。如图1所示,概括地说,二次电池1经由应用电路(电气元件)3和端子7a、7b,由布线19电连接构成电气电路10。在该电气电路10中,在二次电池1和应用电路3之间并联电连接编入防过热器件20(图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装置(未图示)是具备端子7a、7b的左侧的二次电池1和防过热器件20的部分,相当于所谓的电池组。应用电路3经由端子7a、7b与该电气装置可装卸。
在该防过热器件20中,串联连接n个PTC元件11和电阻器13。另外,电阻器13和FET15并联连接,但是FET15的栅极(G)电连接在PTC元件11和电阻器13的一端之间,FTE15的源极(S)和电阻器13的另一端电连接。另外,FET15的漏极(D)经由后面所述的任意的PTC元件17电连接在应用电路3上,源极(S)以及漏极(D)配置为构成包含二次电池1和应用电路3的电气电路的一部分。
PTC元件11以及电阻器13的两端电压V0(即图1的a-b之间的电压)等于二次电池1的两端电压V。另外,FET15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等于电阻器13的两端电压,在上述的式(1)表示。另外,n个PTC元件的合成电阻P由上述的式(2)表示。
n个PTC元件11都是二次电池1的温度异常检测用,例如图2所示,可以靠紧二次电池1的上表面配置,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在其侧面和下表面。图2中,布线19的位置a、b分别相当于图1的框图所示处a以及b。另外,在图2中,例示性地表示4个PTC元件11,但是可以使用比这个少或者多的PTC元件11。
对二次电池1可以使用例如镍镉二次电池、镍氢二次电池、或者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1的两端电压V并不特别地限定,但是可以设为例如约0.8~3.2V。对与这种二次电池1电连接的应用电路3可以使用任意的适当的应用电路或者负载。
对PTC元件11使用判断二次电池1是否处于过热状态的判断的基准温度对应于跳开温度的、具有适当的电气特性的PTC元件。例如,在通过直流电源对各PTC元件11施加大约0.2V的电压、流经约2mA的电流的条件下,PTC元件11的跳开温度可以设为70~120℃。另外,在相同的条件下,PTC元件11的Low状态(典型的是元件温度约为20℃)时的电阻值约为10Ω~1kΩ,PTC元件11的High状态(典型的是元件温度约为100℃)时的电阻值约为100Ω~10kΩ。
PTC元件11的个数(n)可以根据二次电池1所希望的温度检测处来使用。在使用多个PTC元件11时(即、n大于等于2时),其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可以具有相同的电气特性,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电气特性。优选这些PTC元件尽可能均匀地、例如每10cm2至少一个的比例配置在二次电池的整个表面上。PTC元件11的数量由电气装置的整个表面积来决定,但是一般是2个~约10个。
另外,对电阻器13可以使用任意的适当的固定电阻器。电阻器13的电阻R相对于PTC元件11的电阻P(=∑p),最好设计成R/PL>10且R/PH<1/10。在此,PL是所有的PTC元件11处于Low状态时的值,PH是至少一个PTC元件11跳开而处于High状态时的值。
对FET15使用n沟道型MOSFET。该FET15的阈值电压Vth由二次电池1的两端电压、电阻器13的电阻值、PTC元件11的跳开温度、Low状态以及High状态的电阻值以及PTC元件11的个数等各种因素决定,但例如可以设为约0.8~2.0V。
进而,作为任意项,可以将温度异常检测用的PTC元件11和防过电流用的PTC元件17串联电连接在二次电池1和应用电路3之间而设置。在图1表示PTC元件17设置在应用电路3和FET15的漏极之间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可以串联插入到二次电池1和应用电路3之间的任意处。对防过电流用的PTC元件17可以使用判断流入二次电池1的电流是否为过电流的基准温度对应于跳开温度的、具有适当的电气特性的PTC元件。
另外,用于各构件间的电连接的布线19可以是一般的布线。例如铜、镍、铬等的导电性材料可以以任意的适当形态使用。
接着,针对在上述的电气电路10的动作下的防过热器件20的功能进行说明。
首先,二次电池1在通常的状态、例如二次电池1的表面温度约为-20~70℃的状态下,所有的PTC元件11处于Low状态。因此,各PTC元件11的电阻p1、p2、p3、…、pn较小,它们的合成电阻P(=∑p)也较小。其结果是,栅极-源极间电压VGS为比较大的值,例如在二次电池的两端电压V约为3V时,约为1.5~2.0V。由于这种栅极-源极间电压VGS高于例如约0.8~1.2V的阈值电压Vth,所以电流流入FET15的源极(S)-漏极(D)之间,使流入包含二次电池1的电气电路10的电流为ON。
接着,当通过二次电池1的放电反应等二次电池1的温度上升时,靠紧二次电池1配置的PTC元件11的温度也随之上升。二次电池1处于过热状态,在至少一个PTC元件11的温度超过其跳开温度时,从Low状态迁移到High状态,该PTC元件11的电阻Pm(其中,m为1~n的任意自然数)急剧增加,合成电阻P也急剧增加。其结果是,栅极-源极间电压VGS为极小的值,例如在二次电池的两端电压V约为3V时,约为0.2~0.4V。由于这种栅极-源极间电压VGS低于例如上述的阈值电压Vth,所以电流不流入FET15的源极(S)-漏极(D)之间,使流入包含二次电池1的电气电路10的电流为OFF。
其后,当除去引起过热的主要原因时,处于High状态的PTC元件11返回到Low状态,该PTC元件的电阻Pm急剧减少。当所有的PTC元件11为Low状态、合成电阻P返回到原来的较小值时,电流流入FET15的源极(S)-漏极(D)之间,使流入包含二次电池1的电气电路10的电流回复到ON。
这样,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防过热器件20,从而可以根据二次电池1的温度来控制流入二次电池1的电流ON/OFF。换言之,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防过热器件20,从而可以由PTC元件11检测得知二次电池1的温度异常,利用防过热器件20的控制功能来断开流入包含二次电池1的电气电路的电流。这种电流的断开(OFF)在多个PTC元件的至少一个检测得知了二次电池1的温度异常时实施,此外,仅在所有的PTC元件没有检测得知二次电池1的温度异常时,电流流过(ON),所以可以有效实现二次电池的防过热。因此,即使在二次电池1处于局部过热状态时,也以迅速地检测得知此情况,可比以往更飞跃性地提高包含二次电池的电气电路10的安全性。
另外,除了上述的二次电池1的防过热之外,还可以利用PTC元件17实现防过电流。
在流入二次电池1的电流由于例如应用电路3的故障等某种原因而过大时,在PTC元件17产生较大的焦耳热。不久当PTC元件17的温度超过其跳开温度时,从Low状态迁移到High状态,PTC元件17的电阻急剧增大,使流入包含二次电池1的电气电路的电流减少。此时,PTC元件17处于热平衡状态,维持High状态,保护电气电路。当除去引起过电流的主要原因、不久PTC元件17的温度下降到其跳开温度以下时,返回到Low状态,PTC元件17的电阻急剧减少,使包含二次电池1的电气电路的电流返回到ON。
由此,可以使用PTC元件17来防止包含二次电池1的电气电路10的过电流。本实施方式的防过热器件20优选具备这种防过电流用的PTC元件17,但是应注意对本发明的实施并不是必需的。
以上,虽然针对本实施方式的防过热器件以及电气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概念的范围内,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一步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n沟道型MOSFET作为开关元件,但是也可以使用p沟道型MOSFET。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图3所示的电气电路。在图3所示的防过热器件20’中,除了取代图1的n沟道型MOSFET15而使用p沟道型MOSFET15’,还使用和图1相同的部件。另外,在图3中,对和图1对应的部件标上相同的参考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图3所示的防过热器件20’发挥和图1的本实施方式的防过热器件20同样的功能。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针对适用于二次电池放电时的防过热器件以及电气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基于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设计出适用于充电时的防过热器件以及电气装置。
本发明的防过热器件可以适合使用于有效防止例如二次电池等的电气装置的过热。
权利要求
1.一种防过热器件,包含电阻根据温度变化的可变电阻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根据施加电压来控制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的开关元件,可变电阻元件热耦合配置在电气装置的规定处,在规定处为高温状态时,使开关元件的施加电压变化来断开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过热器件,其特征在于,电气装置包含二次电池,可变电阻元件热耦合配置在二次电池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过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可变电阻元件是PTC元件。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过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可变电阻元件由串联电连接的多个可变电阻元件构成。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过热器件,其特征在于,防过热器件还包含电阻器,可变电阻元件和电阻器相互串联并且并联电连接在电气装置上,开关元件并联电连接在电阻器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过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开关元件是FET,FET的栅极电连接在可变电阻元件和电阻器的一端之间,FET的源极电连接在电阻器的另一端上,FET的源极和漏极以构成包含电气装置的电气电路的一部分的方式电连接,当FET的栅极-源极间电压为小于等于阈值时,电流实质上不流过FET的源极-漏极间,从而断开流入电气装置的电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过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栅极-源极间电压的大小由下式(1)表示[式1]VGS=RP+RV0---(1)]]>(式中,VGS是栅极-源极间电压,V0是可变电阻元件和电阻器的两端电压,P是可变电阻元件的电阻,R是电阻器的电阻)。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过热器件,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电气装置的过电流,还包含电阻根据温度变化的其他可变电阻元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过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其他可变电阻元件是PTC元件。
10.一种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过热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气装置包含与电气元件电连接而构成电气电路的二次电池,防过热器件并联电连接在二次电池和电气元件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止二次电池的过热的防过热器件。在防过热器件(20)中,将电阻根据温度变化的可变电阻元件(11)热耦合配置在电气装置(1)的规定处,将根据施加电压进行电流控制的开关元件(15)设置成控制流入电气装置(1)的电流。可变电阻元件(11)在电气装置(1)的规定处为高温状态时,使开关元件(15)的施加电压变化,来断开流入电气装置(1)的电流。
文档编号H02H7/18GK1879274SQ20048003282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7日
发明者蓮沼贵司, 佐藤隆 申请人:泰科电子雷伊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