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无触点不间断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408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无触点不间断电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不间断电源,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无触点不间断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计算机所使用的不间断电源,都为充电、逆变形式,在市电正常与停电后经 过继电器切换的方式,来达到电源的转换。这类计算机不间断电源,在计算机工作中,起到 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其采用继电器切换,往往会造成切换迟钝或切换不及而造成数据 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切换速度极快,能避免数 据丢失的计算机无触点不间断电源。 其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降压整流电路1、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2、蓄电池3、切 换电路4和逆变电路5,降压整流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市电电源,逆变电路5的输出连接计 算机。所述降压整流电路1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切换电路4的一输入端,另一路与 依次串联连接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2和蓄电池3相连接,所述蓄电池3与切换电路4的 另一输入端相连接,切换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逆变电路5。 其中,所述切换电路4由二极管41、42组成,其中二极管41的正极端与降压整流 电路1相连接、二极管42的正极端与蓄电池3相连接,二极管41和二极管42的负极端并 联连接至逆变电路5。所述二极管41及二极管42为最大整流电流大于或等于3A的整流二 极管。 本发明采用了二极管门电路控制的结构方式,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 简单、使用方便、切换速度极快,能有效避免计算机数据丢失的优点。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图1中切换电路的结构与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计算机无触点不间断电源,包括降压整流电路1、蓄电池充 电控制电路2、蓄电池3、切换电路4和逆变电路5,降压整流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市电电源, 逆变电路5的输出连接计算机。降压整流电路1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切换电路4 的一输入端,另一路与依次串联连接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2和蓄电池3相连接,蓄电池3 与切换电路4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接,切换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逆变电路5。切换电路4由二 极管41、42组成,其中二极管41的正极端与降压整流电路1相连接、二极管42的正极端与 蓄电池3相连接,二极管41和二极管42的负极端并联连接至逆变电路5。 二极管41及二极管42为最大整流电流大于或等于3A的整流二极管。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市电正常时,降压整流电路1的输出端一路经过蓄电池充电 控制电路2控制对蓄电池3的充电;另一路经切换电路4向逆变电路5提供直流电源。由 于切换电路4中二极管41和二极管42的作用,所以此时,二极管41导通,二极管42截止, 降压整流电路1经过二极管41直接向逆变电路5提供直流电源,逆变电路5逆变出交流电 源提供给电脑使用。当市电突然停电时,二极管41截止,二极管42导通,蓄电池3内的电能 经二极管42向逆变电路5提供直流电源,由逆变电路5逆变出交流电源提供给电脑使用。 由此达到电脑电源的不间断目的。
权利要求
一种计算机无触点不间断电源,包括降压整流电路(1)、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2)、蓄电池(3)、切换电路(4)和逆变电路(5),降压整流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市电电源,逆变电路(5)的输出连接计算机,其特征是所述降压整流电路(1)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切换电路(4)的一输入端,另一路与依次串联连接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2)和蓄电池(3)相连接,所述蓄电池(3)与切换电路(4)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接,切换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逆变电路(5)。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计算机无触点不间断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切换电路(4)由二极管(41)、 (42)组成,其中二极管(41)的正极端与降压整流电路(1)相连接、二极管(42)的正极端与蓄电池(3)相连接,二极管(41)和二极管(42)的负极端并联连接至逆变电路(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无触点不间断电源,其特征是所述二极管(41)及二极管(42)为最大整流电流大于或等于3A的整流二极管。
全文摘要
一种计算机无触点不间断电源,包括降压整流电路1、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2、蓄电池3、切换电路4和逆变电路5,降压整流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市电电源,逆变电路5的输出连接计算机。所述降压整流电路1的输出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切换电路4的一输入端,另一路与依次串联连接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2和蓄电池3相连接,所述蓄电池3与切换电路4的另一输入端相连接,切换电路4的输出端连接逆变电路5。本发明采用了二极管门电路控制的结构方式,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切换速度极快,能有效避免计算机数据丢失的优点。
文档编号H02J9/06GK101741136SQ201010011629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3日
发明者王晨 申请人:王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