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良好通风散热性的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781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良好通风散热性的电池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储能系统用的具有良好通风 散热性的电池箱。
背景技术
随着一次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可 能不断恶化的严峻挑战。为降低能源成本并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开展了 储能技术的研究,其思路就是采用大容量的电池作为能量储存系统。因此选择合适的电 池也成为发展储能技术的关键之一。目前,在储能系统中使用的电池中,主要是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 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多的在储能系统中 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在储能系统中需要高电压高容量的电池组,因此需要首先对锂离子电池进 行串并联,然后才能使用。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都是产生热量,当电池串并联以 后,由于电池之间间隙小、箱体通风量不够,造成单体之间出现较大的温度差异。而锂 离子电池受温度影响较大,当电池的使用温度不同时,就会造成整箱电池中的不一致, 从而影响整组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留下安全隐患。现有的电池箱,电池的散热效果较 差,难以保证电池使用条件的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通风散 热效果且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电池箱。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具有良好通风散热性的电池箱,其包括箱体和置于箱体内的电池组,所述 电池组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L形夹板固定于箱体内,所述组成电池组的各锂离子电池之 间留有间隙,与该间隙所在平面相垂直的箱体的两个侧板分别为进风板和出风板,所述 进风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板上设有抽风机,正对进风板的电池组侧面上设有引流 板,各引流板之间的缝隙与各锂离子电池之间的间隙相对应。其中,正对出风板的两个夹板的侧端上各设有一平板形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 一侧设有直角折弯,导流板通过该折弯与夹板相连。其中,所述各引流板的上、下两端均连接在一块钢板上,所述两块钢板的外侧 各焊接有一角钢II。其中,所述引流板由两块硬板焊接而成,其横截面为V形。其中,所述引流板的两块硬板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电池组的高度,所述两块硬板 的宽度不小于20mm。其中,所述引流板的两个硬板之间的夹角为30° -150°。[0013]其中,所述电池组与进风板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电池组与出风板间的距离。其中,所述箱体呈立方体、其由箱盖和箱底组成,所述箱盖由顶板以及平行设 置的进风板和出风板连接而成,所述箱底由底板以及与进风板相垂直的两个侧板连接而 成。其中,所述箱底的侧板上设有圆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通过抽风机将冷空气由进风口 吸入箱体内部,经引流板流经电池间的间隙,带走电池组所产生的热量,该结构使电池 在一个比较一致的环境下工作,不但使各电池达到一致性,提高了电池组使用时的安全 性,还通过良好的通风散热性,延长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图1为单个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夹板3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引流板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引流板的主视图,图3b为引流板 的俯视图,图3c为图3b的纵向剖视图(即体现引流板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导流板1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箱体的箱盖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体现进风一侧的结构);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体现出风一侧的结构);图中,1-箱体,2-电池组,3-夹板,4-角钢I,5-间隙,6_进风板,7-出风 板,8-进风口,9-抽风机,10-引流板,11-缝隙,12-导流板,13-折弯,14-角钢II, 15-圆孔,16-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箱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5-8所示,该电池箱包括箱体1和置于箱体内的电池组2。箱体1为立方 体、其由箱盖和箱底组成,箱盖由顶板以及平行设置的进风板6和出风板7连接而成,箱 底由底板以及与进、出风板6、7相垂直的两个侧板连接而成,箱底的一侧板上设有一个 圆孔15,其作为用于连接电池正、负极柱的预留接口;箱底上还可以配有拉环,在安装 或拆卸时,直接将箱底抽出进行安装维护。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由16个电池分成两排构 成,这两排电池之间的间隙5相通。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电池采用如图1所示的长方 体锂离子电池,在其顶端具有两个极柱为正极柱和负极柱。电池组的左右两侧各设有 一个如图2所示的L形夹板3,在两个夹板之间连接有四条角钢I 4,通过夹板和角钢I对 电池组2进行固定,夹板3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箱体底部的螺栓孔。与锂离子电池之间的间隙5所在平面相垂直的箱体的两个侧板分别为进风板6和 出风板7,进风板上设有多个进风口 8,进风口 8在进风板上的面积至少应大于箱体中电 池组的大小,出风板上设有三个抽风机9。进风口、间隙5和抽风机9之间形成连续散热 通道,三个抽风机在电池背面组成出风口,冷空气由进风口 8流经电池之间的间隙5后从三个抽风机组成的出风口流出,抽风机9的设置有利于各电池的散热及温度场的均勻分布。正对进风板6的电池组侧面上安装有9个引流板10,如图3a_图3c所示,每个 引流板10由两块硬板(可采用塑料板或钢板)焊接而成,从上往下看引流板的横截面为 V字形,在所有引流板10的上端和下端各固接有一钢板16,在两个钢板16的外侧各焊接 一角钢II 14,角钢II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箱底的两个侧板上,每个引流板之间均预留有缝 隙11,该缝隙与电池之间的间隙5对准。该V形引流板的设置可以使电池间隙5的进风 均勻一致,还起到加快风速、强化冷却效果的作用。为保证冷却效果达到最佳,应使引 流板10的两块硬板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电池组2的高度,将引流板10的两块硬板的宽度做 成20mm-100mm直接按,将引流板10的两块硬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30° -150°。正对出风板7的两个夹板3的侧端上分别固接有一个如图4所示的导流板12,导 流板的一侧设有直角折弯13,导流板通过该折弯与夹板相连,使电池组与三个抽风机形 成一区域,有利于提高抽风机效率,增强散热效果(如图8所示)。为了方便维护,电池 组2与进风板6间的距离大于或小于电池组2与出风板7间的距离,这种结构给管理系统 预留了空间。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箱在实际使用中,先抽拉出箱底,将由锂离子电池组 成电池组2通过夹板3固定在箱体1的箱底上,然后将引流板10固定在进风口 8与电池 组之间、并使各引流板间的缝隙11与各锂离子电池间的间隙5对准,将抽风机9安装在 箱盖背面预留的位置上,再将导流板12固定好,最后将箱底与箱盖扣合即可。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 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 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良好通风散热性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该电池箱包括箱体(1)和置于 箱体内的电池组(2),所述电池组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L形夹板(3)固定于箱体(1)内, 所述组成电池组的各锂离子电池之间留有间隙(5),与该间隙所在平面相垂直的箱体的两 个侧板分别为进风板(6)和出风板(7),所述进风板(6)上设有进风口(8),所述出风板 (7)上设有抽风机(9),正对进风板(6)的电池组侧面上设有引流板(10),各引流板之间 的缝隙(11)与各锂离子电池之间的间隙(5)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正对出风板的两个夹板(3)的侧端上各 设有一平板形导流板(12),所述导流板的一侧设有直角折弯(13),导流板通过该折弯与 夹板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引流板(10)的上、下两端均连 接在一块钢板(16)上,所述两块钢板(16)的外侧各焊接有一角钢11(1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10)由两块硬板焊接而 成,其横截面为V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10)的两块硬板的高度等 于或大于电池组(2)的高度,所述两块硬板的宽度不小于20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10)的两个硬板之间的夹 角为 30° -15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2)与进风板(6)间的距离 大于或小于电池组与出风板(7)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呈立方体、其由箱盖和箱 底组成,所述箱盖由顶板以及平行设置的进风板(6)和出风板(7)连接而成,所述箱底由 底板以及与进风板(6)相垂直的两个侧板连接而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底的侧板上设有圆孔(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良好通风散热性的电池箱,其包括箱体和置于箱体内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L形夹板固定于箱体内,所述组成电池组的各锂离子电池之间留有间隙,与该间隙所在平面相垂直的箱体的两个侧板分别为进风板和出风板,所述进风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板上设有抽风机,正对进风板的电池组侧面上设有引流板,各引流板之间的缝隙与各锂离子电池之间的间隙相对应。该电池箱通过抽风机将冷空气由进风口吸入箱体内部,经引流板流经电池间的间隙,带走电池组所产生的热量,该结构使电池在一个比较一致的环境下工作,不但使各电池达到一致性,提高了电池组使用时的安全性,还延长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2J7/00GK201805244SQ201020243940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刘皓, 惠东, 来小康, 杨凯, 王丽娜, 范茂松 申请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