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及具有所述电路的极性保护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3701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及具有所述电路的极性保护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及采用所述保护电路设计的极性保护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直流电源电路中,需要将直流电源的正极端子与直流电路的正极端子、直流电源的负极端子与直流电路的负极端子进行正确对接,如果将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端子接反将会造成直流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所接入的直流电路或者设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一种常用电路极性保护方法是在直流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子处设置一个二极管,如图1 所示,根据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当电源极性端子正确接入时,二极管导通,当电源正负极接反时,二极管截止,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直流电路,但是这种电路只能在电源极性连接正确时直流电路才能工作,给使用造成不便。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研发一种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以保护直流电路以及保证直流电路不用考虑接入电源的极性能正常工作。为了避免直流电源接入具有直流电路的电器时因接错极性而造成损失,目前一些电源插头主要采取防插错接头的形式,这种接头只有一个方向能够对接,因此,从机械结构上保障了电源极性不会接错,但是这种设计方法要求电源插头和电器的电源接口提前设计好,而且一般都是特殊设计的专用插头、插座,没有通用性,在没有配套插头或者插座的场合下无法使用。基于此,如何研发一种无需考虑接入直流电源端子的极性,直流电路都可以正常工作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项主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直流电源保护电路当接入的直流电源极性不正确时直流电路不工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无需考虑接入直流电源端子的极性,直流电路都可以正常工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种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包括搭建成整流桥形式的四个二极管第1 二极管、 第2 二极管、第3 二极管和第4 二极管,所述第1 二极管的阴极与第2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第1 二极管的阳极与第4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以及第4 二极管的阳极与第3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3 二极管的阴极与第2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还包括与直流电路正极连接的正极输出端子、与直流电路负极连接的负极输出端子,以及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第二电源输入端子,所述的正极输出端子与第1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负极输出端子与第3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与第1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子与第2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基于上述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结构,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采用所述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设计的极性保护接头,包括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和与直流电路正极固定连接的正极接口、与直流电路负极固定连接的负极接口,所述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包括四个二极管第1 二极管、第2 二极管、第3 二极管和第4 二极管,所述第1 二极管的阴极与第2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1 二极管的阳极与第4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以及第4 二极管的阳极与第3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3 二极管的阴极与第2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的正极接口连接的正极输出端子、与所述的负极接口连接的负极输出端子,以及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第二电源输入端子,所述的正极输出端子与第1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负极输出端子与第3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与第1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子与第2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通过采用四个二极管搭建成整流桥形式,电路结构简单,无论直流电源端子的极性如何接入,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具有固定的正极输出端子和负极输出端子,从而保证直流电路正常工作。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传统电源极性保护电路电路的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通过采用在直流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子处设置一个二极管,根据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对直流电路进行保护,这种电路当电源极性接反时直流电路不能正常工作,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通过采用四个二极管搭建成整流桥形式即可实现直流电源极性保护功能,电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下面以极性保护接头为例,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所述直流电路极性电路的具体组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实施例一,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极性保护接头中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包括四个二极管第1 二极管D1、第2 二极管D2、第3 二极管D3和第4 二极管D4,所述第1 二极管Dl的阴极与第2 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1 二极管Dl的阳极与第4 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以及第4 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3 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第3 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2 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还包括正极输出端子Vout+、负极输出端子Vout-,以及第一电源输入端子Vinl、第二电源输入端子Vin2,所述的正极输出端子Vout+与第1 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负极输出端子Vout-与第3 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Vinl与第1 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子Vin2与第 2 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当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接入直流电源时,所述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Vinl、第二电源输入端子Vin2与直流电源连接,无论Vinl连接电源正极、Vin2连接电源负极还是Vinl连接电源负极、Vin2连接电源正极,经过本实施例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整流后,所述的正极输出端子Vout+始终保持为正极,所述的负极输出端子Vout-始终保持为负极,因此,连接直流电路时,将Vout+通过极性保护接头的正极接口与直流电路的正极连接,Vout-通过极性保护接头的负极接口与直流电路的负极连接。所述的极性保护接头可以采取植入到直流电路中,保持正极输出端子Vout+始终与直流电路的正极连接、负极输出端子Vout-始终与直流电路的负极连接,使用时只需将直流电源与接头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Vinl、第二电源输入端子Vin2连接,无需考虑接入直流电源的极性,所述的直流电路都可以正常工作。本实施例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采用四个二极管进行电路设计,可以对输入的直流电流进行整流,使得保护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子始终保持为正极,负极输出端子始终保持为负极,只需将正极输出端子保持与直流电路的正极连接、负极输出端子保持与直流电路的负极连接,不必考虑接入直流电源的极性直流电路均可正常工作,可以很好的保护直流电路,电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搭建成整流桥形式的四个二极管 第1 二极管、第2 二极管、第3 二极管和第4 二极管,所述第1 二极管的阴极与第2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1 二极管的阳极与第4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以及第4 二极管的阳极与第3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3 二极管的阴极与第2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还包括与直流电路正极连接的正极输出端子、与直流电路负极连接的负极输出端子,以及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第二电源输入端子,所述的正极输出端子与第1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负极输出端子与第3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与第1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子与第2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2.一种极性保护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和与直流电路正极固定连接的正极接口、与直流电路负极固定连接的负极接口,所述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包括四个二极管第1 二极管、第2 二极管、第3 二极管和第4 二极管,所述第1 二极管的阴极与第2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1 二极管的阳极与第4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以及第4 二极管的阳极与第3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3 二极管的阴极与第2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的正极接口连接的正极输出端子、与所述的负极接口连接的负极输出端子,以及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第二电源输入端子,所述的正极输出端子与第1 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负极输出端子与第3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第一电源输入端子与第1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子与第2 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及具有所述电路结构的保护接头,包括四个二极管第1二极管、第2二极管、第3二极管和第4二极管,所述第1二极管的阴极与第2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1二极管的阳极与第4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以及第4二极管的阳极与第3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3二极管的阴极与第2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还包括正极输出端子、负极输出端子,以及第一电源输入端子、第二电源输入端子。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结构简单,无论直流电源端子的极性如何接入,直流电源极性保护电路具有固定的正极输出端子和负极输出端子,保证直流电路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H02M1/32GK201985752SQ20112001536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2日
发明者刘朝军, 戚甫锋, 李淑华, 王勇, 王守权, 高伟亮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