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961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输电线路器材中的换流站阀厅金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行与在建直流工程最多、容量最大、线路最长的直流输电大国。换流站是直流输电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流站阀厅为一个封闭空间,阀厅内设有阀塔、套管、电压互感器等重要设备,交、直流的变换也是在阀厅内进行,因此,普遍存在阀厅内的电晕和无线电干扰特别严重的现象,同时由于阀厅空间有限,现有金具的空间结构已不能满足相应的空间要求。本实用新型不但考虑了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而且还保证其足够空间安装结构实现士400kV换流站中水平管母线的固定支撑、防晕及其与CT设备之间可靠的连接过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管母线的固定、与CT设备之间的跳线、导流、防晕和防噪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通过支柱绝缘子的支撑连接CT设备和管母线,包括管母线固定金具、防晕球、载流导线和CT导线跳线线夹,管母线固定金具与防晕球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支柱绝缘子上,CT导线跳线线夹通过紧固件安装在CT设备上,载流导线的两端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在管母线固定金具和CT导线跳线线夹上。所述管母线固定金具包括底座、本体、线夹式盖板和小盖板,底座与本体之间活动铰接连接;本体与线夹式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管母线;载流导线的一端通过紧固件夹持在线夹式盖板和小盖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将底座安装在支柱绝缘子上。所述防晕球包括上半球、下半球和支撑架,支撑架与上半球焊接在一起,上半球和下半球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成球体;防晕球通过支撑架用紧固件安装在支柱绝缘子上, 防晕球上设置有通孔。所述CT导线跳线线夹包括第一线夹本体、盖板和第二线夹本体,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通过紧固件对装在一起,盖板分别设置在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上, 载流导线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用盖板压接。管母线固定金具的底座上设置有长圆孔形状的连接孔,底座与本体之间用销孔螺栓铰接连接;防晕球的外表面保持光滑的弧度,防晕球的通孔的外表向防晕球内折弯;支撑架一端的安装孔设置为长圆孔形状。CT导线跳线线夹呈向上偏15°角,载流导线选用四根小节距纯铝绞线呈正方形笼式排布。[0011 ] 所述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管母线固定金具、防晕球和CT导线跳线线夹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整套跨接过流金具,但其均为独立的单个金具,可根据使用条件单独与其它金具配合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管母线的固定支撑采用转动式管母线固定金具,并位于防晕球内,管母线可以相对转动,以便调整管母线因自重产生的绕度;整套金具满足了固定管母线、过流及防晕等综合要求。2、通过防晕球及借助CT设备的均压环防晕,整体防晕效果好,从而保证了整套金具长期可靠的运行。3、防晕球结构及尺寸经试验验证非常合理,既能为球体内金具的安装留出合理的空间,同时也能保证防晕球与墙体和地面之间的合理电气距离,防晕球外表面经过抛光防晕效果好。4、CT导线跳线线夹夹持导线部分向上偏15°角,有效的防止导线下垂碰到CT设备的均压环,整个线夹借助于CT设备均压环防晕。5、载流导线选用四根LJ-800小节距纯铝绞线呈正方形笼式(分裂间距200)排布, 可使位于防晕球外部无防晕装置的载流导线较好的自身防晕。6、所有金具外表面均采用圆弧形,螺栓埋于螺栓孔中,可减少尖端放电现象;7、零部件及与设备间连接均采用紧固件连接,无任何焊接或压接形式连接,具有安装灵活性及可拆卸性,便于产品的运输及现场的安装施工。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安装示意左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安装示意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母线固定金具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母线固定金具结构左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晕球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T导线跳线线夹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柱绝缘子;2-管母线;3-管母线固定金具;4-防晕球;5-载流导线; 6-CT导线跳线线夹;7-CT设备;8-底座;9-本体;10-线夹式盖板;11-销孔螺栓;12-小盖板;13-通孔;14-支撑架;15-第一线夹本体;16-盖板;17-第二线夹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包括管母线固定金具3、防晕球4、载流导线5和CT导线跳线线夹6。管母线固定金具3与防晕球4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外部的支柱绝缘子1上,CT导线跳线线夹6通过紧固件安装在CT设备7上,四根载流导线5的两端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在管母线固定金具3和CT导线跳线线夹6上,形成管母线2、管母线固定金具3、载流导线4、CT 导线跳线线夹6和CT设备7的导流通路,实现管母线2与CT设备7之间的连接过流。管母线固定金具3通过防晕球4防晕,CT导线跳线线夹6通过CT设备7上的均压环防晕。管母线固定金具3包括底座8、本体9、线夹式盖板10及小盖板12四部分。本体 9与底座8之间通过销孔螺栓11构成转动式铰接连接,既能固定支撑管母线2,又可使其相对转动调整因自重产生的绕度。底座8与支柱绝缘子1上端法兰盘相连接的孔设计为长圆孔,以便现场调整安装位置;本体9与线夹式盖板10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管母线2 ;载流导体 5的一端通过螺栓和小盖板12固定在线夹式盖板10上。防晕球4包括上半球、下半球和支撑架14,球体分上下两个半球,防晕球上开有两个通孔13,或者可以根据需要开孔,通孔13向内翻边以避免开口处尖角放电。防晕球外表面通过抛光来防晕。支撑架14通过环型包箍与下半球焊接为一体,上半球通过十字槽沉头螺钉固定在包箍上与下半球形成中空的球体;支撑架14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支柱绝缘子1上以固定整个防晕球4,此处的安装孔为长圆孔,可适量调整安装位置。CT导线跳线线夹6包括第一线夹本体15、盖板16及第二线夹本体17,第一线夹本体15和第二线夹本体17对装在一起构成水平、垂直分裂间距均为200的导线线夹,线夹夹持导线部分向上偏15°,以防止载流导线下垂碰到CT设备7的环体,从管母线固定金具 3引出的四根载流导线5的另一端用螺栓和盖板15固定在导线跳线线夹6的两个本体上, 整个线夹也通过螺栓安装在CT设备7的连接板上。所有金具均采用圆弧形外表面,螺栓埋于螺栓孔中,可减少尖端放电。载流导线5选用四根LJ-800小节距纯铝绞线呈正方形笼式排布,可使位于防晕球 4外部无防晕装置的载流导线较好的自身防晕。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管母线的固定支撑、防晕及其与CT设备的过流连接,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安全可靠,导流性好,整体防晕效果好,且便于运输及安装。
权利要求1.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通过支柱绝缘子(1)的支撑连接CT设备和管母线(2),包括管母线固定金具(3)、防晕球(4)、载流导线(5)和CT导线跳线线夹(6), 其特征在于管母线固定金具(3)与防晕球(4)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支柱绝缘子(1)上,CT导线跳线线夹(6)通过紧固件安装在CT设备(7)上,载流导线(5)的两端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在管母线固定金具(3)和CT导线跳线线夹(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母线固定金具(3)包括底座(8)、本体(9)、线夹式盖板(10)和小盖板(12),底座(8)与本体(9)之间活动铰接连接;本体(9)与线夹式盖板(10)通过紧固件固定管母线(2);载流导线(5)的一端通过紧固件夹持在线夹式盖板(10)和小盖板(12)之间,通过紧固件将底座 (8)安装在支柱绝缘子(1)上;所述防晕球(4)包括上半球、下半球和支撑架(14),支撑架(14)与上半球焊接在一起, 上半球和下半球通过沉头螺栓固定连接成球体;防晕球(4)通过支撑架用紧固件安装在支柱绝缘子(1)上,防晕球(4)上设置有通孔(13);所述CT导线跳线线夹(6)包括第一线夹本体(15)、盖板(16)和第二线夹本体(17), 第一线夹本体和第二线夹本体通过紧固件对装在一起,盖板(16)分别设置在第一线夹本体 (15)和第二线夹本体(17)上,载流导线(5)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用盖板(16)压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其特征在于管母线固定金具(3)的底座(8)上设置有长圆孔形状的连接孔,底座(8)与本体(9)之间用销孔螺栓(11)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其特征在于 防晕球(4)的外表面保持光滑的弧度,通孔(13)的边向内折弯;支撑架(14) 一端的安装孔设置为长圆孔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其特征在于CT导线跳线线夹(6)呈向上偏15°角,载流导线(5)选用四根小节距纯铝绞线呈正方形笼式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螺栓和螺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流站用CT设备与管母线跨接过流金具,通过支柱绝缘子的支撑连接CT设备和管母线,包括管母线固定金具、防晕球、载流导线和CT导线跳线线夹,管母线固定金具与防晕球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支柱绝缘子上,CT导线跳线线夹通过紧固件安装在CT设备上,载流导线的两端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在管母线固定金具和CT导线跳线线夹上;实现了管母线的固定支撑、防晕及其与CT设备的过流连接,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安全可靠,导流性好,整体防晕效果好,且便于运输及安装。
文档编号H02G5/00GK202268663SQ20112041043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乐波, 于洋, 余世峰, 余乐, 傅颖, 张全德, 方伊莉, 朗鹏越, 杜晓磊, 梅念, 王慧萍, 种芝艺, 秦海波, 程炜, 袁清云, 赵宏伟, 邹春宁, 陈东, 陈龙元, 黄杰 申请人:北京网联直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线路器材厂,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