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3717阅读:1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剥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剥线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的剥线机。
背景技术
在切线剥线技术领域,国内外相继设计制造了一系列的剥线机,目前,市场对剥线机的剥线速度、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多使用电热和直立气动剥线机,虽然技术比较成熟,但是在安全,环保以及经济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针对其安全方面对设备加以改进的剥线机,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安全防范措施的剥线机。为达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剥线机,其包括承载板;罩体,罩设在该承载板上方,与该承载板构成一收纳空间,且该罩体的一端具有一开口 ;一对间隔设置的进线件,均具有容设在该开口中的夹合部、分设该夹合部两端并供穿设该罩体两侧之外的穿设部、以及连接该穿设部且设置在该罩体外侧以调整该对夹合部之间的间距或固定该对夹合部的调整部;夹持件,与该开口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在该收纳空间内,且具有设置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该第一夹持部保持在第一方向不动;切割件,与该夹持件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在该收纳空间内,且具有相对设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切割部与第二切割部,该第一切割部保持在第一方向不动,并第一切割部与第二切割部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置、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置以及该对夹合部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置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牵移件,设置在该收纳空间内且分别连接该第一切割部与第二切割部;第一气缸,设置在该罩体外侧且连接该第二夹持部,以控制该第二夹持部在第一方向上做相对或背离该第一夹持部的移动;第二气缸,设置在该罩体外侧且连接该第二切割部,以控制该第二切割部在第一方向上做相对或背离该第一切割部的移动;以及第三气缸,设置在该罩体外侧且连接该牵移件,以控制该牵移件在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而进一步带动该第一切割部与第二切割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其中,该对夹合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线的外径。该对夹合部为圆柱形棍体。该对穿设部突伸在该罩体外侧的部分为外螺纹结构,而该对调整部与该对穿设部的连接部分为内螺纹结构。该承载板具有一供排出剥下的线的绝缘层的出口。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剥线机主要是在已有成熟设备基础上进行改进,使用罩体,将剥线的相关元件,如夹持件、切割件以及牵移件设置在罩体的收纳空间内,并在罩体开设一开口配合一对间隔设置的进线件以供线的穿入,如此,即可将进线和剥线空间分开,在不影响原有的加工速度,精度,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避免设备工作时,由于人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意外工伤;此外,由于该对进线件的夹合部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各自的调整部进行调整而适应不同规格的线型。、
[0007]图I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剥线机正剖面示意图。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剥线机的罩体包含开口侧的立体图。元件标号的简单说明11承载板12罩体121收纳空间122开口13、13’进线件131、131’夹合部132、132’穿设部133、133’调整部14夹持件141第一夹持部142第二夹持部15切割件151第一切割部152第二切割部16牵移件17第一气缸18第二气缸19第三气缸2线A箭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图I以及图2为绘制本实用新型的剥线机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剥线机包括承载板11、罩体12、一对间隔设置的进线件13、13’、夹持件14、切割件15、牵移件16、第一气缸17、第二气缸18以及第三气缸19,以下即对本实用新型的剥线机的各元件进行详细的说明。该承载板11具有一供排出剥下的线的绝缘层的出口。该罩体12罩设在该承载板11上方,与该承载板11构成一收纳空间121,且该罩体12的一端具有一开口 122。请一并参阅图2,该对进线件13、13’均具有容设在该开口 122中的夹合部131、131’、分设该夹合部131、131’两端并供穿设该罩体12两侧之外的穿设部132、132’、以及连接该穿设部132、132’且设置在该罩体12外侧以调整该对夹合部131、131’之间的间距或固定该对夹合部131、131’的调整部133、133’,该对夹合部131、131’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线的外径。由于不同规格的线型,其粗细、软硬程度都不同,如此,即可通过该调整部133、133’调整该对夹合部131、131’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线。在本实施例中,该夹合部131、131’为圆柱形棍体,该穿设部132、132’突伸在该罩体12外侧的部分为外螺纹结构,相应地,该调整部133、133’与该穿设部132、132’的连接部分为内螺纹结构,以通过螺纹预紧以及自锁的方式实现对中间的夹合部131、131’的间距的调节。该夹持件14与该开口 122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在该收纳空间121内,且具有设置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夹持部141与第二夹持部142,该第一夹持部141保持在第一方向不动。该切割件15与该夹持件14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在该收纳空间122内,且具有相对设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切割部151与第二切割部152,该第一切割部151保持在第一方向不动,并第一切割部151与第二切割部152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置、第一夹持部141与第二夹持部142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置以及该对夹合部131、131’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置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以方便待剥线的线体从该对夹合部131、131’之间的间隙穿入后,再依次穿过该第一夹持部141与第二夹持部142之间的间隙、和该第一切割部151与第二切割部152之间的间隙。该牵移件16设置在该收纳空间122内且分别连接该第一切割部151与第二切割部 152。该第一气缸17设置在该罩体12外侧且连接该第二夹持部142,以控制该第二夹持部142在第一方向上做相对或背离该第一夹持部141的移动。该第二气缸18设置在该罩体12外侧且连接该第二切割部152,以控制该第二切割部152在第一方向上做相对或背离该第一切割部151的移动。该第三气缸19设置在该罩体12外侧且连接该牵移件16,以控制该牵移件16在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而进一步带动该第一切割部151与第二切割部15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为更明确了解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剥线机如何执行剥线操作,以下以第一方向为Z轴、第二方向为X轴为例,并配合图I进行详细说明。首先通过该调整部133、133’的调整使该对夹合部131、131’之间的间距变大,且通过该第一气缸17控制该第二夹持部142在Z轴向上做背离该第一夹持部141的移动,以拉大该第一夹持部141与该第二夹持部142之间的间距,并通过该第一气缸18控制该第二切割部152在Z轴向上做背离该第一切割部151的移动,以拉大该第一切割部151与该第二切割部152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将待剥的线2自该对夹合部131、131’之间的间隙穿入该收纳空间121内,然后依序穿过该第一夹持部141与第二夹持部142之间的间隙、和该第一切割部151与第二切割部152之间的间隙,继续向该收纳空间121传送该线2,直至所要剥除绝缘层的长度为止,此时,通过该第一气缸17控制该第二夹持部142在Z轴向上做相对该第一夹持部141的移动,以拉近该第一夹持部141与该第二夹持部142之间的间距,进而夹紧该线2,然后,通过该第一气缸18控制该第二切割部152在Z轴向上做相对该第一切割部151的移动,以拉近该第一切割部151与该第二切割部152之间的间距,进而切除该线2的绝缘层,接着,通过该第三气缸19控制该牵移件16在X轴向上朝背离该开口 122的方向(如图I所示的箭头方向A)移动,而进一步带动该第一切割部151与第二切割部152在X轴向上朝背离该开口 122的方向移动,达到切除该线2左端的绝缘层的目的,剥除下的绝缘层可通过该承载板11的出口(未图示)排出。上述实施例是以单个线传送至该收纳空间121配合第一、第二、第三气缸17、18、19的控制实现绝缘层的剥落,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同时可以传送多根线至该收 纳空间121以实现多根线的绝缘层同时剥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剥线机主要是在已有成熟设备基础上进行改进,使用罩体,将剥线的相关元件,如夹持件、切割件以及牵移件设置在罩体的收纳空间内,并在罩体开设一开口配合一对间隔设置的进线件以供线的穿入,如此,即可在不影响剥线机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将剥线和进线在空间上分隔成两部分,避免人与气动夹线装置之间的接触,防止由于人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意外工伤;此外,由于该对进线件的夹合部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各自的调整部进行调整而适应不同规格的线型;而本实用新型也支持多线剥皮,可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权利要求1.一种剥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线机包括 承载板; 罩体,罩设在所述承载板上方,与所述承载板构成一收纳空间,且所述罩体的一端具有一开口 ; 一对间隔设置的进线件,均具有容设在所述开口中的夹合部、分设所述夹合部两端并供穿设所述罩体两侧之外的穿设部、以及连接所述穿设部且设置在所述罩体外侧以调整所述对夹合部之间的间距或固定所述对夹合部的调整部; 夹持件,与所述开口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内,且具有设置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保持在第一方向不动; 切割件,与所述夹持件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内,且具有相对设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切割部与第二切割部,所述第一切割部保持在第一方向不动,并第一切割部与第二切割部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置、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置以及所述对夹合部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置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牵移件,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内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切割部与第二切割部; 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罩体外侧且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以控制所述第二夹持部在第一方向上做相对或背离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移动; 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罩体外侧且连接所述第二切割部,以控制所述第二切割部在第一方向上做相对或背离所述第一切割部的移动;以及 第三气缸,设置在所述罩体外侧且连接所述牵移件,以控制所述牵移件在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而进一步带动所述第一切割部与第二切割部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剥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夹合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线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夹合部为圆柱形棍体。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剥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穿设部突伸在所述罩体外侧的部分为外螺纹结构,而所述对调整部与所述对穿设部的连接部分为内螺纹结构。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剥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具有一供排出剥下的线的绝缘层的出口。
专利摘要一种剥线机,主要是在已有成熟设备基础上进行改进,使用罩体,将剥线中容易伤害人体的相关元件,如夹持件、切割件以及牵移件设置在罩体的收纳空间内,将剥线的控制元件,如控制夹持件的第一气缸、控制切割件的第二气缸以及控制牵移件的第三气缸设置在罩体外,并在罩体开设一开口配合一对间隔设置的进线件以供线的穿入,如此,即可在不影响剥线机正常工作状态的情况下,将剥线和进线在空间上分隔成两部分,避免人与气动夹线装置之间的接触,防止由于人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意外工伤;此外,由于该对进线件的夹合部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各自的调整部进行调整而适应不同规格的线型。
文档编号H02G1/12GK202373914SQ20112051379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刘俊, 刘同山, 刘忠澎, 程亚强, 荔倩 申请人:上海电机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