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0168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包括基座、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输入端子,所述输入端子连接有电源端子,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与所述电源端子连接或分离的识别端子,所述识别端子连接有电压检测电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可以识别车载逆变器的输入是电瓶输入还是点烟器输入,使得带载超过逆变器最大使用功率时逆变器会自动关断输出,同时避免了120W以上的车载逆变器用点烟器作为输入时可能会因过载烧坏点烟器内保险丝的事故,大大提高了车载逆变器的安全性能。
【专利说明】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车载逆变器是一种能够将直流电能如电池、蓄电瓶等转变成交流电的车用电源转换器。因汽车的普及率较高,外出工作或外出旅游即可用车载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照相机、照明灯、电动剃须刀、游戏机、电动工具、车载冰箱等电器或工具工作。
[0003]点烟器是方便车主吸烟时点烟的火源。一般小轿车内的点烟器保险为10-20A,通过点烟器输出的车载逆变是20W、40W、80W、120W功率规格。再大一些功率逆变电源要通过连接线接到电瓶上。把家用电器连接到车载逆变器的输出端就能在汽车内使用各种电器。随着生活的需求有150W、300W、400W、500W、1000W、1500W等很多不同功率的逆变器,一般家用电器能用。为了用户能安全使用逆变器,厂家在逆变器上做了很多保护措施比如说过载保护,当带载超过逆变器最大使用功率逆变器会自动关断输出。这些过载保护装置过于复杂;另外,当120W以上车载逆变器通过点烟器输入时,输出功率超过120W,但又没有超过逆变器的最大使用功率,逆变器不会关断输出,这样可能造成汽车保险丝,点烟器内置保险丝烧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包括基座、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输入端子,所述输入端子连接有电源端子,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与所述电源端子连接或分离的识别端子,所述识别端子连接有电压检测电路。
[0006]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车载逆变器用点烟器保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电源端子本体、设于所述电源端子本体上的凸部,所述识别端子包括识别端子本体、设于所述识别端子本体上且与所述凸部对应的凹部。
[0007]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车载逆变器用点烟器保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凸部与所述电源端子本体一体成型。
[0008]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车载逆变器用点烟器保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凹部的底壁与所述输入端子的上表面齐平。
[0009]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车载逆变器用点烟器保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电源端子本体、设于所述电源端子本体上的凹部,所述识别端子包括识别端子本体、设于所述识别端子本体上且与所述凹部对应的凸部。
[0010]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车载逆变器用点烟器保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电源端子本体上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输入端子上设有第二插接孔,一锁紧件依次插入所述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
[0011]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车载逆变器用点烟器保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锁紧件包括铜柱、包覆在部分所述铜柱上的绝缘帽。
[0012]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车载逆变器用点烟器保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基座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板。
[0013]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车载逆变器用点烟器保护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三极管、第三电阻、电源和单片机,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识别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单片机均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可以识别车载逆变器的输入是电瓶输入还是点烟器输入,使得带载超过逆变器最大使用功率时逆变器会自动关断输出,同时避免了 120W以上的车载逆变器用点烟器作为输入时可能会因过载烧坏点烟器内保险丝的事故,大大提高了车载逆变器的安全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二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三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三的爆炸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四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四的爆炸图;
[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五的爆炸图;
[00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优选实施例二、优选实施例三、优选实施例四、优选实施例五的电压检测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包括基座2、安装在基座2上的输入端子4、识别端子6以及与输入端子4连接的电源端子8,基座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输入端子4、识别端子6以及电源端子8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基座2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支座10、第二支座12,第一支座10上设有第一长条形孔14,第二支座12上设有通孔16、第二长条形孔18、两个第三长条形孔20,输入端子4为车载逆变器的输入端子,输入端子4的截面呈门形,包括接触部22、沿接触部22的两端向下延伸的插接部24,两个插接部24分别穿过第一支座10、两个第三长条形孔20,接触部22位于第一支座10内,识别端子6竖直设置,识别端子6包括识别端子本体26、设于识别端子本体26上的凹部,凹部为凹槽28,凹槽28沿竖直方向设置,凹槽28的纵截面呈[形,凹槽28的两个侧壁贯穿识别端子本体26,识别端子本体26的两个长侧端分别延伸有卡块30,端子本体26依次穿过第一长条形孔14、第二长条形孔18,且由卡块28卡在第二支座12上,电源端子8水平设置,电源端子8包括电源端子本体32、设于电源端子本体32上的凸部34,凸部34可为凸块,电源端子本体32远离凸部34的一侧与点烟器线连接,点烟器线与点烟器连接,凸部34部分位于凹槽28内且部分穿过凹槽28,此时,电源端子8与识别端子6连接,当电源端子8通电时,识别端子6带上电压。
[0029]进一步优选凸部34与电源端子本体32 —体成型。为了实现输入端子4、识别端子6以及电源端子8之间的稳定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优选凹槽28的底壁与输入端子4的接触部22的上表面齐平。电源端子本体32上设有第一插接孔36,输入端子4的接触部22上设有第二插接孔38,一锁紧件依次插入第一插接孔36、第二插接孔38、通孔16将第一支座
10、第二支座12、输入端子4、电源端子8、识别端子6锁紧在一起,优选锁紧件包括铜柱40、包覆在部分铜柱40上的绝缘帽42,铜柱40插入第一插接孔36、第二插接孔38且通过螺帽44锁紧输入端子4和电源端子8,螺帽44卡在第一支座10内。为了便于电源端子8的放置,快速实现第一插接孔36与第二插接孔38对齐,基座2的第一支座10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板46,限位板46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0030]如图10所示,识别端子6连接有电压检测电路,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三极管Q、第三电阻R3、电源VCC和单片机U,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的一端均与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识别端子6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三极管Q的发射极均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单片机U均与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其中,三极管Q的型号优选为S8050,单片机U的型号优选为MC20P24 S0P-16,单片机U还控制车载逆变器的输出,VCC优选为5V。
[0031]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电源端子8带12V电压,电源端子8 一侧的凸部34与识别端子6的凹槽28接触,识别端子6也带上12V电压,此时,三极管Q导通,单片机U与地连接,有OV电压给单片机U,单片机U检测到OV电压,判断是点烟器插入,在车载逆变器带负载的输出功率超过120W时,单片机U提示过载并关断车载逆变器的输出。
[0032]实施例二
[0033]如图3、图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识别端子6包括识别端子本体48、设于识别端子本体48上的凹部,凹部为通孔50,通孔50水平贯穿识别端子本体48,凸部34穿过通孔50。
[0034]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电源端子8带12V电压,电源端子8 一侧的凸部34与识别端子6的通孔50接触,识别端子6也带上12V电压,此时,如图10所示,三极管Q导通,单片机U与地连接,有OV电压给单片机U,单片机U检测到OV电压,判断是点烟器插入,在车载逆变器带负载的输出功率超过120W时,单片机U提示过载并关断车载逆变器的输出。
[0035]实施例三
[0036]如图5、图6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电源端子8包括电源端子本体52、设于电源端子本体52上的凹部,凹部为凹槽54,凹槽54的横截面呈[形,凹槽54的两个侧壁贯穿电源端子本体52,识别端子6包括识别端子本体56、设于识别端子本体56上且与凹槽54对应的凸部58,凸部58沿识别端子本体56的上端向上延伸,凸部58与识别端子本体56 —体成型,输入端子4的接触部22的上表面与识别端子本体56的上端面齐平,凸部58穿过凹槽54,电源端子本体52搭接在识别端子本体56上。
[0037]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电源端子8带12V电压,电源端子8 一侧的凹槽54与识别端子6的凸部58接触,识别端子6也带上12V电压,此时,如图10所示,三极管Q导通,单片机U与地连接,有OV电压给单片机U,单片机U检测到OV电压,判断是点烟器插入,在车载逆变器带负载的输出功率超过120W时,单片机U提示过载并关断车载逆变器的输出。
[0038]实施例四
[0039]如图7、图8所示,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电源端子8包括电源端子本体60、设于电源端子本体60上的凹部,凹部为通孔62,通孔62竖直贯穿电源端子本体60,凸部58穿过通孔62。
[0040]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电源端子8带12V电压,识别端子6上的凸部58穿过通孔62与通孔62接触,识别端子6也带上12V电压,此时,如图10所示,三极管Q导通,单片机U与地连接,有OV电压给单片机U,单片机U检测到OV电压,判断是点烟器插入,在车载逆变器带负载的输出功率超过120W时,单片机U提示过载并关断车载逆变器的输出。
[0041]实施例五
[0042]如图9所示,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电源端子8与电瓶线连接,电瓶线与电瓶连接,此时,当电源端子8通过铜柱40、螺帽44与输入端子4锁紧时,电源端子8与识别端子6分离,当电源端子8通电时,识别端子6上不会有电压。
[0043]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电源端子8带12V电压,电源端子8不会碰到识别端子6,识别端子6不会有电压,此时,如图10所示,三极管Q截止,VCC的5V电压给单片机U,单片机U检测到5V电压,判断是电瓶输入,在车载逆变器超过其最大使用功率时,单片机U提示过载并关断车载逆变器的输出。
[0044]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包括基座、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输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子连接有电源端子,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与所述电源端子连接或分离的识别端子,所述识别端子连接有电压检测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电源端子本体、设于所述电源端子本体上的凸部,所述识别端子包括识别端子本体、设于所述识别端子本体上且与所述凸部对应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与所述电源端子本体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底壁与所述输入端子的上表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包括电源端子本体、设于所述电源端子本体上的凹部,所述识别端子包括识别端子本体、设于所述识别端子本体上且与所述凹部对应的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本体上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输入端子上设有第二插接孔,一锁紧件依次插入所述第一插接孔、第二插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包括铜柱、包覆在部分所述铜柱上的绝缘帽。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逆变器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三极管、第三电阻、电源和单片机,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识别端子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单片机均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
【文档编号】H02H7/122GK203826931SQ201420224863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5日
【发明者】宋力群, 张咏松 申请人:吴江德雷克斯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