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0782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其包括充电器主体及插头。所述充电器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内的充电主板以及壳体上的快充2.0USB充电接口和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所述充电主板包括AC-DC电源IC模块、DC-DC电源IC模块、快充2.0USB接口模块及通用USB接口模块。所述DC-DC电源IC模块包括第一模块及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一端通过所述AC-DC电源IC模块与所述插头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快充2.0USB接口模块与所述快充2.0USB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模块一端通过所述AC-DC电源IC模块与所述插头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通用USB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同时兼容普通电子设备及支持快充2.0充电技术的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的充电器。
【专利说明】充电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

【背景技术】
[0002]高通快充(Quick Charge) 2.0充电技术在去年二月份就已经正式发布,该充电技术能够在短短30分钟内为一款电池容量为3300mAH的智能手机充入60 %的电量,充电效率十分高效,但到目前为止,可以支持该充电技术的电子设备依然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在于快充2.0充电技术需要有加入了特殊芯片的充电器配合使用。
[0003]而现有的支持快充2.0充电技术的充电器,其快充2.0USB充电接口是没有普通电子设备充电必须的启动识别电压的,因此,这些充电池一般只适用于支持快充2.0充电技术的电子设备,并不能兼容现有的大部分普通电子设备。由于支持快充2.0充电技术的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为9V-20V,输出电流2A-3A,而普通电子设备一般输入电压为5V,输入电流为500mA-2A,因此,现有技术中,支持快充2.0充电技术的充电器为了兼容普通电子设备,须在充电器当中加入一个特殊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判断开关来防止普通电子设备在充电时被过大的电流烧毁,同时,由于充电器的输出功率须按最大输出功率来进行设计,使得AC-DC电源IC模块的输出电压范围大(5V-20V),为了稳定可靠,只能采用专用的方案和电源IC模块,从而导致整个充电器的生产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兼容普通电子设备及支持快充2.0充电技术的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的充电器。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体及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主体上的插头;所述充电器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内的充电主板以及壳体上的快充2.0USB充电接口和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 ;所述充电主板包括AC-DC电源IC模块、DC-DC电源IC模块、快充2.0USB接口模块及通用USB接口模块;所述DC-DC电源IC模块包括第一模块及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一端通过所述AC-DC电源IC模块与所述插头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快充2.0USB接口模块与所述快充2.0USB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模块一端通过所述AC-DC电源IC模块与所述插头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通用USB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电性连接。
[0007]作为上述充电器的改进,所述插头与所述充电器主体可拆卸式连接。
[0008]作为上述充电器的改进,所述插头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充电器主体进行可拆卸式连接。
[0009]作为上述充电器的改进,所述插头包括中规插头、美规插头、英规插头、欧规插头及澳规插头。
[0010]作为上述充电器的改进,所述充电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主体上的车载插头,所述车载插头与所述DC-DC电源IC模块电性连接。
[0011]作为上述充电器的改进,所述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包括3个最大输出功率不同的通用USB充电接口。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器,所述充电主板包括AC-DC电源IC模块、DC-DC电源IC模块、快充2.0USB接口模块及通用USB接口模块。一方面,该充电器通过采用通用的AC-DC电源IC模块和DC-DC电源IC模块来实现稳定可靠的大范围电压输出,使得整个充电器的生产技术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该充电器除了设置有快充2.0USB充电接口,还设置有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所述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分别通过所述通用USB接口模块与所述DC-DC电源IC模块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该充电器可同时兼容普通电子设备及支持快充2.0充电技术的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充电器的各部分连接关系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充电器的充电主板的局部电路图一。
[0017]图4为图1所示充电器的充电主板的局部电路图二。
[0018]图5为图1所示充电器的充电主板的局部电路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器I。所述充电器I包括充电器主体11及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主体11上的插头12及车载插头13。
[0021]所述插头12与所述充电器主体11可拆卸式连接。具体地,所述插头12通过卡扣结构(未图示)与所述充电器主体11进行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插头12包括中规插头、美规插头、英规插头、欧规插头及澳规插头等,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充电器I的所述插头12可根据实际环境的需要进行更换,以满足各国不同规格的插座的需求。
[0022]所述充电器主体11包括壳体111、壳体111内的充电主板112以及壳体上的快充2.0USB充电接口 113和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 1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 114的数目为3个。所述充电主板112包括AC-DC电源IC模块1121、DC_DC电源IC模块1122、快充2.0USB接口模块1123及通用USB接口模块1124。所述DC-DC电源IC模块1122包括第一模块11221及第二模块11222。所述第一模块11221 —端通过所述AC-DC电源IC模块1121与所述插头12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快充2.0USB接口模块1123与所述快充2.0USB充电接口 113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模块11222 —端通过所述AC-DC电源IC模块1121与所述插头12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通用USB接口模块1124分别与所述3个通用USB充电接口 114电性连接。所述车载插头13与所述DC-DC电源IC模块1122电性连接。
[0023]工作时,所述充电器I的所述插头12可直接接入220V或IlOV的交流电,然后,所述充电器I通过所述AC-DC电源IC模块1121的初步转换,得到恒流恒压的直流电。接着,该恒流恒压的直流电分别经过所述DC-DC电源IC模块1122的所述第一模块11221及所述第二模块11222进一步转换,最后,使得经所述快充2.0USB接口模块1123与所述第一模块11221电性连接的所述快充2.0USB充电接口 113可对支持快充2.0充电技术的电子设备进行较大功率快速充电,亦使得分别经所述通用USB接口模块1124与所述第二模块11222电性连接的所述3个通用USB充电接口 114可对普通电子设备进行普通充电。
[0024]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AC-DC电源IC模块1121包括芯片LD7575及芯片TSM1052,其中,所述芯片LD7575是AC-DC转换芯片,可用芯片CR6853进行替换。所述芯片TSM1052是输出电压控制芯片,可用芯片AP4305或芯片AP4310进行替换。经过所述芯片LD7575的AC-DC转换及所述芯片TSM1052的输出电压控制,所述AC-DC电源IC模块1121可将所述插头12接入的交流电转换成输出电压为15V,输出电流为2A的直流电。
[0025]如图5所示,一方面,经所述AC-DC电源IC模块1121转换输出的恒流恒压的直流电输入到所述DC-DC电源IC模块1122的所述第一模块11221,所述第一模块11221包括芯片XL4003,所述芯片XL4003为DC-DC降压芯片,其输出电压可调,可用芯片XL4013进行替换。由于所述第一模块11221通过所述快充2.0USB接口模块1123与所述快充2.0USB充电接口 113电性连接,而所述快充2.0USB接口模块1123包括芯片CHY100D,当支持快充2.0的电子设备接入所述快充2.0USB充电接口 113后,所述芯片CHY100D可检测到该电子设备所发出的指令,来调整所述芯片XL4003的输出电压,使得该电子设备的电池获得更大的充电功率输入,所述快充2.0USB充电接口 113可提供包括12V、9V、5V在内的多种输出电压,及2.1A的最大输出电流。
[0026]如图3及图4所示,另一方面,经所述AC-DC电源IC模块1121转换输出的恒流恒压的直流电输入到所述DC-DC电源IC模块1122的所述第二模块11222。所述第二模块11222包括芯片FR9888,所述芯片FR9888为DC-DC降压芯片,可用芯片RF89852进行替换。经过所述芯片FR9888的降压,所述第二模块11222可将输入电压为15V的直流电转换成输出电压为5V的直流电,使得分别经所述通用USB接口模块1124与所述第二模块11222电性连接的所述3个通用USB充电接口 114可提供5V的输出电压,及1A-2.1A的输出电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3个通用USB充电接口 114的最大输出功率是相同的,亦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所述3个通用USB充电接口 114的最大输出功率设计成不同的,以满足不同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
[0027]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经所述AC-DC电源IC模块1121的初步转换,先得到的是输出电压为15V、输出电流为2A的直流电。亦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另一种转换方案,经所述AC-DC电源IC模块1121的转换,先得到输出电压为22V,输出电流为3A的直流电,在该转换方案中,最终,所述快充2.0USB充电接口 113可提供包括20V、12V、9V、5V在内的多种输出电压,及3A的最大输出电流。
[0028]本实施例的充电器,所述充电主板包括AC-DC电源IC模块、DC-DC电源IC模块、快充2.0USB接口模块及通用USB接口模块。一方面,该充电器通过采用通用的AC-DC电源IC模块和DC-DC电源IC模块来实现稳定可靠的大范围电压输出,使得整个充电器的生产技术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该充电器除了设置有快充2.0USB充电接口,还设置有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所述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分别通过所述通用USB接口模块与所述DC-DC电源IC模块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该充电器可同时兼容普通电子设备及支持快充2.0充电技术的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器主体及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主体上的插头;所述充电器主体包括壳体、壳体内的充电主板以及壳体上的快充2.0USB充电接口和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 ;所述充电主板包括AC-DC电源IC模块、DC-DC电源IC模块、快充2.0USB接口模块及通用USB接口模块;所述DC-DC电源IC模块包括第一模块及第二模块;所述第一模块一端通过所述AC-DC电源IC模块与所述插头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快充2.0USB接口模块与所述快充2.0USB充电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模块一端通过所述AC-DC电源IC模块与所述插头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通用USB接口模块分别与所述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与所述充电器主体可拆卸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充电器主体进行可拆卸式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中规插头、美规插头、英规插头、欧规插头及澳规插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充电器主体上的车载插头,所述车载插头与所述DC-DC电源IC模块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用USB充电接口包括3个最大输出功率不同的通用USB充电接口。
【文档编号】H02J7/02GK204103576SQ201420391734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5日
【发明者】陈宗映 申请人:深圳市顶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