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996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至少三个电池单体串联,最多七个电池单体串联,串联电池组分为上部分、下部分,上部分和下部分的连接点N,串联电池组正端到连接点N的各个电池单体为上部分,连接点N到串联电池组负端的各个电池单体为下部分,m为奇数,n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m=n-1或m=n+1,m7;与奇电池连接的均衡子电路为奇均衡子电路,与偶电池连接的均衡子电路为偶均衡子电路。本实用新型能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不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改善串联电池组不均衡的现象,提高电池组的可用容量,减小串联电池组的维修和更换周期,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蓄能电站的成本。
【专利说明】-种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联电池组均衡技术,尤其是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 动汽车或蓄能电站的电池管理系统的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串联电池在经过多个充放电循环后,各电池单体的剩余容量的分布大致会出现三 种情况:个别电池单体的剩余容量偏高;个别电池单体的剩余容量偏低;个别电池单体的 剩余容量偏高和个别电池单体的剩余容量偏低。
[0003] 针对上述三种情况,国内外学者均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如针对个别电池单体 的剩余容量偏高的情况,有研究者提出了并联电阻分流法,它通过控制相应的开关器件将 剩余容量偏高的电池单体的能量通过电阻消耗掉,该方法将能量白白浪费掉,并且在均衡 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增加了电池热管理的负荷。也有研究者提出了双向DC-DC均衡 法、同轴变压器均衡法等均衡电路,这些电路都采用了变压器,使得均衡电路的成本增加。
[0004] 目前锂离子电池组均衡控制的方法,由均衡过程中电路对能量的消耗情况,可分 为能量耗散型和能量非耗散型两大类。按照均衡功能分类,可分为充电均衡、放电均衡和动 态均衡。充电均衡是指在充电过程中的均衡,一般是在电池组单体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开始 均衡,通过减小充电电流防止过充电。放电均衡是在放电过程中的均衡,通过向剩余能量低 的单体电池补充能量来防止过放电。动态均衡方式结合了充电均衡和放电均衡的优点,它 是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对电池组进行均衡,使得均衡电路的功能更加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串联电池组的电池管理系统中采用一种均衡电路(EQU)来 保证电池组中的单体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不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改善串联电池组不均衡 的现象,提高电池组的可用容量,减小串联电池组的维修和更换周期,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 命,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蓄能电站的成本。当电池组中任何一个单体能量过高 时,可以将此单体的能量均衡给电池组其它所有剩余单体,当电池组中任何一个单体能量 过低时,可以将电池组其它所有剩余单体的能量均衡给这个能量过低的单体。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一种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所述串联电池组具有正 端VCC和负端GND,串联电池组分为上部分、下部分,上部分和下部分的连接点N,正端VCC 到连接点N的电池单体为上部分,连接点N到负端GND的电池单体为下部分,上部分电池 单体以连接点N为起点,正端VCC为终点,按奇数顺次对电池单体编号,上部分电池单体 为奇电池;下部分串联电池单体以连接点N为起点,负端GND为终点,从2开始按偶数顺 次对电池单体进行编号,下部分电池单体为偶电池;m为奇数,η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m 1 7, n S 6,上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为(m+1)/2,下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为n/2,上部分电池 单体的个数与下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相同或比下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多一;双向充放电均 衡电路包括两组MOS管,第一组MOS管的个数为(m+l)/2+l,将第一组MOS管中各MOS管的 漏极和源极依次连接,连接后的两端中一端为源极,另一端为漏极,其中漏极连接电池组正 端VCC,源极连接电池组负端GND,源极连接GND的M0S管命名为M0S管S。,从与M0S管S。连 接的M0S管开始,到漏极与VCC连接的M0S管截止,按奇数顺次编号;第二组M0S管的个数 为(n/2)+l,将第二组M0S管中各M0S管的漏极和源极依次连接,连接后的两端中一端为源 极,另一端为漏极,漏极连接电池组正端VCC,源极连接电池组负端GND,漏极连接电池组正 端VCC的M0S管命名为M0S管S e,从与M0S管Se连接的M0S管开始,到源极与GND连接的 M0S管截止,从2开始按偶数顺次编号;若m=n+l,电路包括m个储能电感,若n=m+l,电路包 括η个储能电感,所有储能电感第一端为a端,第二端为b端,与VCC连接的电池单体的负 极连接一个储能电感的a端,此储能电感的b端连接第一组M0S管中编号最大的M0S管的 源极;与GND连接的电池单体的正极连接一个储能电感的a端,此储能电感的b端连接第二 组M0S管中编号最大的M0S管的漏极;上下部分连接点N处连接两个储能电感的 a端,这 两个储能电感中一个储能电感的b端与编号为1的M0S管的源极连接,另一个储能电感的 b端与编号为2的M0S管的漏极连接;其余电池单体的正负端连接点均连接一个储能电感 的a端,与电池单体编号一致的M0S管的漏极和源极的连接点连接此储能电感的b端。所 有M0S管的栅极接收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控制电路通过控制M0S管的闭合和断开来实现 均衡电路对电池组的均衡目的。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均衡子电路中所有M0S管的栅极接现有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电 路,M0S管的开通和关断由控制电路控制。
[0009]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池单体中的电池是铅酸电池或锂离子电池。
[0010] 进一步的,与奇电池连接的均衡子电路为奇均衡子电路,与偶电池连接的均衡子 电路为偶均衡子电路。对于奇电池 Bi (i=l,3, 5, 7)和奇均衡子电路Si (i=l,3, 5, 7)所包含 的上桥臂M0S管Su、下桥臂M0S管Sd、和电池单体并联的M0S管&及第一储能电感 Lij、第二 储能电感Lki。在充电过程中,若&电池单体能量过高,为避免对&过充电,闭合与电池单 体A并联的M0S管&,断开上桥臂M0S管S u、下桥臂M0S管Sd,当M0S管^闭合时,电池单 体A对第一储能电感Lir第二储能电感L ki充电,储能电感中电流上升进行储能,当M0S管 Si断开时,第一储能电感L^·通过上桥臂M0S管的体二极管续流,对编号大于i的所有奇电 池单体进行充电,第二储能电感L ki通过下桥臂M0S管的体二极管续流,对编号小于i的奇 电池单体和所有偶电池单体进行充电,实现能量从&到电池组剩余电池单体的转移。在放 电过程中,若&单体能量过低,为避免对Bi过放电,断开与电池单体 Bi并联的M0S管Sp闭 合上桥臂M0S管Su、下桥臂M0S管Sd,此时所有编号大于i的奇电池对第一储能电感!^充 电,所有编号小于i的奇电池和所有偶电池对第二储能电感L ki充电,第一储能电感Μ」、第 二储能电感Lki电流上升进行储能,当上桥臂M0S管S u、下桥臂M0S管Sd断开时,第一储能 电感Lid、第二储能电感L ki通过M0S管Si的体二极管续流,为&充电,实现电池单体Bi吸 收电池组所有剩余电池单体的能量。 1
[0011] 对于偶电池 Bi(i=2,4,6)和偶均衡子电路Si(i=2,4, 6)所包含的上桥臂M0S管Su、 下桥臂M0S管Sd、和电池单体并联的M0S管Si及第一储能电感Lji、第二储能电感 Lik。在^ 电过程中,若K单体能量过高,为避免对&过充电,闭合与&并联的M0S管Si,断开上桥臂 M0S管Su、下桥臂M0S管Sd,当M0S管Si闭合时,电池单体Bi对第一储能电感^、第二储能 电感Lik充电,第一储能电感Lji、第二储能电感Lik中电流上升进行储能,当MOS管Si断开 时,第一储能电感h通过上桥臂M0S管的体二极管续流,对编号小于i的偶电池单体和所 有奇电池单体进行充电,第二储能电感L ik通过下桥臂M0S管的体二极管续流,对编号大于 i的所有偶电池单体进行充电,实现能量从&到电池组剩余电池单体的转移。在放电过程 中,若h单体能量过低,为避免对Bi过放电,断开与&并联的M0S管Sp闭合上桥臂M0S管 Su、下桥臂姐)5管53,此时所有下标编号i的偶电池对第二储能电感Lik充电,所有编号小于 i的偶电池和所有奇电池对第一储能电感Ldi充电,第一储能电感h、第二储能电感Lik电流 上升进行储能,当上桥臂M0S管S u、下桥臂M0S管Sd断开时,第一储能电感、第二储能电 感Lik通过M0S管Si的体二极管续流,为电池单体$充电,实现电池单体&吸收电池组所 有剩余电池单体的能量。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巧 妙,由于在串联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中采用上述电池均衡技术,能保证每个电池在充电和 放电过程中不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改善串联电池组不均衡的现象,提高电池组的可用容 量,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电站中蓄电池储能系统的成 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0014] 图2是实施方式中均衡子电路原理图。
[0015] 图3是以四节单体电池为例的均衡电路原理图。
[0016]图4a是对电池单体B1进行放电均衡过程中B1放电的电路原理图。
[0017] 图4b是对电池单体B1进行放电均衡过程中B2、B3、B4充电的电路原理图。
[0018] 图4c是对电池单体B1进行充电均衡过程中B2、B3、B4放电的电路原理图。
[0019] 图4d是对电池单体B1进行充电均衡过程中B1充电的电路原理图。
[0020]图5a是对电池单体B1进行放电均衡过程的仿真结果图。
[0021]图5b是对电池单体B1进行充电均衡过程的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此,以下若有未特别详 细说明的内容,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实现的。
[0023] 如图1,一种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串联电池组正端 VCC和负端GND,串联电池组分为上部分、下部分,上部分和下部分的连接点N,正端VCC到 连接点N的所有电池单体为上部分,连接点N到负端GND的所有电池单体为下部分,上部分 电池单体以连接点N为起点,正端VCC为终点,按奇数顺次对电池单体编号,上部分电池单 体为奇电池;下部分串联电池单体以连接点N为起点,负端GND为终点,从 2开始按偶数顺 次对电池单体进行编号,下部分电池单体为偶电池;m为奇数,η为大于等于2的偶数,m ? 7, η褰6,上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为(m+1) /2,下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为η/2,上部分电池单 体的个数与下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相同或比下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多一;均衡电路包括两 组MOS管,第一组MOS管的个数为(m+1 )/2+1,将第一组MOS管中各MOS管的漏极和源极依 次连接,连接后的两端中一端为源极,另一端为漏极,其中漏极连接电池组正端VCC,源极连 接电池组负端GND,源极连接GND的M0S管命名为M0S管So,从与M0S管So连接的M0S管 开始,到漏极与VCC连接的M0S管截止,按奇数顺次编号;第二组M0S管的个数为(n/2)+l, 将第二组MOS管中各MOS管的漏极和源极依次连接,连接后的两端中一端为源极,另一端为 漏极,漏极连接电池组正端VCC,源极连接电池组负端GND,漏极连接电池组正端VCC的M0S 管命名为M0S管Se,从与M0S管Se连接的M0S管开始,到源极与GND连接的M0S管截止, 从2开始按偶数顺次编号;若m=n+l,电路包括m个储能电感,若 n=m+l,电路包括η个储能 电感,所有储能电感第一端为a端,第二端为b端,与VCC连接的电池单体的负极连接一个 储能电感的a端,此储能电感的b端连接第一组M0S管中编号最大的M0S管的源极;与GND 连接的电池单体的正极连接一个储能电感的a端,此储能电感的b端连接第二组M0S管中 编号最大的M0S管的漏极;上下部分连接点N处连接两个储能电感的 a端,这两个储能电感 中一个储能电感的b端与编号为1的M0S管的源极连接,另一个储能电感的b端与编号为 2的M0S管的漏极连接;其余电池单体的正负端连接点均连接一个储能电感的 a端,与电池 单体编号一致的M0S管的漏极和源极的连接点连接此储能电感的b端。所有M0S管的栅极 接收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控制电路通过控制M0S管的闭合和断开来实现均衡电路对电池 组的均衡目的。作为实例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的频率大小为10khz-20khz,控制信号的 占空比满足储能电感在每个信号周期内复位,即储能电感的电流先从零开始上升,最后又 下降到零。
[0024]如图2所示,是均衡子电路原理图,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与奇电池连接的均衡子 电路为奇均衡子电路,与偶电池连接的均衡子电路为偶均衡子电路。奇(偶)均衡子电路由 与被均衡电池单体串联的两个储能电感1^+(h)、L ki(Lik)及所有编号为奇(偶)数的M〇s管 和M0S管S。(S e)组成,Si为与被均衡对象并联的M0S管,对于奇均衡子电路,su代表与Si 在同一条支路上且编号大于i的所有MOS管,称为电池单体&的上桥臂MOS管,Sd代表与 Si在同一条支路上且编号小于i的所有M0S管及M0S管S。,称为电池单体&的下桥臂M0S 管;对于偶均衡子电路,Su代表与Si在同一条支路上且编号小于i的所有M0S管及M0S管 Se,称为电池单体&的上桥臂M0S管,Sd代表与匕在同一条支路上且编号大于i的所有 M0S管,称为电池单体&的下桥臂M0S管。&为被均衡对象,对于奇均衡子电路,若1为b Lki=L" Ι^=?13,若 i 为m,Lki=L(m_2)m,Lij=0,若 l〈i〈m,k=i-2, j=i+2 ;对于偶均衡子电路,若 i=2, Lij=L2,Lki=L24,若 i=n, Lki=0, Ι^=(η-2)η,若 2<i<n, Ι^=Ι^_2)? ω=Ι^_2),控制电路通过控制奇 (偶)均衡子电路MOS管的闭合与断开对电池单体进行充放电双向均衡。
[0025]对于奇电池 Bi和奇均衡子电路Si (i=l,3, 5, 7)所包含的上桥臂M0S管Su、下桥臂 M0S管Sd、和电池单体并联的M0S管\及第一储能电感Lij、第二储能电感L]d。在^电过程 中,若4电池单体能量过高,为避免对&过充电,闭合与电池单体 Bi并联的M〇s管Si,断开 士桥臂M0S管Su、下桥臂M0S管S d,当M0S管民闭合时,电池单体Bi对第一储能电感^、第 二储能电感Lki充电,储能电感中电流上升进行储能,当m〇S管Si断开时,第一储能电感1^. 通过上桥臂MOS管的体二极管续流,对编号大于i的所有奇电池单体进行充电,第二储能^ ^L ki通过下桥臂M0S管的体二极管续流,对编号小于i的奇电池单体和所有偶电池单体进 行充电,实现能量从I到电池组剩余电池单体的转移。在放电过程中,若&单体能量过低, 为避免对Bi过放电,断开与电池单体h并联的MOS管Si,闭合上桥臂MOS管Su、下桥臂MOS 管Sd,此时所有编号大于i的奇电池对第一储能电感Lij充电,所有编号小于i的奇电池和 所有偶电池对第二储能电感L ki充电,第一储能电感Li」、第二储能电感Lki电流上升进行储 能,当上桥臂M0S管S u、下桥臂M0S管Sd断开时,第一储能电感1^、第二储能电感Lki通过 M0S管Si的体二极管续流,为&充电,实现电池单体&吸收电池组所有剩余电池单体的能 旦 -?. 〇
[0026]对于偶电池 Bi(i=2,4,6)和偶均衡子电路Si(i=2,4,6)所包含的上桥臂M0S管Su、 下桥臂M0S管Sd、和电池单体并联的M0S管Si及第一储能电感Lp第二储能电感Lik。在充 电过程中,若I单体能量过高,为避免对&过充电,闭合与B;并联的M0S管Sp断开上桥臂 M0S管Su、下桥臂M0S管Sd,当M0S管^闭合时,电池单体&对第一储能电感L di、第二储能 电感Lik充电,第一储能电感L^、第二储能电感Lik中电流上升进行储能,当M0S管Si断开 时,第一储能电感h通过上桥臂M0S管的体二极管续流,对编号小于i的偶电池单体和所 有奇电池单体进行充电,第二储能电感L ik通过下桥臂M0S管的体二极管续流,对编号大于 i的所有偶电池单体进行充电,实现能量从A到电池组剩余电池单体的转移。在放电过程 中,若氏单体能量过低,为避免对&过放电,断开与&并联的M0S管匕,闭合上桥臂M0S管 Su、下桥臂M0S管Sd,此时所有下标编号i的偶电池对第二储能电感Lik充电,所有编号小于 i的偶电池和所有奇电池对第一储能电感Ldi充电,第一储能电感h、第二储能电感Lik电流 上升进行储能,当上桥臂M0S管S u、下桥臂M0S管Sd断开时,第一储能电感、第二储能电 感Lik通过M0S管Si的体二极管续流,为电池单体&充电,实现电池单体&吸收电池组所 有剩余电池单体的能量。
[0027]图3所示为以四节单体电池为例的均衡电路原理图,图4a、图4b以编号为1的单 体h为例,当&中的能量明显高于其余单体时,对Bl进行放电均衡的原理图。图4c、4d以 编号为1的单体h为例,当&中的能量明显低于其余单体时,对&进行充电均衡的原理图。 图5a以编号为1的单体&为例,当&中的能量明显高于其余单体时,对比进行放电均衡 的仿真结果图。图5b以编号为1的单体&为例,当&中的能量明显低于其余单体时,对& 进行充电均衡的仿真结果。
[0028] 在对电池组充电过程中,当&单体的能量过高时,为防止其过充电,需要对氏进行 放电均衡,图4a中,控制电路控制M0S管Si闭合,上桥臂M0S管S3、下桥臂M0S管S。断开, 此时,单体电池4、第一储能电感L13、M0S管Si、第二储能电感b形成闭合回路,Bi对储能 电感α ?3、1^)进行充电,电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第一储能电感L13、第二储能电感L,进行 储能。当M0S管Si闭合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值时,断开M0S管Si,闭合上桥臂M0S管S 3、下桥 臂M0S管S。,此时电路中电流变化如图4b所示,通过单体S3的体二极管,第一储能电感L 13、 M0S管S3、单体B3形成闭合回路,第一储能电感L13对单体B 3进行充电,实现能量从单体& 到单体B3的转移。通过下桥臂M0S管S。的体二极管,第二储能电感U、单体B 2、单体B4、下 桥臂M0S管S。形成闭合回路,第二储能电感k对单体(B2、B 4)进行充电,实现能量从单体比 到单体(B2、B4)的转移,整个过程实现了能量从单体&到电池组剩余单体(B 2、B3、B4)的转 移。图5a为当中的能量明显高于其余单体时,对整个均衡电路进行仿真,各个单体电池 单体的电压变化曲线,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单体^的电压逐渐减小,其余单体的电压则逐渐 升高,最后趋于一致达到电池组事先设定的一致性指标。
[0029] 在对电池组进行放电过程中,当单体&的能量过低时,为防止其过放电,需要对单 体4进行充电均衡,图4c中,控制电路控制M0S管Si断开,上桥臂M0S管S3、下桥臂M0S管 S。闭合,第一储能电感L13、M0S管S3、单体B3形成闭合回路,单体B 3对第一储能电感L13充 电,第二储能电感b、单体B2、单体B4、下桥臂M0S管S。形成闭合回路,单体(B2、B 4)对第二 储能电感1^充电,电流方向如图所示,第一储能电感L13、第二储能电感^进行储能。当M0S 管S3、下桥臂M0S管S。闭合时间达到预先设定时间值时,M0S管S3、下桥臂M0S管S。断开, 与队并联的》8管8 1闭合,此时电路中电流方向如图4d所示,通过与匕并联的姐)8管51 的体二极管,第一储能电感L13、单体&、第二储能电感k、与&并联的M0S管Si形成闭合回 路,第一储能电感L 13、第二储能电感1^同时为单体民充电,实现了能量从单体(B2、B3、B 4)到 单体4的转移。图5b为当匕中的能量明显低于其余单体时,对整个均衡电路进行仿真,各 个单体电池单体的电压变化曲线,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单体 Bl的电压逐渐升高,各个单体电 压最后趋于一致达到电池组事先设定的一致性指标。
[0030] 对于匕的整个充放电均衡过程,最终实现了能量从I转移到电池组其余所有剩余 单体或者能量从其余所有剩余单体转移到&,实现了对Bi双向快速均衡的目的。
[0031] 如上即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并取得本实用新型的前述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电池组 具有正端(VCC)和负端(GND),串联电池组分为上部分、下部分,上部分和下部分的连接点 N,正端(VCC)到连接点N的电池单体为上部分,连接点N到负端(GND)的电池单体为下部 分,上部分电池单体以连接点N为起点,正端(VCC)为终点,按奇数顺次对电池单体编号,上 部分电池单体为奇电池;下部分串联电池单体以连接点N为起点,负端(GND)为终点,从2 开始按偶数顺次对电池单体进行编号,下部分电池单体为偶电池;m为奇数,η为大于等于2 的偶数,m S 7, η ? 6,上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为(m+1) /2,下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为η/2, 上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与下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相同或比下部分电池单体的个数多一; 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包括两组MOS管,第一组MOS管的个数为(m+1) /2+1,将第一组 MOS管中各MOS管的漏极和源极依次连接,连接后的两端中一端为源极,另一端为漏极,其 中漏极连接电池组正端(VCC),源极连接电池组负端(GND),源极连接负端(GND)的MOS管命 名为MOS管S。,从与MOS管S。连接的MOS管开始,到漏极与正端(VCC)连接的MOS管截止, 按奇数顺次编号;第二组MOS管的个数为(n/2)+l,将第二组MOS管中各MOS管的漏极和源 极依次连接,连接后的两端中一端为源极,另一端为漏极,漏极连接电池组正端(VCC),源极 连接电池组负端(GND),漏极连接电池组正端(VCC)的MOS管命名为MOS管S e,从与MOS管 Se连接的MOS管开始,到源极与负端(GND)连接的MOS管截止,从2开始按偶数顺次编号; 若m=n+l,电路包括m个储能电感,若n=m+l,电路包括η个储能电感,所有储能电感第一端 为a端,第二端为b端,与正端(VCC)连接的电池单体的负极连接一个储能电感的a端,此 储能电感的b端连接第一组MOS管中编号最大的MOS管的源极;与负端(GND)连接的电池 单体的正极连接一个储能电感的a端,此储能电感的b端连接第二组MOS管中编号最大的 MOS管的漏极;上下部分连接点N处连接两个储能电感的a端,这两个储能电感中一个储能 电感的b端与编号为1的MOS管的源极连接,另一个储能电感的b端与编号为2的MOS管 的漏极连接;其余电池单体的正负端连接点均连接一个储能电感的a端,与电池单体编号 一致的MOS管的漏极和源极的连接点连接此储能电感的b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电池组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子 电路中所有MOS管的栅极接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电路,MOS管的开通和关断由控制电路控 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电池组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 体中的电池是铅酸电池或锂离子电池。
【文档编号】H02J7/00GK204068358SQ201420454347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2日
【发明者】康龙云, 郭向伟, 黄志臻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