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980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空调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控制器、蓄电池和变频空调器等部分组成。现有的太阳能空调系统存在如下缺陷:控制器防雷保护措施不力,影响系统安全性能;蓄电池的多个单体蓄电池之间的容量和自放电不可避免的存在不一致的情形,影响蓄电池寿命。

传统的放电电路为直接在储能或滤波电容的两端并联一个放电电阻,当电路断开电源时,电容通过放电电阻消耗残留的电荷。由于放电电阻直接并联在电容上,当电路接通电源处于工作状态时,放电电阻一直处于放电状态,消耗电源能量且造成电路发热,特别是高压系统中电源电压较高,放电电阻的阻值较大,其放电时长可从几分钟至十几分钟,这样就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例如检测维修时无法确定该设备是否完全放电,因此实际应用中要求电路余电的放电时间尽可能短。适当减小放电电阻的阻值可以缩短断电时余电放电时间,但消耗功率将增大。因此电阻值越小其消耗功率越大,电阻值越大其放电时间长。

目前太阳能空调系统中的逆变电路相对复杂、体积庞大,不适合在户外随身携带使用。

许多用户在将空调关机后没有拔掉电源线的习惯,这样空调仍然与市电连接。在雷雨天里,市电的输电线路非常容易受到雷击,一旦受到雷击,市电的输电线路中便会产生浪涌,此时与市电连接的空调就会受到雷击浪涌的冲击,容易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防雷、提高系统安全性能、能大大缩短放电时间、节约系统能耗、能吸收空调受到的雷击浪涌、保护空调不会被雷击浪涌损坏的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和变频空调器,所述太阳能控制器包括充电电路、控制电路、防雷电路和放电电路,所述变频空调器包括逆变电路和压缩机,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充电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放电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还均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防雷电路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放电电路还通过所述逆变电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第四十一熔断器、第四十一开关、第四十一二极管、第四十一继电器、第四十一电阻、第四十二电阻、第四十三电阻、第四十四电阻、第四十五放电电阻、第四十一电容、第四十二电容、第四十三电解电容、第四十一三极管、第四十二三极管、第四十三MOS管、第四十四MOS管、第四十五MOS管、第四十六MOS管、第四十七MOS管和第四十八MOS管,所述第四十一熔断器的一端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十一熔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十一开关与所述第四十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还通过所述第四十一继电器的触点分别与所述第四十三电阻的一端、第四十五放电电阻的一端、第四十三电解电容的一端、第四十三MOS管的漏极、第四十五MOS管的漏极、第四十七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十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四十一电阻分别与所述第四十一电容的一端和第四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十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十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十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四十二电容的一端和第四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十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四十四电阻接地,所述第四十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十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十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十五放电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十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十三电解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十三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十四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十五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十六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十七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十八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十四MOS管的源极、第四十六MOS管的源极和第四十八MOS管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四十一继电器受所述第四十一开关的控制;

所述逆变电路包括第五十一电阻、第五十二电阻、第五十三电阻、第五十一滑动变阻器、第五十二滑动变阻器、第五十一电感、第五十一电容、第五十二电容、第五十一二极管、第五十一三极管、第五十一变压器和第五十二变压器,所述第五十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五十一滑动变阻器分别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和第五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十一电容的一端和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五十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十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五十三电阻与所述第五十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十一电感与所述第五十一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五十二滑动变阻器与所述第五十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五十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五十四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五十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五十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一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十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十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十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交流市电连接;

所述防雷电路包括第六十一电阻、第六十二电阻、第六十一压敏电阻、第六十二压敏电阻、第六十三压敏电阻、第六十一熔断器、第六十二熔断器、第六十三熔断器、第六十四熔断器和气体放电管,所述第六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的零线连接,所述第六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十四熔断器的一端和第六十一压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十一压敏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十一熔断器的一端和第六十二熔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十一熔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所述第六十三熔断器的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所述第六十三熔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六十二压敏电阻与所述气体放电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十四熔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六十三压敏电阻与所述放电气体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放电气体管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述放电电路还包括第四十六电阻,所述第四十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四十六电阻接地。

在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述放电电路还包括第四十七电阻,所述第四十三MOS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四十七电阻与所述第四十四MOS管的漏极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述放电电路还包括第四十八电阻,所述第四十五MOS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四十八电阻与所述第四十六MOS管的漏极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述放电电路还包括第四十九电阻,所述第四十七MOS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四十九电阻与所述第四十八MOS管的漏极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述第四十一三极管和第四十二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在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中,所述第四十三MOS管、第四十四MOS管、第四十五MOS管、第四十六MOS管、第四十七MOS管和第四十八MOS管均为N沟道MOS管。

实施本发明的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防雷电路,这样就可以有效防雷,提高系统安全性能;放电电路中采用了第四十一开关和第四十一继电器实现了在系统工作时断开第四十五放电电阻,系统断电时将第四十五放电电阻与第四十三电解电容并联,因此第四十五放电电阻可以选用阻值较小的放电电阻,使得该放电电路在系统工作时不消耗电能,减少发热,节约系统能,同时可以使放电时间大大缩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逆变电路使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即可实现对太阳能电池交流输出;差模雷击浪涌和共模雷击浪涌都被防雷电路吸收,不会流至空调的其他电路中,从而保护空调不会被雷击浪涌损坏;所以其可以有效防雷、提高系统安全性能、能大大缩短放电时间、节约系统能耗、能吸收空调受到的雷击浪涌、保护空调不会被雷击浪涌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放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逆变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所述实施例中防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实施例中,该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PV、太阳能控制器1、蓄电池BAT和变频空调器2,其中,太阳能控制器1包括充电电路11、控制电路12、防雷电路14和放电电路13,变频空调器2包括逆变电路21和压缩机22,太阳能电池PV与充电电路11连接,充电电路11通过控制电路12与放电电路13连接,充电电路11和放电电路13还均与蓄电池BAT连接,控制电路12通过防雷电路14与蓄电池BAT连接,放电电路13还通过逆变电路21与压缩机22连接。太阳能电池PV是将太阳的辐射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BAT中存储起来,或推动变频空调器2工作。太阳能控制器1的作用是控制整个具有自放电、可调节逆变和电源防雷的太阳能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BAT起到过充电保护和过放电保护的作用。蓄电池BAT的作用是在有光照时将太阳能电池PV所发出的电能储存起来,到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变频空调器2作为交流负载,可以方便地调速。

太阳能控制器1通过其防雷电路14可以有效防雷,增强系统的防雷能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蓄电池BAT在不损失太阳能转换能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蓄电池组3的充电效率及太阳能电源的实际使用效率,蓄电池BAT进行充电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蓄电池BAT的活性,避免了蓄电池BAT发生沉积,从而较大程度的延长了蓄电池BAT的寿命。

图2为本实施例中放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中,放电电路13包括第四十一熔断器F41、第四十一开关S41、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第四十一继电器J41、第四十一电阻R41、第四十二电阻R42、第四十三电阻R43、第四十四电阻R44、第四十五放电电阻R45、第四十一电容C41、第四十二电容C42、第四十三电解电容C43、第四十一三极管Q41、第四十二三极管Q42、第四十三MOS管Q43、第四十四MOS管Q44、第四十五MOS管Q45、第四十六MOS管Q46、第四十七MOS管Q47和第四十八MOS管Q48,其中,第四十一电容C41和第四十二电容C42均为耦合电容,第四十一电容C41用于防止前端对第四十一三极管的干扰,第四十二电容C42用于防止第四十一三极管Q41和第四十二三极管Q42之间的干扰。第四十四电阻R44为限流电阻,用于过流保护。第四十五放电电阻R45相对于其他电阻,将比其他电阻的阻值小很多。

本实施例中,第四十一三极管Q41和第四十二三极管Q42均为NPN型三极管。第四十三MOS管Q43、第四十四MOS管Q44、第四十五MOS管Q45、第四十六MOS管Q46、第四十七MOS管Q47和第四十八MOS管Q48均为N沟道MOS管。当然,在本实施例的一些情况下,第四十一三极管Q41和第四十二三极管Q42也可以均为PNP型三极管,第四十三MOS管Q43、第四十四MOS管Q44、第四十五MOS管Q45、第四十六MOS管Q46、第四十七MOS管Q47和第四十八MOS管Q48也可以均为P沟道MOS管,但这时放电电路的结构要相应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中,第四十一熔断器F41的一端与蓄电池的正极BAT+连接,第四十一熔断器F41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十一开关S41与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阳极连接,蓄电池的正极BAT+还通过第四十一继电器J41的触点分别与第四十三电阻R43的一端、第四十五放电电阻R45的一端、第四十三电解电容C43的一端、第四十三MOS管Q43的漏极、第四十五MOS管Q45的漏极、第四十七MOS管Q47的漏极连接,第四十一二极管D41的阴极通过第四十一电阻R41分别与第四十一电容C41的一端和第四十二电阻R42的一端连接,第四十二电阻R42的另一端接地,第四十一三极管Q41的基极与第四十一电容C4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十一三极管Q4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四十二电容C42的一端和第四十三电阻R4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十一三极管Q41的发射极通过第四十四电阻R44接地,第四十二三极管Q42的基极与第四十二电容C42的另一端接地,第四十二三极管Q42的集电极与第四十五放电电阻R45的另一端连接,第四十二三极管Q42的发射极接地,第四十三电解电容C4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十三MOS管Q43的源极与第四十四MOS管Q44的漏极连接,第四十五MOS管Q45的源极与第四十六MOS管Q46的漏极连接,第四十七MOS管Q47的源极与第四十八MOS管Q48的漏极连接,第四十四MOS管Q44的源极、第四十六MOS管Q46的源极和第四十八MOS管Q48的源极均接地,第四十一继电器J41受第四十一开关S41的控制,也就是说,当第四十一开关S41没有闭合时,第四十一继电器J41也不会闭合,只有在第四十一开关S41闭合后第四十一继电器J41才可能受控闭合。

本实施例中,当闭合第四十一开关S41时,控制电路12上电,控制电路12检测系统的基本参数,若无故障,则控制第四十一继电器J41吸合,也就是第四十一继电器J41受控闭合,蓄电池BAT提供的电源经过第四十一电阻R41和第四十二电阻R42分压,使得第四十一三极管Q41打开,因此第四十二三极管Q42截止,第四十五放电电阻R45与第四十三电解电容C43断开,因此在该放电电路13工作的情况下,第四十五放电电阻R45不消耗电能。当第四十一开关S41断开,第四十一继电器J41受控断开,则蓄电池BAT提供的电源切断,第四十一三极管Q41截止,第四十三电解电容C43上的余电经过第四十三电阻R43将第四十二三极管Q42打开,此时第四十五放电电阻R45与第四十三电解电容C43并联,通过第四十五放电电阻R45和第四十三电解电容C43实现自动放电。

由于放电电路13采用了第四十一开关S41和第四十一继电器J41实现了在系统工作时断开第四十五放电电阻R45,系统断电时将第四十五放电电阻R45与第四十三电解电容C43并联,因此第四十五放电电阻R45可以选用阻值较小的放电电阻,使得该放电电路13在系统工作时不消耗电能,减少发热,节约系统能,同时由于使用阻值较小的放电电阻,可以使放电时间大大缩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该放电电路13还包括第四十六电阻R46,第四十二三极管Q42的发射极通过第四十六电阻R46接地。第四十六电阻R46为限流电阻,用于进行过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该放电电路13还包括第四十七电阻R47,第四十三MOS管Q43的源极通过第四十七电阻R47与第四十四MOS管Q44的漏极连接。该放电电路13还包括第四十八电阻R48,第四十五MOS管Q45的源极通过第四十八电阻R48与第四十六MOS管Q46的漏极连接。该放电电路13还包括第四十九电阻R49,第四十七MOS管Q47的源极通过第四十九电阻R49与第四十八MOS管Q48的漏极连接。第四十七电阻R47、第四十八电阻R48和第四十九电阻R49均为限流电阻,用于进行过流保护。

图3为本实施例中逆变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中,该逆变电路21包括第五十一电阻R51、第五十二电阻R52、第五十三电阻R53、第五十一滑动变阻器W51、第五十二滑动变阻器W52、第五十一电感L51、第五十一电容C51、第五十二电容C52、第五十一二极管D51、第五十一三极管Q51、第五十一变压器T51和第五十二变压器T52,其中,第五十二电阻R52和第五十三电阻R53均为限流电阻,用于进行过流保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第五十一三极管Q51的基极通过第五十一滑动变阻器W51分别与蓄电池的正极BAT+和第五十一电阻R51的一端连接,第五十一三极管Q51的集电极与第五十二电阻R52的一端连接,第五十二电阻R5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十一电容C51的一端和蓄电池的负极BAT-连接,第五十一电容C51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一变压器T5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五十一三极管Q51的发射极通过第五十三电阻R53与第五十一变压器T5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五十一电阻R51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十一电感L51与第五十一变压器T5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五十一变压器T5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通过第五十二滑动变阻器W52与第五十一二极管D51的阳极连接,第五十一变压器T5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十四电阻R54分别与第五十二电容C52的一端和第五十一开关S51的一端连接,第五十一开关S51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二变压器T5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五十二电容C52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二变压器T52的次级线圈另一端连接,第五十二变压器T52的次级线圈与交流市电AC连接,也就是说,第五十二变压器T52的次级线圈作为交流电输出线圈。

本实施例中,第五十一三极管Q51、第五十一滑动变阻器W51和第五十一电阻R51组成正向偏置放大电路,第五十一电感L51与第五十一变压器T51的初级线圈组成直流逆变单元,放大后的太阳能电池PV的电压通过直流逆变单元转换成交流电。交流电感应到第五十一变压器T51的次级线圈两端的电流,经过第五十一二极管D51后给第五十二电容C52进行充电。其后闭合第五十一开关S51,使得第五十二电容C52通过第五十二变压器T52的初级线圈对外放电,根据第五十二变压器T52的线圈匝数比,在交流输出点即第五十二变压器T52的次级线圈可以获得更高的电压。用户如果希望获得其他额定电压的交流电输出,可以通过调节第五十一滑动变阻器W51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该逆变电路21还包括第五十四电阻R54,第五十四电阻R54的一端与第五十一变压器T5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五十四电阻R54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二电容C52的一端连接。第五十四电阻R54为限流电阻,用于进行过流保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该逆变电路21还包括第五十五电阻R55,第五十五电阻R55的一端与第五十一开关S51的另一端连接,第五十五电阻R55的另一端与第五十一二极管D51的阴极连接。第五十五电阻R55为限流电阻,用于进行过流保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第五十一三极管Q51为PNP型三极管。第五十一变压器T51为升压变压器。当然,在本实施例的一些情况下,上述第五十一三极管Q51也可以为NPN型三极管,但这时逆变电路21的电路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图4是本实施例中防雷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中,该防雷电路14包括第六十一电阻R61、第六十二电阻R62、第六十一压敏电阻VR61、第六十二压敏电阻VR62、第六十三压敏电阻VR63、第六十一熔断器F61、第六十二熔断器F62、第六十三熔断器F63、第六十四熔断器F64和气体放电管FD1。其中,第六十一电阻R61的一端与直流电源VDD的零线N(具体是直流电源的输入接口的零线)连接,第六十一电阻R6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十四熔断器F64的一端和第六十一压敏电阻VR61的一端连接,第六十一压敏电阻VR6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十一熔断器F61的一端和第六十二熔断器F62的一端连接,第六十一熔断器的F61另一端与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连接,第六十三熔断器F63的一端与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连接,第六十三熔断器F63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二压敏电阻VR62与气体放电管FD1的一端连接,第六十四熔断器F64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十三压敏电阻VR63与放电气体管FD1的一端连接,放电气体管FD1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第六十一电阻R61和第六十二电阻R62均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直流电源的火线和零线之间的回路进行过流保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有差模雷击浪涌从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和零线N之间过来时,第六十一压敏电阻VR61的阻值迅速降低,将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和零线N短接,差模雷击浪涌由此被消除。有共模雷击浪涌从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和地GND之间或者零线N与地GND之间过来时,第六十二压敏电阻VR62或第六十三压敏电阻VR1的阻值迅速降低,将该共模雷击浪涌引到气体放电管FD1中,气体放电管FD1迅速被击穿而开始放电,共模雷击浪涌由此被消除。由此可见,差模雷击浪涌和共模雷击浪涌都被防雷电路14吸收,不会流至空调的其他电路中,从而保护空调不会被雷击浪涌损坏。所以其能吸收空调受到的雷击浪涌、保护空调不会被雷击浪涌损坏。

如果从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和零线N之间过来的差模雷击浪涌的电流过大,第六十一熔断器F61就会熔断;如果从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和地GND之间或者零线N与地GND之间过来共模雷击浪涌的电流过大,第六十三熔断器F63或第六十四熔断器F64就会熔断,第六十二熔断器F62(直流电源VDD的常规保险丝)也会熔断,从而切断直流电源VDD。

本实施例中,该防雷电路14还包括第六十三电阻R63,第六十三电阻R63的一端与第六十一电阻R61的另一端连接,第六十三电阻R63的另一端与第六十四熔断器F64的一端连接。第六十三电阻R63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直流电源VDD的零线N与地GND之间的回路进行过流保护,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该防雷电路14还包括第六十四电阻R64,第六十四电阻R64的一端与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连接,第六十四电阻R64的另一端与第六十三熔断器的F63一端连接。第六十四电阻R64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与地GND之间的回路进行过流保护,更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总之,本发明由于设有防雷电路14,这样就可以有效防雷,提高系统安全性能;在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和零线N之间、火线L与地GND之间和零线N与地GND之间均连接压敏电阻,有差模雷击浪涌从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和零线N之间过来时,第六十一压敏电阻VR61的阻值迅速降低,将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和零线N短接,差模雷击浪涌由此被消除,有共模雷击浪涌从直流电源VDD的火线L和地GND之间或者零线N与地GND之间过来时,第六十二压敏电阻VR62或第六十三压敏电阻VR63的阻值迅速降低,将该共模雷击浪涌引到气体放电管FD1中,气体放电管FD1迅速被击穿而开始放电,共模雷击浪涌由此被消除。由此可见,差模雷击浪涌和共模雷击浪涌都被防雷电路吸收,不会流至空调的其他电路中,从而保护空调不会被雷击浪涌损坏。

放电电路13中选用阻值较小的放电电阻,使得该放电电路13在系统工作时不消耗电能,减少发热,节约系统能耗,由于使用阻值较小的放电电阻,同时可以使放电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逆变电路21的电路结构简单,采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即可实现对太阳能电池PV的交流输出,其能解决现有太阳能逆变电路复杂和体积庞大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