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搭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17782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网搭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网搭建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压的变电所及输配电线路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网,简称电网。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力需求逐渐增加,对电网稳定性的要求逐渐提高。电网的搭建较早,可能存在早期搭建的电网不能满足人们当前的需求的情况出现,当该情况出现时,重新搭建电网所耗费的资源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评估当前电网的稳定性,根据评估调整当前电网十分必要。

目前,还有一种方式,是根据用户的投诉评估电网的稳定性,根据评估结果对电网进行调整。

上述方法中,虽然可以达到调整的目的,但是已经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网搭建方法,可以根据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供电需求评估评估点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对评估点进行调整,使得在断电等影响用户体验的事件发生前调整电网,提升电网稳定性,提升用户体验。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电网搭建方法,具体包括:

101,获取电网的结构;

102,根据所述电网结构确定评估点相关的各节点;

103,获取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各节点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所述相关关系,包括:连接关系、电流输入/输出关系;

104,获取所述评估点的供电需求;

105,根据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各节点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供电需求评估所述评估点的稳定性;

106,根据所述稳定性对所述评估点进行调整;

其中,步骤105,包括如下子步骤:

105-1,根据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确定各节点的第一影响力;

105-2,根据各节点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确定各节点的第二影响力;

105-3,根据所述第一影响力和所述第二影响力确定所述评估点的供电能力;

105-4,根据所述供电能力、供电需求评估所述评估点的稳定性;

步骤105-1中:

任一节点的第一影响力=a*任一节点的节点规模+b*任一节点的节点等级+c*任一节点的供电负荷+d*任一节点的负荷等级;

其中,a为节点规模影响因子,b为节点等级影响因子,c为供电负荷影响因子,d为负荷等级影响因子,a为1.9,b为0.54,c为2.68,d为0.62;

步骤105-2中:

任一节点的第二影响力=e*任一节点的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f*任一节点的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距离+g*任一节点的与所述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

其中,e为相关关系影响因子,f为距离影响因子,g为传输介质影响因子,e为0.73,f为0.69,g为1.06。

可选地,所述电网的结构,包括:电网中各节点、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节点之间的电流输入/输出关系。

可选地,所述评估点相关的节点,包括:与所述评估点连接的节点、电流输入至所述评估点的节点、所述评估点中的电流输出至的节点。

可选地,所述传输介质,包括:电缆、光缆。

可选地,所述步骤104,包括如下步骤:

104-1,获取对所述评估点有供电需求的各单位的历史需求;

104-2,对所述历史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到各单位的需求区间;

104-3,根据各单位的供电等级以及需求区间,确定评估点的供电需求。

可选地,步骤106,包括:

若所述稳定性满足调整条件,则根据所述稳定性与所述供电能力之间的差值调整所述评估点。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供电需求评估评估点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对评估点进行调整,使得在断电等影响用户体验的事件发生前调整电网,提升电网稳定性,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网搭建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网搭建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目前,一般根据用户的投诉评估电网的稳定性,根据评估结果对电网进行调整。该方法,虽然可以达到调整的目的,但是已经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影响用户体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网搭建方法,根据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供电需求评估评估点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对评估点进行调整,使得在断电等影响用户体验的事件发生前调整电网,提升电网稳定性,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搭建方法,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网搭建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101,获取电网的结构;

可选地,电网的结构,包括:电网中各节点、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各节点之间的电流输入/输出关系。

102,根据电网结构确定评估点相关的各节点;

可选地,评估点相关的节点,包括:与评估点连接的节点、电流输入至评估点的节点、评估点中的电流输出至的节点。

103,获取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

可选地,相关关系,包括:连接关系、电流输入/输出关系。

可选地,传输介质,包括:电缆、光缆。

可选地,相关关系,包括:连接关系、电流输入/输出关系。

104,获取评估点的供电需求;

可选地,步骤104,包括:

104-1,获取对评估点有供电需求的各单位的历史需求;

104-2,对历史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到各单位的需求区间;

104-3,根据各单位的供电等级以及需求区间,确定评估点的供电需求。

105,根据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供电需求评估评估点的稳定性;

可选地,步骤105,包括如下子步骤:

105-1,根据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确定各节点的第一影响力;

105-2,根据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确定各节点的第二影响力;

105-3,根据第一影响力和第二影响力确定评估点的供电能力;

105-4,根据供电能力、供电需求评估评估点的稳定性;

步骤105-1中:

任一节点的第一影响力=a*任一节点的节点规模+b*任一节点的节点等级+c*任一节点的供电负荷+d*任一节点的负荷等级;

其中,a为节点规模影响因子,b为节点等级影响因子,c为供电负荷影响因子,d为负荷等级影响因子,a为1.9,b为0.54,c为2.68,d为0.62;

步骤105-2中:

任一节点的第二影响力=e*任一节点的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f*任一节点的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g*任一节点的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

其中,e为相关关系影响因子,f为距离影响因子,g为传输介质影响因子,e为0.73,f为0.69,g为1.06。

106,根据稳定性对评估点进行调整。

可选地,根据稳定性对评估点进行调整,包括:

若稳定性满足调整条件,则根据稳定性与供电能力之间的差值调整评估点。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根据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供电需求评估评估点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对评估点进行调整,使得在断电等影响用户体验的事件发生前调整电网,提升电网稳定性,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更加清楚地阐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网搭建方法,结合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以如下实施例二为例,对电网搭建方法进行详细说明,详见如下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搭建方法,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201,获取电网的结构;

其中,电网的结构为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

物理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电网中各节点、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逻辑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各节点之间的电流输入/输出关系。

202,根据电网结构确定评估点相关的各节点;

其中,与评估点相关的节点包括物理相关的节点和逻辑相关的节点。

物理相关的节点,包括但不限于:与评估点连接的节点。

逻辑相关的节点,包括但不限于:电流输入至评估点的节点、评估点中的电流输出至的节点。

203,获取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

其中,传输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电缆、光缆、无线电。

电缆,包括但不限于:低压电线、高压电线。

光缆,包括但不限于:光纤电缆。

相关关系,包括:连接关系、电流输入/输出关系。

204,获取评估点的供电需求;

本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04-1,获取对评估点有供电需求的各单位的历史需求;

104-2,对历史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到各单位的需求区间;

104-3,根据各单位的供电等级以及需求区间,确定评估点的供电需求。

其中,对评估点有供电需求的单位为该评估点电荷等参数变化影响到的单位。

此处所说的单位,是用电单元,可以为工作单位,也可以为住户,还可以为其他单元。

不同的单位对供电稳定性的要求不同,根据要求为单位设定匹配的供电等级,越高供电等级的单位越需要保障其供电稳定性,若对其断电,会产生更大的不良后果,因此,根据供电等级及需求区间即可评估出所有单位对评估点的供电需求。

205,根据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供电需求评估评估点的稳定性;

本步骤在实施时,可以通过如下4个子步骤实现。

205-1:根据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确定各节点的第一影响力;

对于子步骤205-1,任一节点的第一影响力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任一节点的第一影响力=a*任一节点的节点规模+b*任一节点的节点等级+c*任一节点的供电负荷+d*任一节点的负荷等级;

其中,a为节点规模影响因子,b为节点等级影响因子,c为供电负荷影响因子,d为负荷等级影响因子。

优选地,a为1.9,b为0.54,c为2.68,d为0.62。

除此之外,任一节点的第一影响力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得到:1)形成行为节点,列分别为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的第一影响力矩阵;2)对第一影响力矩阵进行归一化;3)综合第一影响力矩阵以及节点规模影响因子、节点等级影响因子、供电负荷影响因子、负荷等级影响因子,确定第一影响力。

205-2:根据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确定各节点的第二影响力;

对于子步骤205-2,任一节点的第二影响力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得到:

任一节点的第二影响力=e*任一节点的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f*任一节点的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g*任一节点的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

其中,e为相关关系影响因子,f为距离影响因子,g为传输介质影响因子。

优选地,e为0.73,f为0.69,g为1.06。

除此之外,任一节点的第二影响力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得到:1)形成行为节点,列分别为相关关系、距离、传输介质的第二影响力矩阵;2)对第二影响力矩阵进行归一化;3)综合第二影响力矩阵以及相关关系影响因子、距离影响因子、传输介质影响因子,确定第二影响力。

205-3:根据第一影响力和第二影响力确定评估点的供电能力;

具体的,可以将第一影响力与第二影响力加权求和后的值确定为评估点的供电能力。

205-4:根据供电能力、供电需求评估该评估点的稳定性。

具体的,1)确定供电能力与供电需求之间的差;2)若差不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评估点稳定,若差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该评估点不稳定

206,根据稳定性对评估点进行调整。

具体的,若稳定性满足调整条件,则根据稳定性与供电能力之间的差值调整评估点。

调整方法可以为,更换传输介质、更换变压器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网搭建方法,根据各节点的节点规模、节点等级、供电负荷、负荷等级、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距离、各节点与评估点之间的传输介质、供电需求评估评估点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对评估点进行调整,使得在断电等影响用户体验的事件发生前调整电网,提升电网稳定性,提升用户体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