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充电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25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充电站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发展极为迅速,各地纷纷加大对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但在目前,作为电动车和电动汽车的配套设施,城市道路上很少有匹配的充电站,因此,电动汽车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如增大了公共电网的负荷压力、高层用户充电不方便、行驶途中馈电无法及时补充等,也大大制约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电动汽车的充电领域。但目前的太阳能光伏充电站不齐全,分布局限,没有系统化管理和维护,不能满足现有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监控和管理的太阳能光伏充电站系统。

一种太阳能光伏充电站系统,包括光伏阵列单元、防雷接地单元、储能单元、逆变器单元,充电桩单元、公共电网、信息采集单元、通讯单元、显示屏单元及监控终端,所述光伏阵列单元、防雷接地单元、储能单元及逆变器单元依次连接,所述逆变器单元连接所述充电桩和所述公共电网,所述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储能单元储存的电量参数、充电桩单元及公共电网传输的电量参数,所述显示屏单元显示所述信息采集单元采集的参数,所述信息采集单元通过所述通讯单元与所述监控终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光伏充电站系统,通过设置光伏阵列单元、储能单元、逆变器单元和充电桩单元,实现了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并为电动汽车充电,光伏阵列单元产生的过剩电能上传给公共电网,通过设置信息采集单元来检测储能单元中的储存的电量和充电桩单元及公共电网传输的电量,通过显示屏单 元显示储能单元中的储存的电量、充电桩单元及公共电网中传输的电量,方便充电者查看。信息采集单元通过通讯单元将储能单元中的储存的电量以及充电桩单元和公共电网传输的电量发送至监控终端,方便管理和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单元还连接了辐照检测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阵列单元由多个光伏阵列分散布置构成。

进一步地,至少设置一个充电桩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单元设置有自动收费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太阳能光伏充电站系统的结构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该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 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太阳能光伏充电站系统,包括光伏阵列单元1、防雷接地单元2、储能单元3、逆变器单元4,充电桩单元5、公共电网6,信息采集单元7、通讯单元8、显示屏单元9、监控终端10、辐照检测装置11和温度检测装置12。

所述光伏阵列单元1、防雷接地单元2、储能单元3、逆变器单元4依次连接,所述逆变器单元4连接所述充电桩单元5和所述公共电网6。所述光伏阵列单元1将太阳能转换成直流电能,并储存在储能单元3中,逆变器单元4将储能单元3中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通过充电桩单元5给电动汽车充电。光伏阵列单元1产生的过剩电量将上传给公共电网6。

所述信息采集单元7连接了储能单元3、充电桩单元5、公共电网6、监控终端10、辐照检测装置11和温度检测装置12。所述信息采集单元7将储能单元3中的储存电量、充电桩单元5和公共电网6中的传输电量、辐照检测装置11和温度检测装置12检测到的辐照参数和温度参数通过通讯单元8发送至监控终端10,方便管理和维护。所述显示屏单元9显示储能单元3中的储存电量、充电桩单元5及公共电网6中的传输电量、辐照参数、温度参数,方便充电者查看。所述充电桩单元5至少设置有一个,可同时为多台电动汽车充电。所述充电桩单元5设置有自动收费装置51,可自动收取充电费用。

所述光伏阵列单元1有多个光伏阵列分散布置构成,所述光伏阵列可以设置在屋顶、车棚及地面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 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