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980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配电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配电柜,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智能化散热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随着电力设备的高速发展,配电柜越来越智能化,市面上配电柜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 有开放式、 封闭式、 抽屉式等等。封闭式开关柜封闭性好, 可有效避免外界的干扰, 防触电的安全性高, 所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封闭式配电柜密封性好, 散热效果差, 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 外部气温高,在使用时间过长时, 封闭式开关柜内各元件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去, 会因为配电柜内的温度逐渐升高而导致配电柜内的线路出现问题,容易造成柜内电器元件损坏,甚至会导致电火灾,让配电柜内的设备烧毁,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申请号201510349488.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冷却功能的配电柜,包括柜体、冷却水管、冷却风机及数根吹风管,所述柜体包括外板和内板, 所述内板内部侧壁分别设置有电器元件安装槽,所述外板及内板之间形成一间距, 所述冷却水管沿间距从下到上成 S 型结构盘形设置, 所述冷却风机固定在柜体顶部, 所述吹风管固定在安装槽侧明并且与安装槽同方向设置。

上述公开的专利中冷却水管和吹风管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不能充分发挥冷却水管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配电柜,

采用流通空气结合冷却液共同冷却的方式进行散热,通风管和冷却液的走液管位于同一区域,保证了柜体的整体冷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配电柜,包括柜门和柜体,所述柜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层柜板和外层柜板,所述内层柜板竖直的三个板面上设置有散热带,所述散热带盘绕在内层柜板竖直的三个板面上,所述散热带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内层柜板和外层柜板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置在散热带的周边,所述隔离板分别与内层柜板和外层柜板垂直相接,所述内层柜板、外层柜板、隔离板和散热带围出散热通道;配电柜还包括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储液箱、走液管、循环泵、排风扇、进气管、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排风扇设置在柜体顶部,并和散热通道相通,所述进气管贯穿柜体使空气进入柜体内部,所述储液箱设置在柜体的下端,所述储液箱中设置有冷却液,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设置在柜体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循环泵分别和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循环泵设置在储液箱上,所述储液箱上设置有出液阀和回液阀,所述走液管包括前液管和后液管,所述前液管两端分别与出液阀和循环泵入口相连,所述后液管两端分别与循环泵出口和回液阀相连,所述走液管位于散热通道内,并途径散热带分布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液为乙醇、乙二醇或丙二醇中的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带的边沿设置有卡槽,所述隔离板的边沿卡在卡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管中设置有玻璃纤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柜板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卡扣,所述走液管穿过卡扣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柜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层柜板和外层柜板,内层柜板竖直的三个板面上盘绕有散热带,散热带上设置有散热孔,内层柜板和外层柜板之间设置有隔离板,内层柜板、外层柜板、隔离板和散热带围出散热通道,排风扇和散热通道相通,进气管贯穿柜体使空气进入柜体内部,外界空气从进气管进入柜体内部,然后从散热带上散热孔流入散热通道,并将柜体内热空气带出,在排风扇的作用下,热空气从散热通道被抽出;温度传感器和循环泵分别和控制器信号连接,走液管位于散热通道内,并途径散热带分布区域, 走液管中冷却液不停的流动,将散热通道内热空气更快速的降温,从而加快柜体内温度降低,整体降温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配电柜内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配电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化配电柜,包括柜门1和柜体2,柜体2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层柜板21和外层柜板22,内层柜板21竖直的三个板面上设置有散热带23,散热带23盘绕在内层柜板21竖直的三个板面上,散热带23上设置有散热孔24,内层柜板21和外层柜板22之间设置有隔离板25,隔离板25设置在散热带23的周边,隔离板25分别与内层柜板21和外层柜板22垂直相接,内层柜板21、外层柜板22、隔离板25和散热带23围出散热通道26;配电柜还包括降温装置3,降温装置3包括储液箱31、走液管32、循环泵33、排风扇34、进气管35、温度传感器36和控制器37,排风扇34设置在柜体2顶部,并和散热通道26相通,进气管35贯穿柜体2使空气进入柜体2内部,储液箱31设置在柜体2的下端,储液箱31中设置有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6和控制器37设置在柜体2中,温度传感器36和循环泵33分别和控制器37信号连接,循环泵33设置在储液箱31上,储液箱31上设置有出液阀38和回液阀39,走液管32包括前液管321和后液管322,前液管321两端分别与出液阀38和循环泵33入口相连,后液管322两端分别与循环泵33出口和回液阀39相连,走液管32位于散热通道26内,并途径散热带23分布区域。外界空气从进气管进入柜体2内部,然后从散热带23上散热孔24流入散热通道26,并将柜体2内热空气带出,在排风扇34的作用下,热空气从散热通道26被抽出,温度传感器36将探测到的温度实时传送到控制器37,当温度高于30度,控制器37向循环泵33发送信号,循环泵33启动,储液箱31中冷却液开始在走液管32中流动,将散热通道26内热空气更快速的降温,从而加快柜体2内温度降低,

当温度又低于30度,控制器37向循环泵33发送信号,循环泵33停止,储液箱31中冷却液停止在走液管32中流动,实现智能化控温,从而在保证柜体2中温度不至过高的前提下,节约能源。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冷却液为乙醇、乙二醇或丙二醇中的一种。乙醇、乙二醇或丙二醇在零下也不会凝固,可在冬季使用,相比水而言乙醇、乙二醇或丙二醇的导电性较差,不会因为泄漏而导致严重后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散热带23的边沿设置有卡槽27,隔离板25的边沿卡在卡槽27中。便于将隔离板25固定在内层柜板21和外层柜板22之间。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气管35中设置有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可以吸附灰尘,使外界空气在进入柜体2之前滤去灰尘,避免长时间使用后柜体2中电器原件沾满灰尘。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层柜板22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卡扣28,走液管32穿过卡扣28而固定。避免冷却液在走液管32中流动时,走液管32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