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箱式变电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141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箱式变电站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光伏箱式变电站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逐年上升,对光伏箱式变电站也是逐年提高,光伏产业不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光伏发电有无电场合提供电源、利用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产品和实现光伏并网发电的优点,箱式变电站就是一种将交流电能的变换装置,首先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然后能将一数值的交流电压、电流转变成同频率的另一数值交流电压、电流,使电能传输、分配和使用,做到安全经济。

而现有光伏箱式变电站在运行中箱体内金属件表面容易形成凝露,从而造成箱式变电站相间短路或者其他事故,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一现象,箱式变电站在侧墙上设有通风孔,但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箱式变电站系统,使光伏箱式变电站具备防潮、加热及通信功能。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底板、四面侧板和顶板组成的箱体、加热器R7和风机M,所述箱体的前侧板上设置有箱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均设置有通风孔,风机M安装在通风孔处,加热器R7安装在箱体的后侧板上,箱体内部安装有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5.0V电源电路和3.3V电源电路,所述5.0V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R1、电阻R8、电容C4、整流桥BR1和型号为LM7805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4,所述变压器TR1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380V,变压器TR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R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都与整流桥BR1的一交流输入端连接,整流桥BR1的另一交流输入端与变压器TR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R1的一直流输出端与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R1的另一直流输出端连接,整流桥BR1的一直流输出端与型号为LM7805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4的1引脚连接,型号为LM7805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4的1引脚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型号为LM7805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4的1引脚与电解电容C7的一端连接,型号为LM7805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4的3引脚与电解电容C8的一端连接,型号为LM7805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4的3引脚与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7的另一端、型号为LM7805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4的2引脚、电解电容C8的另一端和电容C9的另一端都与整流桥BR1的另一直流输出端连接,型号为LM7805的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4的3引脚输出是5.0V电源;所述3.3V电源电路包括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5、电解电容C10和电解电容C11,所述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5的3引脚接5.0V电源,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5的3引脚与电解电容C10的正极连接,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5的2引脚与电解电容C11的正极连接,电解电容C10的负极、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5的1引脚和电解电容C11的负极都接地GND,型号为AMS1117-3.3V的芯片U5的2引脚输出3.3V电源;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型号为SHT7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继电器RL1、型号为GS-91的芯片U3和天线A,所述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引脚和2引脚分别与型号为SHT7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4引脚和1引脚连接,型号为SHT7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4引脚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型号为SHT71的温湿度传感器U2的1引脚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另一端都接5.0V电源,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39引脚与排阻J1的2引脚连接,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39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GND,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35引脚与排阻J1的3引脚连接,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35引脚与继电器RL1线圈的一端连接,继电器RL1线圈的另一端接地GND,继电器RL1的常开触点与风机M的一端连接,风机M的另一端与继电器RL1的静触点连接,排阻J1的1引脚接5.0V电源,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0引脚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型号为GS-91的芯片U3的5引脚连接,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1引脚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型号为GS-91的芯片U3的4引脚连接,型号为GS-91的芯片U3的4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3.3V电源,型号为GS-91的芯片U3的11引脚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GND,型号为GS-91的芯片U3的12引脚接3.3V电源,型号为GS-91的芯片U3的12引脚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GND,型号为GS-91的芯片U3的17引脚和19引脚都接天线A,型号为GS-91的芯片U3的22引脚、18引脚和20引脚都接地GND。

本实用新型实时检测光伏箱式变电站箱体内的温湿度信息,并将该温湿度信息将通信模块上传至移动设备,使光伏箱式变电站具备防潮和加热功能,增强散热效果,避免了箱式变电站相间短路或者其他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5.0V电源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3.3V电源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现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箱式变电站系统,所述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9引脚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9引脚与晶振X1的一端连接,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8引脚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8引脚与晶振X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都接地GND,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9引脚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9引脚与复位按键K的一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和复位按键K的另一端都接5.0V电源,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9引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GND。

所述型号为GS-91的芯片U3的5引脚和4引脚分别经电感L1和电感L2与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0引脚和11引脚连接,型号为GS-91的芯片U3的17引脚和19引脚都接天线A组成通信模块,可将型号为SHT71的温湿度传感器U2实时检测的箱体内的温湿度信息上传至移动设备,供维修人员查看,并可及时知晓光伏箱式变电站箱体内的温湿度信息,若箱体内的温湿度信息有异常,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光伏箱式变电站。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事先设定箱体内的温度信息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湿度信息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所述型号为SHT71的温湿度传感器U2将实时采集箱体内的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传输至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经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分析处理后,发送至通信模块与移动设备进行通信,便于维修人员实时查看,知晓光伏箱式变电站箱体内的温湿度信息并及时发现箱体内的温湿度信息出现异常,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当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接收的温度信息大于设定的温度信息的上限值时,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35引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RL1的线圈得电,继电器RL1的常开触点闭合,风机M开始工作,为箱体通风,使箱体内的温度降低,当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接收的温度信息小于设定的温度信息的下限值时,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39引脚输出高电平,此时电阻R7开始工作,为箱体内加热,当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接收的湿度信息小于设定湿度信息的上限值时,即有凝露现象发生时,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39引脚和35引脚均输出高电平,此时电阻R7开始工作,同时风机M也开始工作,为箱体内加热同时通风,避免了箱式变电站相间短路或其他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实时检测光伏箱式变电站箱体内的温湿度信息,并将该温湿度信息将通信模块上传至移动设备,使光伏箱式变电站具备防潮和加热功能,增强散热效果,避免了箱式变电站相间短路或者其他事故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