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7584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配件,尤其涉及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Mobile Power Pack,MPP),也叫“充电宝”,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充电。

现有的移动电源种类繁多。在2015年9月30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520770057.X的中国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触式充电移动电源,包括移动电源本体,还包括充电配件,所述移动电源本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电连接的充电母座,所述充电配件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母座电连接(该充电配件包括连接端口、连接线和接触件,所述连接线为柔性连接线),所述充电配件的另一端连接至移动设备。由于该充电配件为软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在通过该充电配件和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该充电配件容易松动或掉落,接触差,连接不紧密,充电效果不好,效率低下,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该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不容易松动或掉落,接触性良好,连接紧密,充电效果好,充电效率高,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问题之一,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所述充电配件包括一保护壳及一充电本体,所述充电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插头、一底座、一连接线及一接触件;所述连接线为扁平状刚性连接线,安置于所述保护壳内;

所述保护壳的内表面上开设有一与所述接触件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接触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保护壳的端面上开设有至少一通孔,所述插头、所述底座及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通孔;所述保护壳端面上还设有一与移动设备的充电口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插头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充电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定位孔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的端部设有一磁头,所述底座为磁性底座,所述磁头与所述底座磁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该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不容易松动或掉落,接触性良好,连接紧密,充电效果好,充电效率高,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问题之二,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所述充电配件包括一保护壳及一充电本体,所述充电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插头、一底座、一连接线及一接触件,所述底座、所述连接线及所述接触件安放于所述保护壳外,且所述接触件固定于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上;

所述保护壳的端面上设有一与移动设备的充电口相匹配的定位孔,所述插头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充电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件包括一贴片及两触片,两所述触片贴于所述贴片的外表面上,所述贴片的内表面贴于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上,且所述贴片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连接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的端部设有一磁头,所述底座为磁性底座,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所述磁头与所述底座进行磁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充电本体为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其连接线采用的是扁平状刚性连接线,将充电本体卡设于所述保护壳内,接触件恰好露在保护壳的外面,不容易松动;充电时,将接触件放在移动电源的充电母座上,插头插入移动设备的充电口;该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不容易松动或掉落,接触性良好,连接紧密,充电效果好,充电效率高,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的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的实施例二的充电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的实施例二的工作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的实施例三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保护壳、11-安装孔、111-长条孔、12-定位孔、13-通孔、2-充电本体、21-插头、22-底座、23-连接线、231-磁头、24-接触件、贴片241、242-触片、3-移动设备、31-充电口、4-移动电源、41-充电母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所述充电配件包括一保护壳1及一充电本体2,

所述充电本体2包括一插头21、一底座22、一连接线23及一接触件24,所述插头21、所述底座22、所述连接线23及所述接触件24依次连接;所述连接线23为扁平状刚性连接线,安置于所述保护壳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23与所述底座22之间的连接方式是线路连接;

所述保护壳1的内表面上开设有一与所述接触件24相匹配的安装孔11,用于将所述接触件24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1内,使得所述接触件24恰好能卡在所述安装孔11内,所述接触件24的内端面留在所述保护壳1内部,所述接触件24的外端面为工作面,露出所述保护壳1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11为圆孔,所述接触件24为环状接触件;

所述保护壳1的端面上设有一定位孔12及一通孔13,所述通孔13位于所述定位孔12的正下方,所述插头21、所述底座22及所述连接线23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通孔13,通过所述通孔13穿出到所述保护壳1外;所述定位孔12与所述移动设备3的充电口31相匹配,所述插头21通过所述定位孔12插入至所述充电口31。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3所示,充电时,将移动设备3(如手机)安装在所述保护壳1内,所述接触件24的工作面与移动电源4的充电母座41贴合,所述充电母座41为环状结构,所述插头21穿过所述定位孔12与所述充电口31连接。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一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安装孔11为两个互相平行的长条孔111,所述接触件24包括一个方形贴片241及两个与所述长条孔111相匹配的触片242,所述触片242为金属触片,具有磁性,所述触片242贴于所述贴片241的内表面上,且所述贴片241的内表面贴于所述保护壳1内部,使得所述贴片241留在所述保护壳1内部,所述触片242为所述接触件24的工作面,露出所述保护壳1外;另外有,所述连接线23也为贴片结构,所述连接线23的端部设有一磁头231,所述底座22为磁性底座,作为另一磁头,所述连接线23与所述底座22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所述磁头231与所述底座22进行磁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6所示,充电时,将移动设备3(如手机)安装在所述保护壳1内,所述接触件24的工作面与移动电源4的充电母座41贴合,所述充电母座41为长条孔结构,所述插头21穿过所述定位孔12与所述充电口31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一种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所述充电配件包括一保护壳1及一充电本体2,所述充电本体2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插头21、一底座22、一连接线23及一接触件24,所述连接线23为扁平状刚性连接线,所述底座22、所述连接线23及所述接触件24安放于所述保护壳1外,且所述接触件24固定于所述保护壳1的外表面上;所述接触件24包括一方形贴片241及两长条状的触片242,两所述触片242的外表面为工作面,与移动电源4的充电母座41贴合,两所述触片242的内表面贴于所述贴片241的外表面上,所述贴片241的内表面贴于所述保护壳1的外表面上,且所述贴片241的一端部连接至所述连接线23;所述保护壳1的端面上设有一与移动设备3的充电口31相匹配的定位孔12,所述插头21穿过所述定位孔12与所述充电口31连接。

所述连接线23也为贴片结构,所述连接线23的端部设有一磁头231,所述底座22为磁性底座,作为另一磁头,所述连接线23与所述底座22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通过所述磁头231与所述底座22进行磁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如图8所示,充电时,将移动设备3(如手机)安装在所述保护壳1内,所述接触件24的工作面与移动电源4的充电母座41贴合,所述充电母座41为长条孔结构,所述插头21穿过所述定位孔12与所述充电口3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充电本体2为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其连接线23采用的是扁平状刚性连接线,将充电本体2卡设于所述保护壳1内,接触件24恰好露在保护壳1的外面,不容易松动;充电时,将接触件24放在移动电源4的充电母座41上,插头21插入移动设备3的充电口31;该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不容易松动或掉落,接触性良好,连接紧密,充电效果好,充电效率高,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硬连接接触式充电配件的接触件24、连接线23与保护壳1还可以一体成型,成为一个整体式的手机壳,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