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电机壳自动脱壳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488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专用于电机壳自动脱壳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专用于电机壳自动脱壳设备,属于废旧物回收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集约社会越来越重视节能和环保,如何更高效回收和利用废旧物品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向。废旧电机中的铜线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可回收废旧资源;铜作为非可再生资源,如果能高效的回收废旧铜,不仅能为回收者本身带来比较大的经济价值,还能较大程度的减少污染。而回收电机中的铜时,通常需要先打开电机的外壳,而通常电机的外壳都是由四个或者多个螺栓或铆钉将外壳与电机固定连接,因此其联接十分牢靠,而现有的电机壳脱壳方式大多采用手工方式,靠回收者人工使用凿子、螺丝刀、扳手、电动螺丝刀等工具来拆除或者剪断螺丝或铆钉后实现脱壳操作;因此现有的电机脱壳方式存在费时、费工、费力而且效率极其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对电机进行脱壳以回收金属铜时存在费时、费工、费力而且效率极其低下的问题,以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回收效率高、省工、省时、安全的专用于电机壳自动脱壳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专用于电机壳自动脱壳设备,包括安装架,在安装架上安装有剪切机构,所述剪切机构包括夹持机构、第一剪切刀组、第一驱动机构和滑动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滑动座连接,以驱动滑动座可在安装架上往复移动;所述上夹持部通过压缩弹簧可相对于滑动座移动地安装在滑动座上;所述下夹持部安装在安装架上;在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上分别设置有夹槽,并且通过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上的夹槽可配合形成夹持区;所述第一剪切刀组固定地安装在滑动座上,并且第一剪切刀组朝向夹持区方向。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的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下夹持部通过压缩弹簧可相对固定座移动地安装在固定座上。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第二剪切刀组,所述第二剪切刀组固定的安装在固定座上,并且第二剪切刀组朝向夹持区方向。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剪切刀组设置有至少一个刀刃;所述第二剪切刀组设置有至少一个刀刃。

进一步的是:所述夹槽为呈内凹的“V”形槽。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安装在安装架上的拉壳机构,所述拉壳机构包括环形爪组、定位块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环形爪组连接以驱动环形爪组往复移动,所述环形爪组朝向所述夹持区;所述定位块安装在环形爪组往复移动轨迹上远离夹持区的一端,并且当所述环形爪组移动至与定位块接触时,环形爪组张开。

进一步的是:所述环形爪组包括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夹爪,与每个夹爪对应地设置有使其产生夹持力的夹持弹簧。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为液压油缸。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液压站,所述液压站通过液压油路与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连接,与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的液压油路上还分别设置有脚踏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专用于电机壳自动脱壳设备,可实现对螺栓或铆钉的自动剪断,因此无需再采用人工进行脱壳处理。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电机的夹紧、对螺栓或铆钉的剪断以及对机壳的拉出等操作的连续、自动化处理;其操作简单方便,省工、省时,因此可极大的提高电机的脱壳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专用于电机壳自动脱壳设备的一种具体示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夹持区以及环形爪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液压控制油路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安装架1、第一剪切刀组2、第一驱动机构3、滑动座4、上夹持部5、下夹持部6、压缩弹簧7、夹槽8、夹持区9、在固定座10、第二剪切刀组11、刀刃12、环形爪组13、定位块14、第二驱动机构15、夹爪16、夹持弹簧17、液压站18、液压油路19、脚踏开关20、液压油缸21、液压泵22、储油槽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中所示的具体示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专用于电机壳自动脱壳设备,包括安装架1,在安装架1上安装有剪切机构,所述剪切机构包括夹持机构、第一剪切刀组2、第一驱动机构3和滑动座4;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上夹持部5和下夹持部6;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与滑动座4连接,以驱动滑动座4可在安装架1上往复移动;所述上夹持部5通过压缩弹簧7可相对于滑动座4移动地安装在滑动座4上;所述下夹持部6安装在安装架1上;在上夹持部5和下夹持部6上分别设置有夹槽8,并且通过上夹持部5和下夹持部6上的夹槽8可配合形成夹持区9;所述第一剪切刀组2固定地安装在滑动座4上,并且第一剪切刀组2朝向夹持区9方向 。

其中,夹持机构的作用是用于将待脱壳的电机夹紧,以为第一剪切刀组2将安装机壳的螺栓或者铆钉剪断提供条件。而第一剪切刀组2的作用是用于剪断相应的螺栓或者铆钉,其要求第一剪切刀组2的安装位置与待脱壳电机上安装机壳的螺栓或者铆钉的位置向对应。参照附图1和3中所示的附图,夹持机构实现对电机的夹紧主要靠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上夹持部5向下夹持部6移动,以由上夹持部5和下夹持部6上的夹槽8将电机夹紧,即将待脱壳的电机放入到所述夹持区9中即可。当电机被夹紧后,第一驱动机构3进一步驱动滑动座4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剪切刀组2将进一步向下移动,当第一剪切刀组2从夹槽8的边沿穿出后即可将电机上连接机壳的螺栓或者铆钉剪断。

另外,还可进一步设置有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固定的安装在安装架1上,所述下夹持部6通过压缩弹簧7可相对固定座10移动地安装在固定座10上。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使得下夹持部6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还可进一步再此基础上设置第二剪切刀组11,所述第二剪切刀组11固定的安装在固定座10上,并且第二剪切刀组11朝向夹持区9方向。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在由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滑动座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当上夹持部5和下夹持部6将电机夹紧后,当第一驱动机构3进一步驱动滑动座4向下移动时,下夹持部6也将进一步克服相应的压缩弹簧7后向下移动,同时使得第二剪切刀组11从相应的夹槽8的边沿凸出,以将电机上位于下部连接机壳的螺栓或者铆钉剪断;当然,相应的位于电机上部连接机壳的螺栓或者铆钉则由第一剪切刀组2剪断。

更具体的,上述第一剪切刀组2以及第二剪切刀组11的目的均是用于切断电机上连接机壳的螺栓或者铆钉。一般的,优选设置第一剪切刀组 2有至少一个刀刃12;第二剪切刀组11有至少一个刀刃12。一般的,可设置第一剪切刀组2和第二剪切刀组11上的刀刃12的数量与电机上用于连接机壳的螺栓数量相同,如考虑到电机通常采用四颗螺栓或者铆钉进行连接机壳,则可设置四个刀刃12,并且四个刀刃12与电机上相应的四个螺栓或者铆钉的位置一一对应;例如参照附图3中所示,则是将第一剪切刀组2设置有三个刀刃12,而将第二剪切刀组11设置有一个刀刃12。这样,可由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滑动座4向下移动以进行一定切断操作即可同时将电机上的四个螺栓或者铆钉完全剪断。

更具体的,夹槽8的作用是用于夹紧电机,因此夹槽8的形状可设置为大致与电机的形状形近的结构即可,例如参照附图3中所示,为将夹槽8设置为呈内凹的“V”形槽结构。当然,不失一般性,也可将夹槽8设置为内凹的弧形结构,或者内凹的矩形槽结构。

上述设置的剪切机构,其主要是用于将电机上安装机壳的螺栓或者铆钉剪断,但是剪断螺栓或者铆钉后的机壳,其通常还是不易从电机上自动脱落。因此,为了进一步便于将机壳脱落,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还设置有安装在安装架1上的拉壳机构,所述拉壳机构包括环形爪组13、定位块14和第二驱动机构15;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5与环形爪组13连接以驱动环形爪组13往复移动,所述环形爪组13朝向所述夹持区9;所述定位块14安装在环形爪组13往复移动轨迹上远离夹持区9的一端,并且当所述环形爪组13移动至与定位块14接触时,环形爪组13张开。拉壳机构的作用是用于将已剪断螺栓或者铆钉后的机壳从电机上拉出,以实现将机壳脱落的目的。具体的,拉壳机壳通过第二驱动机构15驱动环形爪组13向夹持区9移动,以将环形爪组13抓紧在相应的机壳上,然后再由第二驱动机构15驱动环形爪组13后退,以将机壳从电机上脱出;同时当环形爪组13后退至与定位块14接触时,可使得环形爪组13张开,进而使环形爪组13抓紧的机壳自动掉落至下方的收集区,以此完成机壳的脱落;之后即可对电机内部的金属铜进行回收。

上述中,环形爪组13的作用是用于将机壳拉出,一般的,设置环形爪组13的移动方向为便于将机壳进行脱落的方向,例如设置环形爪组13的移动方向为与电机的轴向同向的方向,如参照1附图中所示。参照附图2中所示,具体的可设置环形爪组13包括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夹爪16,与每个夹爪16对应地设置有使其产生夹持力的夹持弹簧17。相应的,在安装架1上还可设置有用于对环形爪组13进行导向的导向槽结构。

另外,上述第一驱动机构3以及第二驱动机构15的作用均是驱动相应的机构进行动作。具体的,参照附图4中所示,可设置第一驱动机构3和第二驱动机构15均为液压油缸21。相应的与液压油缸21配套的设置有液压站18,液压站18一般包括有液压泵22和相应的储油槽23等;其中液压站18通过液压油路19与第一驱动机构3和第二驱动机构15连接;而为了便于控制第一驱动机构3和第二驱动机构15,可分别在相应的液压油路19上设置脚踏开关20,这样通过脚踏开关20即可非常方便的控制相应的液压油缸21的启动、停止。当然,也可在液压油路19上设置相应的电磁阀,并由脚踏开关20控制相应的电磁阀,然后再由电磁阀控制相应的液压油路19,进而控制相应的液压油缸21的启动、停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