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网综合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731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网综合配电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配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网综合配电箱。



背景技术:

现有农网配电箱的不仅功能少,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而且其设计不合理,安全性差,影响用户的用电安全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装,同时存在布局上的缺陷,使得配电箱安装困难,内部的线路布置杂乱,也影响到期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网综合配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网综合配电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箱门,在所述箱门上部设有观察窗,在所述箱门下部设有通风百叶窗,且在所述通风百叶窗内侧固定有第一防尘网,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条状散热口,且在所述条状散热口内侧固定有第二防尘网,所述箱体的内腔设有横向绝缘隔板和竖向绝缘隔板,且所述横向绝缘隔板和所述竖向绝缘隔板将箱体内腔分为四个腔室,分别为无功补偿室、计量通讯室、控制仪表室以及漏电开关室,所述箱体的一侧顶端设有进线端,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底部设有出线端,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部还设有温湿度调控装置;

所述无功补偿室包括变压器和无功补偿控制器;

所述计量通讯室包括智能电表、变压器监控终端和无线通讯模块;

所述控制仪表室包括智能控制器;

所述漏电开关室包括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以及防雷模块。

优选的,所述温湿度调控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单片机、温湿度调节单元以及输出控制单元,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箱体内腔的侧壁,所述单片机分别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调节单元和输出控制单元,所述温湿度调节单元包括加热模块和排风模块。

优选的,所述进线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水接头,所述出线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水接头。

优选的,所述箱门上固定安装有电子防盗锁,且在箱门的内侧一圈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的温湿度调控装置反应灵敏,能够实现自动调节温湿度,防止内部元器件受潮。

(2)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百叶窗和条状散热口内侧均设置防尘网,能够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箱体内腔,影响元件工作性能。

(3)本实用新型在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设置防水接头,能够防止雨水进入箱体内部造成短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调控装置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网综合配电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设有箱门2,箱门1上固定安装有电子防盗锁25,且在箱门1的内侧一圈设置有橡胶密封圈26,采用电子防盗锁,能够防止非法人员非法打开配电箱;在所述箱门2上部设有观察窗3,在所述箱门2下部设有通风百叶窗4,且在所述通风百叶窗4内侧固定有第一防尘网5,在所述箱体1的侧壁上设有条状散热口6,且在所述条状散热口6内侧固定有第二防尘网7,所述箱体1的内腔设有横向绝缘隔板8和竖向绝缘隔板9,且所述横向绝缘隔板8和所述竖向绝缘隔板9将箱体1内腔分为四个腔室,分别为无功补偿室10、计量通讯室11、控制仪表室12以及漏电开关室13,所述箱体1的一侧顶端设有进线端14,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底部设有出线端15,所述箱体1的内腔底部还设有温湿度调控装置16;所述无功补偿室10包括变压器和无功补偿控制器;所述计量通讯室11包括智能电表、变压器监控终端和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控制仪表室12包括智能控制器;所述漏电开关室13包括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以及防雷模块,通过设置横向绝缘隔板和竖向绝缘隔板,能够将箱体内腔分为多个功能室,能够防止各功能模块之间相互干扰。本实用新型的通风百叶窗和条状散热口内侧均设置防尘网,能够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箱体内腔,影响元件工作性能。

本实施例中,温湿度调控装置16包括温湿度传感器17和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内设有单片机18、温湿度调节单元19以及输出控制单元20,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7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腔的侧壁,所述单片机18分别连接温湿度传感器17、温湿度调节单元19和输出控制单元20,所述温湿度调节单元19包括加热模块21和排风模块2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温湿度调控装置反应灵敏,能够实现自动调节温湿度,防止内部元器件受潮。

另外,本实施例中,进线端14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水接头23,所述出线端15固定安装有第二防水接头24,本实用新型在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设置防水接头,能够防止雨水进入箱体内部造成短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