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4356阅读:1189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逆变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逆变器,尤其涉及一种5KW太阳能并网逆变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多种太阳能应用产品走进世界各地的千家万户,各种太阳能应用产品层出不穷。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利用太阳能的逆变器,但是现有的太阳能逆变器的要么散热效果差,要么散热结构复杂,而且现有的逆变器的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逆变器,包括:机壳,设于机壳上表面的显示屏,作为机壳底面的散热板,设置在散热板下表面上的散热鳍片,设于机壳侧面对准散热鳍片的至少一个散热风扇,设于机壳侧面用于与光伏电池组件连接的直流输入接口和用于与负载连接的交流输出接口,对输入输出以及散热风扇进行控制的主控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电连接的逆变电路。

优选的,还包括与主控电路电连接的电源电路,通过所述电源电路进行充放电控制的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主控电路、逆变电路以及电源电路安装在所述散热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机壳位于散热板两侧的两个侧边向下延伸凸出于所述散热板,再继续延伸形成开口相背的安装槽,在安装槽远离所述散热板的一侧面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对逆变器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逆变器的散热性能更好,可以在工作时保持理想的温度环境,延长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因为采用了DSP作为主控芯片,也可以提高逆变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标号说明:1、机壳,2、显示屏,3、主控电路,4、逆变电路,5、直流输入接口,6、交流输出接口,7、备用接口,8、散热板,9、散热风扇,10、光伏电池组件,11、负载,12、电源电路,13、安装槽,1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逆变器,具有一个机壳1,机壳1的上表面设置着显示屏2,机壳1内设有对输入输出进行控制的主控电路3、与主控电路3电连接的逆变电路4,机壳1的侧面设有用于与光伏电池组件10连接的直流输入接口5和用于与负载11连接的交流输出接口6,直流输入接口5为两正两负输入,机壳的侧面还设有备用接口7。其中主控电路采用DSP作为主控核心芯片,提高了逆变器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机壳采用了一块散热板8来作为其底面,散热板8的下表面设有散热鳍片,而主控电路3与逆变电路4等易发热的部件则直接安装在散热板8上,因此可以实现快速散热。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在机壳的侧面还安装了至少一个散热风扇9,本实施例只给出了一个散热风扇的实施例,这些散热风扇9对准散热鳍片,通过主控电路3进行控制,加速散热鳍片的热量挥发,提高散热效率。

机壳1位于散热板两侧的两个侧边向下延伸凸出于散热板,再继续延伸形成开口相背的安装槽13,在安装槽13远离散热板8的一侧面设有安装孔14。这样在把逆变器固定在墙上或者其他地方时,逆变器背面是通过安装槽13设有安装孔14的侧面与墙面相固定,这样散热鳍片距离墙面会有一定的距离,更加有利于散热。

机壳内还设有与主控电路电连接的电源电路12,以及通过电源电路12进行充放电控制的蓄电池。电源电路12也安装在散热板8上,采用全隔离式电源电路,做到互不干扰的稳定特性。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