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防反接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7454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电池的防反接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防反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的防反接电路。



背景技术:

电池在制作完成后,电池容量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判别电池成品的容量是否合格,就需要对电池进行分容,以筛选出容量合格的电池。电池分容的过程一般需要对电池进行放电以测试电池的容量。而在电池放电的过程中,电池防反接技术是一个必要的技术。现有的一种防反接电路,如图1所示,防反电路由控制电路控制两场效应管Q1与Q2的导通来控制电池放电回路。而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一个半导体的可控开关Q3组成的电路进行控制,以避免上位机在电池反接时的强行导通两场效应管,从而避免电池和分容设备在电池反接时受到损坏。

然而,由于上述防反电路中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构与电池之间也构成了一个可放电回路,在电池漏电的情况下也会拉低控制信号的电平,使两场效应管Q1与Q2断开,影响电池在正常状态下的放电,进而影响分容设备对电池分容的精度,导致电池分容的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电池的漏电也会带来一定的能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电池的防反接电路,以减小电池的漏电流对分容设备精度的影响,从而减小电池分容的误差;同时,减小电池漏电流的能耗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的防反接电路包括:用于分压的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控制电池放电回路开合的第一场效应管与第二场效应管,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通断的控制电路,当电池反接时可拉低控制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的可控开关,以及用于当电池反接时截断电池漏电流的单向导通开关。

其中,单向导通开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电池反接时,第一端与第二端断开。电池的阳极与单向导通开关的第二端、可控开关的第二控制端、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电池的阴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容设备连接。单向导通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可控开关的受控端连接。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可控开关的第一控制端、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分容设备连接。

优选地,半导体可控开关为三级管、晶闸管、IGBT、或者MOS管。

优选地,单向导通开关为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仅增设一个二极管即可减小电池的漏电流,这既减小了电池的能耗损失,又减小了电池漏电流对分容设备的精度的影响;同时,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池与电池防反电路反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池与本实用新型电池的防反接电路反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的防反接电路。

参照图2,图2为电池与本实用新型电池的防反接电路反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电池的防反接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控制电路、可控开关Q3、单向导通开关D1。电池的阳极与单向导通开关D1的第二端、可控开关Q3的第二控制端、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电池的阴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分容设备的DC/DC电路连接。单向导通开关D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可控开关Q3的受控端连接。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可控开关Q3的第一控制端、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分容设备的DC/DC电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场效应管Q1与第二场效应管Q2均为N沟增强型的场效应管。

具体地,可控开关Q3为三极管、晶闸管、IGBT、或者MOS管。在本实施例中,可控开关Q3采用NPN开关三极管Q3,NPN开关三极管Q3的基极对应可控开关Q3的受控端,NPN开关三极管Q3的集电极对应可控开关Q3的第一控制端,NPN开关三极管Q3的发射极对应可控开关Q3的第二控制端。

具体地,单向导通开关D1为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阳极对应单向导通开关D1的第一端,二极管D1的阴极对应单向导通开关D1的第二端。

在本实用新型电池的防反接电路中,电池通过串联的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以及第二电阻R2分压。

控制电路通过输出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场效应管Q1与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第一场效应管Q1与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时,则电池的放电回路闭合连通;若第一场效应管Q1与第二场效应管Q2断开,则相应地,电池的放电回路也会随之断开。

NPN开关三极管Q3用于当电池反接时拉低控制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的电平。当电池反接时,二极管D1导通,由此可向NPN开关三极管Q3的基极提供一个高电压,使得NPN开关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导通,从而使得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池的负极连通,由此拉低控制信号的电平。

二极管D1用于当电池反接时截断电池的漏电流,减小漏电流对分容设备精度的影响。当电池正接时,二极管D1截止。若电池存在漏电流,由于二极管D1截止,由此截断了电池的漏电流,从而避免了漏电流导通NPN开关三极管Q3,减小了漏电流对分容设备的精度的影响;同时还可减小电池漏电流造成的能耗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二极管D1的单向导通的特性来截断电池的漏电流。在电池反接时,二极管D1导通,从而使得可控开关Q3导通,以避免上位机的误操作使得电池防反电路失效;而在电池正接的情况下,二极管D1截止,从而截断电池的漏电流,减少电池漏电带来的的能耗损失,同时避免电池漏电流对分容设备精度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增设一个二极管D1减小电池的漏电流,既减小了电池的能耗损失,又减小了电池漏电流对分容设备的精度的影响;同时,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制作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