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7881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挂线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导电用线缆线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线束的整理机构。



背景技术:

电连接件,线束,具有柔性,杂乱放置,不便取用或后续加工生产。授权公告号为CN 203545323 U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持线装置,包括夹线手指,及设置在夹线手指后面的夹线气缸座,及设置在夹线气缸座后面的夹线气缸,及设置在夹线气缸下面的移位气缸。上述持线装置采用线槽定位的方式实现定位精准,通过所述移位气缸提供动力可使夹线手指进行移位调整;通过所述夹线气缸为夹线气缸座提供动力,所述夹线气缸座带动夹线手指运动,可将缠绕在线槽内的线材进行夹紧勾线,挂线排距、排幅均匀,挂线整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将线束以确定姿态固定,为后续工序奠定基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挂线机构,包括活动夹持线束左端的左夹持组件、活动夹持线束右端的右夹持组件、作用于线束中部的下拉组件,所述右夹持组件由线性驱动单元驱动而作水平直线移动。

按上述技术方案,线束的左端被左夹持组件夹持,线束的右端被右夹持组件夹持,线束可在左夹持组件和右夹持组件中作抽拉动作。之后,下拉组件作用于线束的中部,下拉线束中部,下拉过程中,线束在左夹持组件和右夹持组件中移动。与此同时,线性驱动单元驱动右夹持组件作水平直线移动,右夹持组件远离左夹持组件。最终,线束呈V字形,V字形线束的两端仍分别在左夹持组件和右夹持组件中。

所述左夹持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呈倒立L形的第一定位块、位于第一定位块旁侧的第一升降块,呈倒立L形的第一定位块的内侧转角处开设第一豁口,第一定位块的顶部边缘处开设第一锥形豁口,第一升降块面向第一定位块的侧壁上开设第一辅助豁口,第一辅助豁口位于第一豁口下方。

所述右夹持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呈倒立L形的第二定位块、位于第二定位块旁侧的第二升降块,呈倒立L形的第二定位块的内侧转角处开设第二豁口,第二定位块的顶部边缘处开设第二锥形豁口,第二升降块面向第二定位块的侧壁上开设第二辅助豁口,第二辅助豁口位于第二豁口下方。

按上述说明,人工或自动将线束放置在第一升降块的第一辅助豁口和第二升降块的第二辅助豁口中,之后,第一升降块上升和第二升降块上升,第一升降块紧贴着第一定位块的侧壁上升,第二升降块紧贴着第二定位块的侧壁上升。在第一升降块上升过程中,线束首先卡合在第一豁口内,之后,第一辅助豁口和第一锥形豁口合拢,线束可在合拢的第一辅助豁口和第一锥形豁口之间抽动。在第二升降块上升过程中,线束首先卡合在第二豁口内,之后,第二辅助豁口和第二锥形豁口合拢,线束可在合拢的第二辅助豁口和第二锥形豁口之间抽动。之后,线性驱动单元驱动右夹持组件作水平直线移动,右夹持组件远离左夹持组件,同时,下拉组件作用于线束的中部,下拉线束。最终,线束呈V字形。

按上述说明,“L形的第一定位块的内侧转角处”的含义阐述如下:L形的第一定位块有两条边,两条边的相交处即所述“L形的第一定位块的内侧转角处”。“L形的第二定位块的内侧转角处”的含义相同于“L形的第一定位块的内侧转角处”的含义。

所述第一升降块和第二升降块等高,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等高,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位于第一升降块和第二升降块之间,第一辅助豁口和第二辅助豁口相向设置。具体而言,第一升降块具体位于第一定位块下方的旁侧,第二升降块具体位于第二定位块下方的旁侧。

呈倒立L形的第一定位块的内侧顶壁呈倾斜状,呈倒立L形的第二定位块的内侧顶壁呈倾斜状。其中,“呈倒立L形的第一定位块的内侧顶壁呈倾斜状”的含义如下:倒立L形的第一定位块具有两条边,位于上方的一条边呈水平状,该水平状的一条边的底面为倾斜面,如此,上述两条边的夹角小于九十度,而第一豁口开设在两条边的相交外,如此,当第一升降块带动线束上升时,线束易沿着上述水平状的一条边的倾斜面滑进第一豁口内,最终,第一豁口和第一辅助豁口夹持住线束,线束可在合拢的第一豁口和第一辅助豁口之间抽动。“呈倒立L形的第一定位块的内侧顶壁呈倾斜状”的含义相同于“呈倒立L形的第二定位块的内侧顶壁呈倾斜状”的含义。

第二定位块和第二升降块安装在第二基板上,第二基板滑动配合在水平线性滑轨上,线性驱动单元与第二基板连接。线性驱动单元驱动第二基板作水平直线移动,即驱动右夹持组件作水平直线移动。

所述下拉组件包括滑动配合在竖向线性滑轨上的升降板、安装在升降板上的滚轮,所述升降板与升降驱动单元连接,所述滚轮位于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之间;在升降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滚轮的最高位在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之上,当滚轮处于最低位时,线束的左端尚在左夹持组件中,线束的右端尚在右夹持组件中。按上述设计,人工或自动将线束放置在第一升降块的第一辅助豁口和第二升降块的第二辅助豁口中,此时,滚轮位于线束的上方。之后,升降驱动单元带动滚轮下行,滚轮作用于线束中部,拉着线束中部下行,同时,线性驱动单元驱动右夹持组件作水平直线移动。

本发明所述挂线机构用于配合机械手取线后,将线束以确定姿态固定,解决了线体姿态不确定的问题,为后续工序奠定了基础。本发明所述挂线机构自动化设计,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挂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挂线机构处于挂线前的状态;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从右上方观察挂线机构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从右下角观察挂线机构所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挂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挂线机构处于挂线后的状态;

图6为图5中从右上方观察挂线机构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从右下角观察挂线机构所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左夹持组件;11、第一定位块;110、第一豁口;111、第一锥形豁口;12、第一升降块;120、第一辅助豁口;13、第一基板;16、第一升降气缸;17、第一升降板;18、第一导向柱;

20、右夹持组件;21、第二定位块;210、第二豁口;211、第二锥形豁口;22、第二升降块;220、第二辅助豁口;23、第二基板;24、水平线性滑轨;25、水平线性气缸;26、第二升降气缸;27、第二升降板;28、第二导向柱;

30、下拉组件;31、竖向线性滑轨;32、升降板;33、滚轮;34、横向连接板;35、直线升降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一种挂线机构,包括活动夹持线束左端的左夹持组件10、活动夹持线束右端的右夹持组件20、作用于线束中部的下拉组件30。

如图1、图2,所述左夹持组件10包括固定设置的呈倒立L形的第一定位块11、位于第一定位块旁侧的第一升降块12,呈倒立L形的第一定位块的内侧转角处开设第一豁口110,第一定位块的顶部边缘处开设第一锥形豁口111,第一升降块面向第一定位块的侧壁上开设第一辅助豁口120,第一辅助豁口位于第一豁口下方。

关于左夹持组件10,第一定位块11安装在第一基板13上,第一基板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第一升降块12安装在第一升降气缸16的活塞杆上,第一升降气缸安装在第一升降板17上,第一升降板固定在第一基板13上,第一升降板上安装有第一导向套,第一导向套内插设有第一导向柱18,第一导向柱与第一升降块固定连接。

所述右夹持组件20包括固定设置的呈倒立L形的第二定位块21、位于第二定位块旁侧的第二升降块22,呈倒立L形的第二定位块的内侧转角处开设第二豁口210,第二定位块的顶部边缘处开设第二锥形豁口211,第二升降块面向第二定位块的侧壁上开设第二辅助豁口220,第二辅助豁口位于第二豁口下方。

如图3,关于右夹持组件20,第二定位块21安装在第二基板23上,第二基板滑动配合在水平线性滑轨24上,水平线性滑轨安装在机架上,机架上设有与第二基板连接的水平线性气缸25,水平线性气缸驱动第二基板23沿水平线性滑轨24作水平直线移动。

关于右夹持组件20,所述第二升降块22安装在第二升降气缸26的活塞杆上,第二升降气缸安装在第二升降板27上,第二升降板固定在第二基板23上,第二升降板上安装有第二导向套,第二导向套内插设有第二导向柱28,第二导向柱与第二升降块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升降块12和第二升降块22等高,第一定位块11和第二定位块21等高,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位于第一升降块和第二升降块之间,第一辅助豁口120和第二辅助豁口220相向设置。

呈倒立L形的第一定位块11的内侧顶壁呈倾斜状,呈倒立L形的第二定位块21的内侧顶壁呈倾斜状。

如图3,所述下拉组件30包括滑动配合在竖向线性滑轨31上的升降板32、安装在升降板上的滚轮33,所述升降板与横向连接板34连接,横向连接板34的端部与直线升降气缸35的活塞杆连接,直线升降气缸安装在机架上。

关于下拉组件30,所述滚轮33位于第一定位块11和第二定位块21之间。在升降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滚轮的最高位在第一豁口110和第二豁口210之上;当滚轮处于最低位时,线束的左端尚在左夹持组件10中,线束的右端尚在右夹持组件20中。

实际操作中,参考图1至图8,机械手自动将线束放置在第一升降块12的第一辅助豁口120和第二升降块22的第二辅助豁口220中,线束位于滚轮33的下方。之后,第一升降块17上升和第二升降块22上升,第一辅助豁口和第一定位块11上的第一豁口110合拢,第二辅助豁口和第二定位块21上的第二豁口210合拢,线束可在合拢的第一辅助豁口和第一豁口之间、合拢的第二辅助豁口和第二豁口之间抽动。

之后,水平线性气缸25驱动第二基板23及其上的整个右夹持组件20作右向的水平直线移动,右夹持组件20远离左夹持组件10,同时,下拉组件30中的直线升降气缸35驱动升降板32及其上的滚轮33下降,滚轮33作用于线束的中部,将线束拉开。

上述第一辅助豁口120呈半圆锥形,第一锥形豁口111呈半圆锥形,第一辅助豁口和第一锥形豁口合拢时,构成第一圆锥形豁口。同理,第二辅助豁口220呈半圆锥形,第二锥形豁口211呈半圆锥形,第二辅助豁口和第二锥形豁口合拢时,构成第二圆锥形豁口。线束左侧向下穿过第一圆锥形豁口且经过第一豁口110,同理,线束右侧向下穿过第二圆锥形豁口且经过第二豁口210。

线束中的每一根线包括线体和位于线体两端的端子,端子的外径大于线体的外径。在线束被拉开的过程中,线束的线体会在合拢的第一辅助豁口120和第一锥形豁口111、合拢的第二辅助豁口220和第二锥形豁口211中向下移动,由于端子尺寸大于线体外径,左侧端子到达左夹持组件10并卡合在合拢的第一辅助豁口和第一锥形豁口中,右侧端子到达右夹持组件20并卡合在合拢的第二辅助豁口和第二锥形豁口中,到此,线束停止运动,线束呈“V”型固定,为后续工序奠定了基础。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